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 作品数:41 被引量:180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 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MRI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探讨产前MRI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证实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产前行MRI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其类型,将MRI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不同类型的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计算MRI诊断的符合率。结果:50例患者经MRI诊断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穿透性胎盘、无植入胎盘和术后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5.0%、28.6%、0和50.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56%,不符合率为14.0%,但存在过诊断和低诊断的情况,分别占6.0%和24.0%,总的诊断有效率为86.0%。结论:产前MRI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空间分辨率高、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对是否存在胎盘植入的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并判断其植入位置、深度、范围,可以作为胎盘植入的补充评估方法。 洪晓纯 王强 王忠 范华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MSCT及MRI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MSCT及MRI表现特征,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观察和分析病变的部位、累及的间隙、形态、结构、密度/信号及增强等表现。结果病变分别位于颈上、中、下部和颈浅间隙、颈动脉鞘间隙、颈深间隙,其中大部分位于颈中部(共20例)和颈动脉鞘间隙(共21例)。CT及MRI表现为多囊型28例,病变范围较大,形态不规则,内有分隔,沿颈部间隙蔓延;其中16例囊壁和分隔较薄,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囊内容物于CT呈水样密度,于MRI呈长TI、长T2信号。单囊型4例,病变较小,为圆形或类圆形,其中2例壁薄,增强壁轻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和信号与多囊病变相似。合并感染4例,其中多囊型3例、单囊型1例,囊壁及分隔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囊内容物密度/信号与肌肉密度相仿,增强囊壁及间隔中度强化。合并出血10例,其中多囊型9例、单囊型1例,CT显示囊内容物密度明显增高,于MRI呈T1及T2混杂信号,可见液液分层。结论 CT及MRI能显示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特征性表现,故对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林雁捷 郑晓林 王忠 王强 洪晓纯 龚苗苗关键词:淋巴管瘤 MR MRI评估早产高危孕妇宫颈改变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MRI检测早产高危孕妇宫颈变化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例早产高危孕妇(观察组)和20例非早产孕妇(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宫颈基质及腺下区T2WI及DWI信号、宫颈长度、内口宽度及ADC值。结果观察组宫颈长度明显缩短,平均(25.16±15.68)mm;宫颈内口宽度扩大呈喇叭口状,平均(20.46±1.82)mm;宫颈腺下区矢状位T2WI及DWI信号增高,宫颈腺下区平均ADC值为(1.87±0.52)×10-3 mm 2/s;基质平均ADC值为(1.50±0.43)×10-3 mm 2/s,与对照组[(1.37±0.06)×10-3 mm 2/s及(1.27±0.08)×10-3 mm 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RI可显示早产高危孕妇宫颈变化,对早期预测和临床干预早产具有重要价值。 林雁捷 王忠 王强 郑晓林 杨益刚 洪晓纯 龚苗苗关键词:早产 孕妇 子宫颈 3.0 T MRI定量参数对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射频消融早期效果评估价值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3.0 T MRI定量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射频消融对子宫肌瘤消融早期效果的可行性及对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9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行HIFU射频消融32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4~48岁,平均年龄38.3岁。分析HIFU射频消融前后(消融后24 h内)MRI资料,将子宫肌瘤消融效果分3种,即完全消融、部分消融和增强信号减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消融效果的HIFU射频消融前后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及增强序列信号强度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子宫肌瘤大小、位置等因素对消融效果的影响。结果32例患者共56个子宫肌瘤,51个为实性,5个合并变性。肌瘤直径5~70 mm。位于子宫前壁36个,后壁20个。56个肌瘤中完全消融35个,部分消融12个,增强信号减低9个。完全消融:表现为全瘤信号发生上述改变,即T1WI呈等、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增强无明显强化。部分消融:肌瘤的40%~90%发生上述信号改变。增强信号减低:T1WI、T2WI信号无明显变化,增强信号不同程度降低。射频消融前3种消融效果的T1WI信号强度与消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前3种消融效果的T2WI信号强度、增强序列信号强度与消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效果与子宫肌瘤大小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16,P>0.05),与子宫肌瘤前后壁位置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89,P<0.05)。