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 作品数:23 被引量:9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从有机的文化到接合的文化——英国第一代新左派文化观的嬗变被引量:1
- 2013年
- 英国第一代新左派从一开始就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把目光聚焦于文化之上,强调文化研究在其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自威廉斯开始,第一代新左派知识分子纷纷对文化问题发表观点,并展开了漫长而激烈的论战。本文的目的是以围绕文化问题而展开的学术论战为支点来考察新左派运动,聚焦其理论拐点,从更近的距离感知英国第一代新左派的学术沿革和理论方法。
- 王斌
- 关键词:新左派文化
- “这的不是贫虽贫的风流浪子”——谈昆曲《绣襦记·莲花》的表演
- 2023年
- 《莲花》是明传奇《绣襦记》中的一折,也是昆曲穷生家门的代表剧目,它的传承经历几代演员的创造。昆曲演员王斌总结近四十年演出该剧的经验,根据“大身段守家门,小动作出人物”的原则,他为郑元和设计了丰富的表演细节,透视其贫寒落魄表象之下的风流浪子底色,使其鲜明地区别于其他穷生家门的人物,凸显了郑元和性格中的喜剧色彩和全剧的爱情主题。
- 王斌(口述)王斌
- 关键词:《莲花》折子戏昆曲
- 档案门户网站的构建被引量:3
- 2007年
- 王斌
- 关键词:档案门户网站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麦克·桑德斯来华讲学
- 2010年
- 应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杰教授的邀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美文学系高级讲师麦克·桑德斯于5月23日到30日来华讲学,在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了三场演讲。桑德斯是近年来英国涌现出的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学者,他于2003年出版的《宪章派诗学——美学、政治、历史》(剑桥大学出版社)
- 王斌
- 关键词:桑德斯英美文学文学理论批评
- 古典教化意识对明代戏曲美学精神的影响
- 2010年
- 教化意识对明代戏曲的美学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明代前期主导了戏曲创作思潮和戏曲功能理论的发展,并衍生出"道学风"、"时文风"的审美理念,损伤了戏曲本体艺术性特征。至明代中后期,受戏曲艺术审美标准"本色"、"当行"理论的反拨,教化意识在戏曲审美格局中地位趋于下降,与戏曲艺术审美标准出现了合流趋势,作为戏曲"内涵美"的标准成为明代中后期戏曲审美所重视的一个要素。
- 王斌
- 关键词:明代戏曲审美
- 中国档案网站建设概况与重点分析被引量:37
- 2008年
- 档案网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档案网站建设水平是档案信息化的标杆,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档案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南京大学“中国档案网站研究”课题组自2004年初成立以来,每年对全国各种类型的档案网站进行跟踪调研。在全面掌握中国档案网站基本概况的基础上。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对档案网站建设的重点进行了系统的研讨。
- 吴建华刘明王斌孙雪霞崔静程丽丽陈文天
- 关键词:档案网站建设中国档案网站档案信息化建设
- 明代文人群体戏曲接受流变探微被引量:4
- 2010年
- 明代文人群体的戏曲接受随明代前期和中后期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明前期在官方禁戏政策的约束以及儒家道统、文统观念影响下,戏曲受到文人排斥,形成了文人与戏曲相疏离的态势;明代中后期戏曲活动日益繁盛,禁戏政策趋于废弛,社会文化环境较前期相对宽松,文人群体通过以"古乐"为戏曲音律源头、以《诗经》为戏曲文学源头的理论建构,使戏曲以儒家诗文传统之支脉的形式进入"正统"文学的范畴,从而完成了对戏曲的接纳。
- 王斌
- 关键词:文人群体戏曲
- 中英审美现代性的差异——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综述
- 2011年
- 审美现代性问题是当前学术界正在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是目前还很少有学者从中英比较的角度来探讨审美现代性与中国当下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2011年4月23日至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在上海联合主办的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就吸引了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俄国圣彼得堡大学,以及《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学术月刊》、《社会科学家》、《中山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科研院所和学术机构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与会学者围绕着论坛主题"中英审美现代性的差异"展开了深入讨论。上海交通大学郑成良副校长出席并致辞,人文学院院长王杰教授主持论坛。
- 王斌
-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美学
- 论明代“戏禁”政策对士大夫阶层戏剧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明代初期以树立朝廷纲纪、防止官员腐化为根本目的,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士大夫阶层的"戏禁"政策,其经历了从明前期厉行规约到明中后期渐行废弛的发展过程。明初朝廷在树立"礼乐治国"的形象以拉拢士人、实现吏治清明、倡导节俭风尚等方面的需要,是这些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戏禁"令本身没有全面禁绝士大夫的戏剧活动,也没有对戏剧在文坛业已取得的地位形成根本性冲击。宫廷演剧风尚对士大夫的影响,以及皇帝个人对戏剧的爱好,都推动了"戏禁"政策最终走向废弛。"戏禁"政策显著地影响了明代士大夫阶层的戏剧活动,戏剧教化论观念成为明代文人戏剧理论的重要基石。
- 王斌
- 关键词:明代士大夫戏剧活动
- 明代“古乐”之论对曲论之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古乐"之论即为儒家继承上古雅乐,使乐具有"先王之治"、"教化之功"之理论,"乐"的标准在于合乎上古律吕。"古乐"之论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为标榜自身的"正统"地位而采用的官方乐论,历代王朝往往根据这一理论来组织"礼乐"教化。"古乐"之论作为明代官方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贯穿明朝始终。但是,明代保守文人长期排斥属于"俗乐"、"今乐"范畴的曲体文学以及戏曲活动,使曲处于一个被压制的状态。然在"古乐"之论崇正、复古取向的影响下,明代曲论向"古乐"之论趋近,明人将曲与"古乐"的关系定位为传承关系,以《诗经》为曲体文学的源流,提高了曲在文学上的地位,从而弱化了"古乐"之论对曲学的钳制作用。
- 王斌
- 关键词:明代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