潘瑾
- 作品数:4 被引量:9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流动儿童同伴侵害的特点及与内化问题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被引量:31
- 2017年
- 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以北京市426名四、五年级流动儿童为被试,进行连续4次的追踪测查,考察流动儿童同伴侵害的特点及其与内化问题的动态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1)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同伴侵害与内化问题水平比公立学校流动儿童高;流动儿童的流动性越大,同伴侵害和内化问题越多。(2)控制了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和流动性后,从T1到T2,同伴侵害与孤独感为相互作用关系,且同伴侵害可以显著预测抑郁,但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而从T2到T4,同伴侵害和3种内化问题的相互作用模式完全一致,即T2时的社交焦虑、抑郁和孤独感显著预测T3的同伴侵害,进而显著预测T4的社交焦虑、抑郁和孤独感。(3)抑郁、孤独感与同伴侵害的循环作用在两类流动儿童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在社交焦虑和同伴侵害的模型中,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同伴侵害对社交焦虑的作用比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更大。可见,同伴侵害和内化问题呈循环作用关系,未来预防/干预研究可以聚焦于减少流动儿童的同伴侵害或内化问题的角度打破二者的恶性循环,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良性循环,促进他们的积极发展。
- 郭海英陈丽华叶枝潘瑾林丹华
- 关键词:流动儿童同伴侵害内化问题
- 国民受教育程度、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关系初探
- 本文以世界价值观调查组织(WVS)在2005-2007年之间对全球公众进行调查的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共收集67268份原始数据,从中筛选出以中国被试作为样本的2534份调查数据(有效率78.6%)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个体...
- 潘瑾林丹华
-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
-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问题行为——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被引量:44
- 2015年
- 目的:考察心理弹性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的577名流动儿童进行测查。结果:1不同性别、来京时间、转学经历的儿童在歧视知觉、心理弹性、问题行为变量上的得分具有显著差异。2在控制了性别、来京时间和转学经历等变量之后,歧视知觉、个人力和支持力均对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心理弹性中的个人力对歧视知觉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支持力对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心理弹性中的个人力可调节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问题行为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可通过提升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来达到减缓危险性因素对流动儿童的不利影响的目的。
- 朱倩郭海英潘瑾林丹华
- 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
- 环境和个体因素与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7
- 2010年
- 选择湖南长沙三所中小学的681个学生为被试,考察青少年饮酒行为的特点及环境和个体影响因素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过去的一个月中,31%的青少年曾有过饮酒行为,12.7%和8.5%的青少年有过大量饮酒和醉酒行为。男生、学习成绩中下者饮酒行为更多;(2)青少年饮酒行为与最好同伴和普通同学的饮酒行为、学校周围的饮酒环境呈显著正相关,与最好同伴和普通同学的饮酒态度、青少年自身的饮酒态度和饮酒拒绝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3)同伴、学校环境因素和饮酒态度可以直接预测青少年的拒绝效能感,同时,同伴、学校环境因素又通过饮酒态度和拒绝效能感间接地预测青少年的饮酒行为。
- 林丹华范兴华XiaomingLi潘瑾
- 关键词:青少年饮酒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