结论T2WI、增强序列信号强度的改变能评估子宫肌瘤的早期消融效果,为子宫肌瘤HIFU射频消融效果提供定量参考依据。子宫前壁射频消融效果优于后壁,提示临床对于后壁子宫肌瘤HIFU射频消融需要改进方法。 王亚 郑晓林 王忠 王强 唐莉关键词:子宫纤维瘤 磁共振成像(MRI) 射频消融 消融效果 影像评价 瘢痕妊娠MRI表现及对临床分型的价值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及对临床分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CSP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观察其MRI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和临床分型进行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RI能显示子宫瘢痕、孕囊及绒毛植入。手术病理结果证实Ⅰ型9例、Ⅱ型4例、Ⅲ型3例。MRI显示Ⅰ、Ⅱ、Ⅲ型的绒毛附着处瘢痕肌层的厚度分别为(5.1±1.12) mm、(2.0±0.70) mm、(0.63±0.06) mm,Ⅰ型与Ⅱ、Ⅲ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MRI显示的绒毛附着处子宫瘢痕突出程度分为无突出、突出、明显突出,Ⅰ型表现为无突出,而Ⅱ、Ⅲ型表现为突出和明显突出为主。将MRI显示出的子宫切口绒毛植入情况分为无植入瘢痕肌层、植入肌层、穿透肌层,Ⅰ型表现为无瘢痕植入为主,Ⅱ型表现为植入肌层,Ⅲ型表现为穿透肌层。结论 MRI是CSP术前临床分型十分精准的影像技术,对临床决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亚 郑晓林 王强 王忠 江魁明关键词:瘢痕妊娠 磁共振成像 妊娠期高血压脑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脑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行MRI平扫及DWI扫描。结果:本组伴有PRES 9例(45%),不伴有PRES 11例。MRI显示有PRES组共30个主要病灶,枕叶12个,胼胝体压部3个,顶叶半卵圆中心5个,颞叶5个,额叶3个。病灶主体位于皮质下白质、部分邻近皮质亦有受累。T_1WI等、稍低信号,T_2WI、T_2WI/flair稍高信号。DWI以等、稍高信号为主,ADC以等、稍低信号为著。T_2WI/flair发现病灶数最多,2例仅在DWI序列上显示清晰。结论:妊娠期高血压PRES 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结合T_2WI/flair能发现更多病灶。 王亚 王强 王忠 方运勇 梁福笑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 磁共振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植入性胎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妇产前及产后植入性胎盘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植入性胎盘病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38例患者中,产前超声检查84例,提示植入性胎盘18例,诊断正确率21.43%,其中宫角妊娠4例,宫角妊娠孕中晚期子宫破裂2例;产后超声检查54例,超声检查提示植入性胎盘20例,诊断正确率37.04%,其中瘢痕子宫处胎盘植入者10例。另外,138例患者中,前置胎盘84例,约占植入性胎盘60.87%,其中前置胎盘合并前壁胎盘60例,约占前置胎盘71.43%,后壁胎盘12例,约占前置胎盘14.29%,其他12例,约占前置胎盘14.29%。结论:超声检查对产后的植入性胎盘诊断符合率较产前高。产前超声诊断较为困难,可依据声像的特异性表现进行诊断。前置胎盘发生植入性胎盘者几率较高,而前置胎盘合并胎盘前壁者的发生率更高,应注意仔细扫查确认。另外瘢痕子宫妊娠及宫角妊娠者胎盘植入更易引起孕妇子宫破裂,危及孕妇及患儿生命,因此如可及时确诊胎盘植入,可指导临床对孕妇产时及产后的准备和处理有着较重要的意义。 郭红梅 王忠 任双丽 齐朝阳关键词:彩色多普勒 超声 植入性胎盘 表现为肿块影合并钙化的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 2008年 洪晓纯 王忠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 钙化 块影 乳腺积乳囊肿 体格检查 肿块 64层螺旋CT扫描多种三维后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小儿行64层螺旋CT扫描,对比VR、MPR、MinIP、VE等重建方法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经临床支气管纤维镜证实均为气管、支气管异物,其中主支气管异物3例,左主支气管异物5例,右主支气管异物7例,右侧中间段支气管3例,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异物2例。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率极高,可成为首选方法,为临床术前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王忠 衣然 洪晓纯 郭红梅关键词:气管 支气管 图像后处理 CT多平面重建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6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进行CT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读取CT图像,另外43例利用超声检测,两组患儿分别诊断,术后并进行病理检查,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急性小儿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并总结相关经验。结果:超声检查组中误诊率为60.00%;漏诊率为19.35%。CT检查组误诊率为12.50%;漏诊率为3.03%。经卡方检验,CT组的误诊率及漏诊率明显低超声组。单纯性阑尾炎经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30.00%,经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00%;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36.36%,而经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1.67%,经卡方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各型小儿阑尾炎的诊出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杨益刚 王忠 林雁杰 洪晓纯关键词:CT检查 多平面重建 小儿急性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