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文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真核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3篇血管
  • 3篇真核表达
  • 3篇致病基因
  • 3篇开角型
  • 3篇角膜
  • 3篇核表达
  • 3篇VASOST...
  • 3篇COS-7细...
  • 2篇点突变
  • 2篇定点突变
  • 2篇新生血管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开角型
  • 2篇原发性开角型...
  • 2篇真核表达质粒
  • 2篇质粒
  • 2篇烧伤

机构

  • 1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华大基因...

作者

  • 11篇王建文
  • 5篇刘建巨
  • 3篇胡琦
  • 3篇刘宏宇
  • 2篇郑建秋
  • 2篇周文艳
  • 2篇王晓丹
  • 1篇俞佳伟
  • 1篇王珂萌
  • 1篇宋娅莉
  • 1篇张晓梅
  • 1篇徐洋涛
  • 1篇罗丹
  • 1篇刘平
  • 1篇李雪
  • 1篇崔美芝
  • 1篇罗杰
  • 1篇吴琼

传媒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新生抑制蛋白Vasostatin(120-180aa)防治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120-180aa)对于碱烧伤诱导的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1 mol/L NaOH溶液烧伤家兔角膜,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将家兔分为A、B、C、D4组,每组10只眼。伤后24 h后分别给予1×PBS缓冲液,20、40、80μg/mL Vasostatin(120-180aa)球结膜下注射,2次/周,共4周。测量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观察血管的生长情况。结果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B组、C组及D组均低于A组(P<0.05),C组及D组均低于B组(P<0.05),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Vasostatin(120-180 aa)蛋白可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刘建巨张晓梅王晓丹王建文
关键词: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新生抑制蛋白Vasostatin(120-180aa)防治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刘建巨张晓梅王晓丹王建文
突变型MYO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COS-7细胞中表达
2008年
目的构建Pro370Leu突变型MYO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yc-His(-)mMYOC,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Pro370Leu突变型MYOC蛋白。方法以pGEM-T-MYOC质粒中MYOC为模板,用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得到Pro370Leu突变型MYOC基因(mMYOC),并定向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yc-His(-)B上,得到pcDNA3.1/myc-His(-)mMYOC重组表达质粒,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DNA测序鉴定,最后用脂质体包埋转染法转染COS-7细胞,用特异性引物对转染的COS-7细胞的总RNA进行RT-PCR扩增,检测mMYOC基因表达,用抗标签基因His表达产物的特异性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分泌情况。结果经酶切和DNA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mMYOC基因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并且mMYOC蛋白不能分泌到培养液中。结论成功构建Pro370Leu突变型MYO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yc-His(-)mMYOC,mMYOC蛋白不能分泌到细胞外。
王建文胡琦李雪刘宏宇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定点突变
先天性遗传性核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GJA8突变型和野生型在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表达
2010年
目的克隆一个先天性遗传性核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GJA8,研究该基因野生型(wGJA8)和突变型(mGJA8)在体外真核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以正常人类和家系患者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分别调取wGJA8和mGJA8。构建质粒pEGFP—N1-WGJA8和pEGFP-N1-mGJA8,经双酶切测序鉴定后分别转染COS7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目的基因wGJA8和mGJA8克隆成功,经双酶切和DNA测序证实质粒pEGFP.N1-wGJA8和pEGFP—N1-mGJA8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观察到野生型蛋白和突变型蛋白在体外培养的COS7细胞内均有表达,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显示基因wGJA8和mGJA8在COS7细胞中均有蛋白表达。结论成功克隆出该家系致病基因wGJA8和mGJA8,完成了致病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家系白内障的确切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郑建秋刘平王建文刘建巨
关键词:突变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病基因MYOC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2008年
目的构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致病基因MYOC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MYOC蛋白。方法用RT-PCR法扩增人眼组织(角膜缘)MYOC基因cDNA,纯化回收后,克隆入pGEM-T载体,再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N3,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GFP-N3-MYOC,转染COS-7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MYOC蛋白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MYOC蛋白分泌特点。结果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表达质粒pEGFP-N3-MYOC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观察MYOC蛋白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并且定位在细胞质中,而绿色荧光蛋白分布在整个细胞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YOC蛋白能分泌到细胞外。结论已成功构建MYO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MYOC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OAG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王建文刘建巨周文艳刘宏宇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病基因真核表达
