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华

作品数:154 被引量:2,387H指数:31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38篇小麦
  • 67篇冬小麦
  • 35篇籽粒
  • 18篇穗型
  • 16篇淀粉
  • 14篇氮素
  • 14篇籽粒产量
  • 14篇冠层
  • 13篇栽培
  • 13篇旗叶
  • 12篇小麦品种
  • 11篇基因
  • 11篇光合特性
  • 11篇高产
  • 10篇行距
  • 10篇施氮
  • 10篇小麦旗叶
  • 10篇灌浆
  • 9篇蛋白质
  • 9篇土壤

机构

  • 154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河南科技学院
  • 3篇教育部
  • 3篇河南农业职业...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郑州牧业工程...
  • 1篇驻马店市农业...
  • 1篇郑州市农林科...
  • 1篇郑州市气象局
  • 1篇商丘市农林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54篇王永华
  • 119篇郭天财
  • 66篇王晨阳
  • 65篇朱云集
  • 61篇冯伟
  • 31篇马冬云
  • 29篇谢迎新
  • 22篇康国章
  • 18篇宋晓
  • 11篇查菲娜
  • 10篇岳艳军
  • 9篇李晓
  • 8篇杨文平
  • 8篇韩巧霞
  • 7篇段剑钊
  • 7篇王化岑
  • 7篇刘万代
  • 7篇刘胜波
  • 7篇胡卫丽
  • 6篇尹钧

