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 作品数:2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从《远大前程》到《孤星血泪》:小说改编电影的范本被引量:1
- 2012年
- 尽管狄更斯在创作的晚期力图改变自己的行文风格,但他在小说《远大前程》中似乎没有能够做到。与《双城记》相比,小说《远大前程》突然从恢宏的历史画面跌落,给人一种回归到早期作品的感觉,作品中自传体与浪漫传奇相结合的手法上是对《大卫·科波菲尔》的延续,当然也迎合了那些习惯狄更斯小说的读者们的感受。
- 王欣
- 关键词:《远大前程》小说改编范本《双城记》行文风格浪漫传奇
- 影像化的“孤独的帆”——重评前苏联电影《梅丽小姐》
- 2014年
- 1955年前苏联电影《梅丽小姐》以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同名篇章改编而成。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导演安宁斯基将原作中的日记片段重新编排,将作为电影表现手法的内心独白同莱蒙托夫的创作意图融合,揭示主人公毕巧林的内心世界和他无情的自我分析,突出莱蒙托夫文学创作中"孤独的帆"的主题,是文学名著改编电影中"忠实性改编"的范例。
- 王欣
- 关键词:电影改编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 《金钱》:在电影成为一种艺术的时代
- 2010年
- 1928年,法国导演莱皮埃在改编左拉的小说《金钱》时,注重对原著核心主题的理解和把握,精简出场人物,利用新型摄影技术展现宏大画面,在舞台布景上充分利用印象派艺术风格,使电影《金钱》突破了早期电影借鉴情节的简单改编模式,具有特殊价值。莱皮埃的《金钱》对左拉原著的"忠实改编"和电影化处理凸现了这部作品对于电影美学的意义,也呈现出对于改编学的重要意义。
- 王欣
- 关键词:电影改编
- 《雾都孤儿》:狄更斯感伤传奇与都市主义的银幕再现被引量:2
- 2020年
- 电影《雾都孤儿》(1948)以"尊重狄更斯文本固有的电影特性"的形式再现了小说《奥利弗·特威斯特》,是一部不亚于原著的经典作品。大卫·里恩的电影《雾都孤儿》是关于那个时代何为贫穷的冷酷现实研究,展现了一个关于社会丑恶的肮脏的故事,包括贫困的孩子们、肮脏的济贫院,还有猖獗的犯罪。狄更斯风格的紧张情节最终在里恩手中转变为令人震悚的灾难和不幸。影片《雾都孤儿》记录了一个狄更斯眼中的真实的伦敦社会。
- 王欣
- 关键词:《雾都孤儿》改编
- 精品课程建设中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以《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建设为例被引量:4
- 2009年
- 普通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推进高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并建立起比较全面的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网络资源的建设可以支撑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多功能教学平台。对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其效能,对全国各高校尤其是地级城市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王欣
-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资源文学普通高校学科教学
- 毕修勺文学翻译实践及译介思想初探
- 2013年
- 翻译家毕修勺在文学译介方面以自然主义文学家左拉作品为主,形成"毕译左拉"的鲜明风格。毕修勺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践行了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原作的风格和意境,带有翻译中的自然主义倾向。
- 王欣陈灵强
- 关键词:翻译自然主义
- 文学作品改编电影技巧的再梳理——以施隆多夫的几部次要作品为例
- 2007年
- 施隆多夫的大多数电影都来源于文学作品。在施隆多夫的电影中,涉及了多种文学改编的可能,重要作品如《铁皮鼓》、《往事追忆录》是随意性改编的典型;而他的几部次要作品,如《丧失了名誉的卡特琳娜·布鲁姆》、《一弹解千愁》、《推销员之死》分别以忠实的改编和原封不动改编的形式为电影的文学改编提供了范例。
- 王欣
- 关键词:电影改编
- 叙事和时间中的二次塑形--论电影《往事追忆录》对《追忆似水年华》的改编被引量:1
- 2018年
- 电影《往事追忆录》表面上以截取的形式改编了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斯万的爱情》这一部分,实际上以原著为依托,化用普鲁斯特的某些思想和创作手法,建构起以斯万为核心的关于叙事、时间以及空间的新文本。《往事追忆录》是《追忆似水年华》进行影像阐释的一种新的尝试,为电影与文学之间的改编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
- 王欣
- 关键词:《追忆似水年华》叙事改编
- 古希腊拟剧简析
- 2002年
- 拟剧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特有形式。从结构分析来看,它与戏剧、诗歌存在着明显的渊源关系。拟剧的内容真实可信,反映了古代希腊的社会生活。
- 王欣
- 关键词:古希腊文化
- 论英剧《天堂一刻》对左拉小说《妇女乐园》的松散改编
- 2024年
- 英剧《天堂一刻》从左拉小说《妇女乐园》中获取灵感,以松散改编的手法再现了19世纪中后期现代零售业诞生之后的社会变革。在保留小说《妇女乐园》基本情节和人物的同时,英剧《天堂一刻》借助肥皂剧元素和“小妞电影”创作技巧对小说内容进行了重新“编码”。英剧《天堂一刻》在改编过程中为迎合当代观众,遮蔽了左拉小说中以欲望为核心的自然主义成分,突出了对“美好的旧时光”的怀念主题。
- 王欣
- 关键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