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禄
- 作品数:13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AF联合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 离子束合成表面微合金及其抗蚀性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用Ar^-离子束溅时沉积制膜与高能Xe^-离子轰击相结合的离子束动态混合技术,直接在轴承钢GCr15基体上制备出富Ta微合金。经TEM、XPS、AES与EDAX分析确定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可获得一定组分的非晶态合金膜。分别在H_2SO_4、NaCl和FeCls_3溶液中检验膜的抗均匀腐蚀与抗局部腐蚀的能力,证明所形成的非晶态微合金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
- 王培禄刘仲阳姜景云
- 关键词:离子束微合金
- 三束结合沉积技术及其陶瓷热障涂层
- 简述了离子束电子束原子束结合沉积技术。并就该技术制备的陶瓷热障涂层NiCoCrAlY-ZrO·YO及其1100℃300小时的高温氧化前后微结构作了相应的介绍。
- 黄宁康汪德志冯志蓉王明华王培禄熊兆奎申勇
- 关键词:热障涂层高温氧化离子束混合
- 文献传递
- 离子束抑制金属腐蚀的综合模式被引量:1
- 1994年
- 根据离子注入与混合的离子束工艺对金属腐蚀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从该技术表面冶金的特点出发,较系统地论述了合金元素性质、合金表面结构、辐射损伤、表面污染、成分均匀性以及表面应力等物理化学效应可能对金属电化学行为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离子束表面合金化抑制金属腐蚀的综合模式,较好地解释了在不同条件下,加入不同元素对金属腐蚀行为造成的不同影响。
- 王培禄刘仲阳姜景云
- 关键词:金属离子注入表面合金化
- 含氦纳米晶钛膜的PBS和XRD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为研究不同晶粒尺寸纳米钛膜的储氦行为,在He-Ar混合气体下,用磁控溅射方法沉积纳米晶钛膜,利用PBS(proton backscattering)、XRD(X-ray diffraction)对膜的氦含量和微观结构及晶粒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实验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当沉积温度从60℃升至350℃时得到均匀分布的含氦量(指原子百分比)从38.6%逐渐降至9.2%的钛膜,其平均晶粒由13.1nm增加到44.2nm;当He/Ar分压比分别为6、10、15、19时得到均匀分布的含氦量分别为17.6%、47.2%、48.3%和38.6%的钛膜。He的引入引起(002)晶面衍射峰向小角度移动,但(100)晶面衍射峰不变,即晶胞参数c增加,a不变化;随膜中He含量的增加,衍射峰展宽,晶粒变小,显示出氦的掺入有抑制纳米晶粒长大的趋势。
- 庞洪超罗顺忠龙兴贵安竹刘宁段艳敏吴兴春彭述明杨本福王培禄宋应民郑思孝
- 离子束辅助沉积MoS_2复合膜的XPS和ESR特性分析被引量:8
- 1999年
- 通过IBAD技术制备了MoS2 +Ag(Cu)复合膜 ,并利用XPS和ESR考察了复合膜的氧化情况。发现在RH为 6 0 %的大气环境下 ,Cu的掺入加速了MoS2 的氧化 ,相反Ag的加入却使MoS2 的氧化受到抑制 ;XPS发现MoS2 +Cu复合膜中存在Mo6 + ,ESR却并没发现中间态Mo5+ ;而XPS没有检测到MoS2 +Ag膜中有Mo6 + ,ESR却发现Mo5+ 。这说明Mo5+
- 富均杨传仁杨大本王培禄黄宁康
- 关键词:离子束辅助沉积复合膜二硫化钼
- 离子束辅助沉积MoS_x膜的特性研究
- 1995年
- 从轰击离子种类、辅助沉积方式、不同衬底材料以及存放环境湿度等因素对离子束辅助沉积的MoSx膜特性的影响作了研究。
- 王培禄刘仲阳姜景云杨兴富
- 关键词:二硫化钼离子束辅助沉积磨损
- 离子束技术沉积羟基磷灰石薄膜的结构及溶解性能被引量:16
- 1998年
- 分别采用离子束溅射和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以烧结羟基磷灰石(HA)陶瓷为靶材,在纯钛金属基片表面沉积HA薄膜.X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薄膜中Ca、P、O元素的化学态与所用HA陶瓷靶材相接近;相比HA靶材,薄膜表面存在CO23-.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沉积薄膜均为非晶态结构,经650℃退火处理转变为结晶磷灰石.在模拟体液中的溶解实验揭示:薄膜仅与溶液中Ca、P和O存在离子交换;薄膜易降解,浸泡10天,样品经历了降解、再沉积过程;相比离子束溅射沉积膜,离子束增强沉积膜具有加速沉积Ca、P的能力.
- 李旭东翁杰王培禄赵纯培张兴栋
- 关键词:溶解性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
- 氮团簇离子注入单晶硅的光致发光谱研究
- 2008年
- 氮团簇离子N1+0注入单晶硅直接诱发其表层转化为纳米晶结构,导致光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在250—320nm波段的紫外光激励下,在330—500nm光区出现明显的光发射带,并在360nm附近产生强度极高、单色性良好的发射峰,其强度达到N+注入试样或基底的5倍,是N2+注入试样的1.5倍.在可见光区的730nm附近和近红外区的830nm附近也出现发光带.所有上述发光都非常稳定,可长时间保持其发光效率不变.这表明注入层已形成一种品质优良的光致发光材料.
- 缪竞威王培禄朱洲森袁学东王虎杨朝文师勉恭缪蕾孙威立张静廖雪花
- 关键词:光致发光硅单晶纳米晶结构
- Tc4钛合金上离子束辅助沉积TiC_xN_y膜的微结构与机械性质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在Tc4钛合金基体上制备了TiCxNy膜。TEM观察揭示膜呈多晶结构,具有(111),(200)和(220)择优取向,AES和XPS分析进一步证实TiCxNy膜呈含氧配置。膜的硬度和摩擦特性与N含量有关,N的含量过高,其硬度与摩擦特性均会下降。在本实验条件下,N离子束的最佳辅助剂量为3×10(17)ions/cm2。干摩擦表明膜的抗氧化性能优良,其存在能有效抑制基体在摩擦过程中形成氧化层。又因腹的硬度高,润滑住良好,显著地改善了基体的磨损特性,特别是粘着磨损特性。
- 王培禄刘仲阳孙官清廖小东郑思孝
- 关键词:离子束辅助沉积
- 铬、钽离子束表面冶金合金的抗腐蚀机制被引量:2
- 1994年
- 根据离子束表面冶金的特点,从合金成分、结构、缺陷、元素性质以及表面污染等方面系统地讨论了Cr、Ta元素加入对金属腐蚀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它们抑制腐蚀的综合模式,较好地解释了这类表面合金抗腐蚀的机制。
- 王培禄
- 关键词:离子注入表面合金化铬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