传媒

  • 25篇麦类作物学报
  • 14篇作物学报
  • 8篇河南农业大学...
  • 8篇河南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华北农学报
  • 5篇植物生理学通...
  • 5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2008年全...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11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12篇2009
  • 21篇2008
  • 15篇2007
  • 16篇2006
  • 5篇2005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发育时期追施氮肥对冬小麦旗叶中光合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小麦开花后,随着旗叶的衰老,旗叶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呈下降趋势。随着追施氮肥时期的推迟,光合酶活性呈增加趋势,这意味着氮肥追施时间后移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速率。在旗叶衰老后期,大穗型品种小麦旗叶中光合酶活性略高于多穗型品种小麦。
马冬云郭天财王晨阳朱云集王永华岳艳军宋晓查菲娜
关键词:氮肥发育时期小麦光合酶
玉米小麦两用免耕施肥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玉米小麦两用免耕施肥播种机,包括位于机架前端的旋刀开沟装置和驱动地轮,位于机架上的播肥装置、旋刀变速箱和玉米播种传动变速箱,以及与机架活动连接的玉米播种装置或小麦播种装置,驱动地轮通过驱动播肥装置播肥...
王万章冉云亮于建军王永华袁玲合何玉静秦伟桦王建波
防御小麦春季冻害的复合调节剂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御小麦春季冻害的复合调节剂及方法。该复合调节剂为含水杨酸0.021~0.11 g/L、表面活性剂0.5~1.0 g/L的溶液。在春季小麦冻害来临前1~2 d,将上述调节剂均匀喷施于小麦叶片上。本发明复合调...
康国章王永华李鸽子韩巧霞
文献传递
施硫对不同筋力型品种小麦碳氮运转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不同筋力类型品种植株C-N积累与转运规律和籽粒产量及蛋白质、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处理提高了两品种成熟期单茎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的积累量和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量以及转运干物质和氮素对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与不施硫对照(S0)相比,每1 hm2施20 kg纯S(S1)处理能明显提高两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两品种分别增产10.69%和9.78%,同时极显著地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大量施用硫肥(100 kg/hm2)处理的效果小于适量施用(20 kg/hm2)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硫肥可以明显调节小麦植株C-N积累与运转,进而促进较高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淀粉的积累。
沈学善朱云集李国强郭天财王晨阳王永华祝小捷
关键词:小麦
河南省不同类型麦区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被引量:18
2006年
介绍了河南省高产灌区、中产灌区和旱作区三大不同产量水平、生产条件和生态类型麦区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着重阐述了其适宜区域、不同生育时期主攻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主要技术措施等。
王永华郭天财朱云集王晨阳康国章
关键词:小麦生态类型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宽幅播种下带间距对冬小麦衰老进程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2
2015年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多穗型品种‘百农矮抗58’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宽幅播种(播幅8 cm)种植方式下不同带间距7 cm(KF7)、12 cm(KF12)和17 cm(KF17)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衰老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行距20 cm,播幅1—2 cm)相比,宽幅带播种植方式的花后旗叶叶绿素降解缓慢,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成穗数和产量提高。宽幅带播下不同带间距处理间差异因品种类型而异,矮抗58品种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呈现为KF12>KF17>KF7,兰考矮早八品种表现为KF7>KF12>KF17,而MDA变化规律则相反。试验条件下,多穗型品种矮抗58以KF12处理、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以KF7处理花后叶绿素含量高,MDA含量低,抗氧化酶活性强,叶片衰老进程缓慢,产量结构协调,最终产量最高。
冯伟李世莹王永华康国章段剑钊郭天财
关键词:冬小麦带间距衰老
小麦品种鑫华麦818籽粒淀粉粒结构的动态变化及粒度分布
2020年
本文选用大粒型小麦品种鑫华麦818为试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观测籽粒淀粉粒的超微变化和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内A和B型淀粉粒均为椭圆型,但两者起始时间及积累的高峰时间有一定差异。A型淀粉粒(直径>9.8μm)在花后5天籽粒胚乳内开始出现,排列疏松,之后逐渐积累,排列紧密,体积增大,一直持续积累到籽粒成熟;B型淀粉粒(直径<9.8μm)在花后10天开始产生,排列紧密,花后25天开始大量积累,体积和表面积显著增大,之后持续积累到籽粒成熟,更小的B型淀粉粒(直径<2μm)在花后30天大量出现。在淀粉粒粒度分布中,其数目分布特征呈单峰曲线,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则呈双峰曲线。
张燕王传仁李鸽子王鹏飞王永华郭天财康国章
关键词:小麦淀粉粒粒度分布
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氮效率差异及相互关系
为小麦科研与生产中氮高效利用的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进行氮效率筛选和类型划分,比较分析了不施氮(N0)、施纯氮180kg.hm-2(N180)...
王永华胡卫丽李刘霞段剑钊郭天财
关键词:氮效率氮积累量籽粒产量冬小麦
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旗叶CO_2同化能力的比较被引量:5
2004年
在超高产条件下 ,对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 4 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 13旗叶净光合速率 (Pn)、RuBP羧化酶 (RuBP case)活性、羧化效率 (CE)及Pn 对CO2 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品种旗叶一生Pn、RuBPcase活性变化趋势一致 ,各处理旗叶展开后Pn 和RuBPcase活性逐渐上升 ,于展开后第 10天达最大值 ,之后逐渐下降。两品种相比 ,旗叶展开的0~ 10d内豫麦 4 9各处理的Pn、RuBPcase活性、CE均高于周麦 13,而第 2 0天以后周麦 13则高于豫麦 4 9。豫麦 4 9CO2 饱和点低于周麦 13,而其CO2 补偿点则高于周麦 13。两品种B2 处理 (基本苗 15 0× 10 4株·hm-2 )旗叶表现出明显的CO2 同化优势。
王之杰郭天财朱云集王永华王纪华赵明
关键词:穗型超高产小麦旗叶
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28
2013年
为给氮高效利用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土培盆栽试验,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不施氮(N0)、施纯氮180kg·hm-2(N180)、360kg·hm-2(N360)三种施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氮利用效率和氮响应度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间、相同基因型不同施氮水平间小麦产量、氮积累总量、氮利用效率和氮响应度存在显著差异。与N0相比,施氮处理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均显著提高,大多数品种的收获指数表现为施氮处理大于不施氮处理,但多数小麦品种的氮素收获指数却随施氮水平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N0=0.944**,rN180=0.919**,rN360=0.981**),氮利用效率与氮素积累量之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rN0=0.944**,rN180=0.919**,rN360=0.982**)。以氮利用效率和氮响应度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基因型划分为高效弱响应、高效强响应、低效弱响应和低效强响应4种类型。由此说明,在现代高产小麦的育种过程中,高肥育种兼顾低肥水平下的表现,在一定范围内可同时对小麦氮高效利用和氮强响应型进行遗传选择。
王永华胡卫丽李刘霞段剑钊郭天财
关键词:冬小麦基因型籽粒产量氮利用效率氮积累量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