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120~180aa)的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120~180aa),经纯化后,观察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120~180aa)的全长cDNA序列,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PIC9K中,转化毕赤酵母KM71,以甲醇诱导表达,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及金属螯合层析纯化。采用MTT法检测纯化的血管抑制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PIC9K-Vasostatin(120~180aa)经菌落PCR、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经Western blot检测可见一条特异条带,纯化后的蛋白纯度达88.76%,浓度为300μg/ml,在体外可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结论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120~180aa)可在毕赤酵母中以分泌形式表达,并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
刘建巨王建文宋娅莉
关键词:血管抑制因子真核表达金属螯合层析血管内皮细胞
视网膜母细胞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2021年
视网膜母细胞瘤(RB)作为一种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一直备受关注。目前,虽然RB已成功采用一系列保守治疗方式来保留眼球和保存视功能,但由于RB可通过视神经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并通过巩膜、眶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进行远处转移。在这种情况下,RB的多数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均不佳。目前需要一种新的RB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同时也能控制肿瘤的远处转移。免疫治疗能使正常组织的损伤最小化,更具有特异性,且可以防止随后的肿瘤复发,对于治疗RB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RB免疫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王润泽王建文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免疫治疗过继免疫疗法
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该病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16万,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每年预计新增约8000例。其中,确诊时年龄<5岁的患儿约占95%[2]。RB根据其遗传性可分为遗传型(约占40%~45%)和散发型两大类[3]。
王瑞琦王建文王润泽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分子生物学基因RB1基因
As_2O_3对兔角膜碱烧伤后HIF-1及iN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兔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期缺氧诱导因子-1(HIF-1)、诱导性一氧化碳合成酶(i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的表达,观察局部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兔角膜碱烧伤后HIF-1、iNOS及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HIF-1及iNOS在As2O3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碱烧伤法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随机分成A、B、C、D四组,实验组(A、B、C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结膜下注射,对照组(D组)给予生理盐水结膜下注射,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烧伤后第7、14、28天角膜组织中HIF-1、iNOS及VEGF的表达。结果兔角膜碱烧伤后,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且随As2O3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免疫组化法显示实验组角膜组织中HIF-1、iNOS及VEGF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2O3对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HIF-1和iNOS是重要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因子,As2O3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可能是与HIF-1和iNOS的表达有关。
胡琦王建文崔美芝周文艳王珂萌徐洋涛罗杰俞佳伟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
POAG致病基因MYOC突变型载体的构建及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2008年
目的:构建Pro370Leu突变型Myocilin(MYO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以探讨突变蛋白表达特点.方法:以pGEM-T-MYOC质粒中MYOC为模板,用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得到Pro370Leu突变型MYOC基因(mutant MYOC,mMYOC),并定向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DsRed2-N1上,得到pDsRed2-N1-mMYOC重组表达质粒,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DNA测序鉴定,最后用脂质体包埋转染法转染COS-7细胞,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采用WesternBlot分析蛋白分泌情况并检测突变蛋白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经酶切和DNA序列测定,第370密码子CCG转变为CTG,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mMYOC蛋白只定位在细胞质中,经Western Blot分析表明mMYOC蛋白只存在细胞裂解液中,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突变型转染组凋亡细胞百分比较高为6.63%.结论:Pro370Leu突变型MYO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Pro370Leu突变型MYOC基因表达的蛋白呈分泌障碍状态,并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趋势.
王建文胡琦吴琼刘宏宇
关键词:定点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