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洪欣 作品数:58 被引量:201 H指数:8 供职机构: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研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端粒酶活性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检测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正常成人骨髓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其生物学特性,观察其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特定培养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采用TRAP(Telomeras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1 assay)-银染法测定其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分离培养获得的贴壁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5呈阴性表达,CD29、CD44呈阳性表达。经向成骨细胞诱导3周后,可得到成骨细胞,经茜素红染色得到证实。TRAP-银染法证实MSCs表达一定的端粒酶活性。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MSCs可以向成骨分化,表达一定的端粒酶活性,具有干细胞的特性。 王海莲 鞠秀丽 葛伟 牛洪欣 李栋 沈柏均关键词:骨髓 干细胞 诱导分化 端粒酶活性 腔内导管射频消融与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恶性梗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16年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大多因无法进食而承受巨大痛苦,其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生命质量。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手术切除和姑息性治疗等。局部手术切除损伤大,患者往往无法耐受。常用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扩张术、食管支架置入术、内镜下化学治疗缓释粒子植入术和鼻饲营养管置入等。腔内射频消融技术是射频消融技术进展的最新成果,主要用于空腔脏器肿瘤的治疗. 汪建 王斌 张西坤 牛洪欣 郝亮关键词:食管支架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 晚期食管癌 恶性梗阻 腔内 射频消融技术 TK/GCV、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人结肠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胸苷激酶/丙氧鸟苷(thymidine kinase/ganciclovior,TK/GCV)、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ytosine deaminase/5-fluorocytosine,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对人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TK/GCV组、CD/5-Fc组、TK-CD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TK-CD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法,同时腹腔注射GCV、5-Fc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况及肿瘤体积、瘤重、肿瘤生长抑制率、常规病理、生存期等指标,比较观察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对荷瘤裸鼠存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SW480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各治疗组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裸鼠存活期显著延长,联合基因治疗组效果更好,TK/GCV与CD/5-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TK/GCV与CD/5-Fc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TK/GCV、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效果更强。 何庆泗 魏冬 牛洪欣 谭伟 王琰珉关键词:丙氧鸟苷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影像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随访评估为不可切除的25例胰腺癌患者,其中放射性粒子植入组13例,非手术治疗组1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受益、客观疗效、并发症及毒副反应、生存情况等,对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初步临床评价.结果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与非手术治疗组相比:临床受益率分别为92% (12/13)和42%(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4,P<0.01);评价为有效的例数分别为6例(46%)和4例(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7,P>0.05);放射性粒子植入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后续化疗患者6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放射性粒子植入组3例(23%,3/13),非手术治疗组3例(25%,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3,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x2=0.001,P =0.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可明显缓解癌痛,改善生活质量. 牛洪欣 张西坤 徐忠法 周钊关键词:胰腺肿瘤 碘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技术改良 目的介绍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改良新技术。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嵌插包埋组、嵌插包埋改良组和经皮穿刺接种组。按分组建立模型后1、2、3周分别进行CT评估。3周后处死动物并尸解,观察肝脏成瘤及... 牛洪欣 徐忠法 张西坤 王若谷文献传递 转移性肝癌的微创治疗策略 被引量:4 2014年 转移性肝癌的治疗方法较多,需要根据具体病况来选择最适宜的治疗,多学科综合诊治肿瘤模式为患者实施规范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诊疗优势,使得患者在相应的治疗时间窗内获得及时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更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微创外科角度,包括各种手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腔内导管射频消融技术与PTCD联合125I简易可移动粒子链共轴技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转移性肝癌的综合治疗现状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并结合自身经验介绍了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腔内导管射频消融技术与PTCD联合125I简易可移动粒子链共轴技术等最新研究成果。 牛洪欣 徐忠法关键词:转移性肝癌 微创外科 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对结肠癌肝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
方法脂质体介导WTp53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转移系统介导TK、CD基因转染SW480细胞,G418筛选稳定... 牛洪欣关键词:WTP53 丙氧鸟苷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文献传递 心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随访研究,将已确诊为结直肠癌且已完成临床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干预组45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5次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任何干预,两组都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焦虑自评问卷、抑郁自评问卷对患者进行2次测查,分别为初测(干预前)、后测(5次心理治疗结束当周).结果:与初测相比,干预组被试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社会、心理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躯体和功能与症状维度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生活质量各方面及焦虑抑郁情绪无明显改变.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康复. 杜童 韩琳 牛洪欣关键词:结直肠癌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胰腺癌病人探查性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生存分析研究 目的部分胰腺癌病人,影像学资料提示癌肿与周围血管关系比较密切,术前不能确定能否行根治性手术,针对此类病人进行的手术我们称之为探查性手术。评价胰腺癌病人探查性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随访25例探查性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胰... 牛洪欣 徐忠法文献传递 IDCA患者α1-AT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breast carcinoma,IDCA)患者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免疫组化法(IHC)测定2010-01-31-2012-06-30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50名正常对照组及176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IDCA组)血清和癌组织中α1-AT表达水平,同时记录患者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HER-2和激素受体状态等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秩相关分析患者血清中α1-AT水平与其相关性,分析各组免疫组化染色综合评分差异。结果:IDCA组Ⅰ、Ⅱ、Ⅲ和Ⅳ期中血清α1-AT平均值分别为(3.04±0.72)、(3.58±0.45)、(4.18±1.33)和(5.02±1.2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3±0.62)ng/m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秩相关分析显示,IDCA患者血清α1-AT水平与TNM分期(r=0.756,P<0.001)、CA15-3水平(r=0.699,P=0.024)呈正相关,与其他因素无关。免疫组化染色综合评分显示,IDCA患者Ⅰ、Ⅱ、Ⅲ和Ⅳ期中α1-AT蛋白综合评分分别为3.47±0.88、5.36±1.26、9.33±2.15和12.38±2.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4±0.1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DCA组肿瘤组织α1-AT蛋白IHC染色综合评分与TNM分期呈正相关,分期越高,表达越强,rs>0,P<0.05。结论:IDCA患者肿瘤组织α1-AT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且与TNM分期相关,分期越高,表达越强。 李坤 潘云燕 延俊元 杨香山 牛洪欣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Α1-抗胰蛋白酶 免疫组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