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坤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干细胞
  • 3篇细胞株
  • 3篇慢病毒
  • 3篇慢病毒表达
  • 3篇慢病毒表达载...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病毒表达
  • 3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大鼠骨髓
  • 3篇大鼠骨髓间充...
  • 2篇蛋白
  • 2篇多西环素
  • 2篇胃癌
  • 2篇分化
  • 2篇分化能力
  • 2篇C-MET蛋...
  • 1篇蛋白表达

机构

  • 9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泰州市第四人...

作者

  • 9篇王坤
  • 3篇于莲珍
  • 3篇岳明
  • 3篇朱叶
  • 3篇朱甜甜
  • 3篇李军
  • 3篇金柯
  • 3篇李毓雯
  • 3篇朱传龙
  • 2篇杨树平
  • 1篇冯亚东
  • 1篇朱全
  • 1篇施瑞华
  • 1篇陈亮
  • 1篇徐芳媛
  • 1篇陈爱萍
  • 1篇姜润秋
  • 1篇王强
  • 1篇刘高双
  • 1篇王强

传媒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白介素-22在胃癌恶性转化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处于胃癌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的患者组织中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IL-22受体1(interleukin-22receptor1,IL-22R1)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ing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factor 3,STAT3)的表达,探讨IL-22在胃癌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胃炎组织、癌前病变胃组织及胃癌组织各15例,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的方法,测定3组中IL-22、IL-22R1及p-STAT3(S727)的分布及表达。结果:①IL-22主要分布在异形腺体上皮细胞和腺体间浸润的散在的淋巴细胞胞浆中,IL-22R1主要分布在异形腺体上皮细胞的胞浆中,p-STAT3则主要定位于异形腺体上皮细胞的胞核中;②胃癌前病变组及胃癌组中的IL-22、IL-22R1及p-STAT3蛋白的表达量都明显高于慢性胃炎对照组;同时,胃癌组中IL-22、IL22-R1及p-STAT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胃癌前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胃癌前病变组及胃癌组中的IL-22和IL22-R1的mRNA表达量都明显高于慢性胃炎对照组;胃癌组中IL-22和IL22-R1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胃癌前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IL-22不仅可由浸润的免疫细胞分泌,还可由异形腺体上皮细胞自分泌产生。胃癌的恶性转化过程中,IL-22可能起着促进作用,且其促进作用可能通过IL-22-IL-22R1-STAT3通路完成。
徐芳媛朱叶王坤姜润秋于莲珍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恶性转化白介素-2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构建多西环素调控表达c‑met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株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西环素调控表达c‑met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株的构建方法,即通过构建rtTA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到BMSCs中,以获得稳定高效表达rtTA蛋白的BMSCs细胞株(即Tet‑O...
朱传龙李毓雯王坤李军金柯岳明朱甜甜
文献传递
早期胃癌的ESD治疗病例讨论
杨树平王坤
炎症性肠病合并自身免疫病54例的临床特征及药物选择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IBD合并自身免疫病(AD)患者与单纯IBD患者病变部位、病理、疾病严重程度、肠外表现,以及药物治疗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4例IBD合并AD患者与同期住院的74例单纯IBD患者临床资料.按IBD病种及是否合并AD分为CD+ AD组16例,CD组26例,UC+ AD组38例,UC组48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合并与未合并AD的IB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肠外表现、治疗方案.结果 4组间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BD合并的AD中最常见的是类风湿关节炎[20.4%(11/54)]和强直性脊柱炎[13.0%(7/54)].CD+ AD组中,轻度活动期患者比例明显低于CD组[2/16比53.8%(14/26),x2=7.180,P=0.007],重度比例明显高于CD组(6/16比0,x2=8.519,P=0.004),而两组间中度活动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UC+AD组和UC组均以中度活动期患者为主[UC+AD组占76.3%(29/38),UC组占68.8%(33/48)],疾病分期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BD+ AD组肠外表现发生率[55.6%(30/54)]明显高于IBD组[9.5%(7/74),x2=32.279,P<0.01],主要表现为关节炎[37.0%(20/54)比5.4%(4/74),x2=20.504,P<0.01].IBD合并AD患者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率均明显高于IBD患者[40.7%(22/54)比17.6%(13/74),x2=8.438,P=0.004;20.4%(11/54)比0,x2=14.000,P<0.01].结论 IBD合并AD患者病情较重,肠外器官受累率高,早期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有效缓解病情.
朱先兰刘高双朱叶王坤于莲珍
关键词:炎性肠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肠外表现糖皮质激素类
构建多西环素调控表达c-met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株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西环素调控表达c‑met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株的构建方法,即通过构建rtTA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到BMSCs中,以获得稳定高效表达rtTA蛋白的BMSCs细胞株(即Tet‑O...
朱传龙李毓雯王坤李军金柯岳明朱甜甜
文献传递
c-met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大鼠模型疗效观察
王坤朱甜甜金柯岳明李军朱传龙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恶性幽门梗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恶性幽门梗阻的患者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4年因恶性幽门梗阻接受支架治疗的29例患者和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资料,比较支架及外科手术的成功率,以及2组患者术后进食、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情况。结果幽门支架与外科手术均能有效恢复患者进食,治疗前后的GOOSS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架组评分提高速度快于手术组。支架组与手术组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6.6%和92.9%,2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支架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3.4%比23.8%,P〈0.05),晚期并发症高于手术组(24.1%比6.9%,P〈0.05);支架组主要并发症多为再梗阻,手术组则是感染、吻合口瘘;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无明显差异(27.6%比11.9%,P〉0.05)。支架与手术相比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有明显降低(P值均〈0.05)。结论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和外科手术均能有效缓解恶性幽门梗阻患者的症状,但支架治疗恢复进食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早期并发症少且晚期并发症大多可内镜下治疗,对预期生存期较短的患者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朱叶王坤朱先兰施瑞华杨树平冯亚东于莲珍
关键词:幽门梗阻并发症内镜治疗外科手术
囊腔型肺腺癌临床多特征分析及浸润性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4年
背景与目的囊腔型肺癌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逐步得到人们的关注,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囊腔型肺腺癌的浸润性对诊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囊腔型肺腺癌临床多特征,探讨其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29例囊腔型肺腺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成浸润前组: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型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与浸润组: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其中浸润前组47例,男性19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1.23±14.96)岁;浸润组82例,男性6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1.27±11.74)岁。收集两组病例多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囊腔型肺腺癌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浸润性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吸烟史、肺气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囊腔数、病灶直径、囊腔直径、结节直径、实性成分直径、囊壁结节、囊壁光滑程度、囊腔形状、分叶征、短毛刺征、胸膜牵拉、血管穿行与支气管穿行在囊腔型肺腺癌浸润前组与浸润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上述变量经LASSO回归降维处理,进一步筛选出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NSE、囊腔数、病灶直径、囊腔直径、囊壁结节、囊壁光滑程度与分叶征,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囊壁结节(P=0.035)与分叶征(P=0.001)是囊腔型肺腺癌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预测模型如下:P=e^x/(1+e^x),x=-7.927+1.476*囊壁结节+2.407*分叶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50。结论囊壁结节及分叶征为囊腔型肺腺癌浸润性的独立危�
王强王强王坤王坤陈爱萍陈爱萍陈亮陈亮
关键词:囊腔肺肿瘤浸润性
构建稳定高效表达c-met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株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稳定高效表达c‑met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株的构建方法,通过构建c‑met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到BMSCs,以获得稳定、高效表达c‑met蛋白的BMSCs细胞株;本发明获得的B...
朱传龙王坤李毓雯李军岳明朱甜甜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