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华 作品数:7 被引量:25 H指数:2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在线粒体肌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theminimum exercise test of lactic acid and pyruvic acid,METLP)在线粒体肌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生化实验室2005年1月至2008年11月进行METLP检查并且有病理结果证实的患者共67例,根据病理诊断,线粒体病组患者36例,非肌病组20例,对METLP的结果分析。结果非肌病组和线粒体病组的运动后即刻的乳酸和丙酮酸浓度均明显升高,但是休息10min后又逐渐恢复接近初始水平。而二者在运动同一阶段血液内乳酸和丙酮酸浓度比较,线粒体病组浓度明显高于非肌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线粒体病评判的各项指标中,L2/P1是敏感性最高的一项指标。然而,METLP对线粒体肌病的诊断也出现了一定的误诊和漏诊情况,漏诊率为7.46%,误诊率为4.48%。结论METLP在对线粒体肌病的初步筛选起到一定作用,其各项分析指标中,L2/P1是最重要的的一项。 孙永安 褚文正 谢安木 王春玉 白静 张学露 王燕华 伍其专关键词:线粒体肌病 乳酸 丙酮酸 短暂脑缺血发作对溶血磷脂酸的影响及养血清脑颗粒的作用 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以及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的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过氧化物并窒息建立TIA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养血清脑颗粒,诱发4次后隔日断头取脑测定血浆和脑组织中LPA等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的神经系统评分为0.969±0.790,养血清脑颗粒2g·kg^(-1)组的评分为0.500±0.408,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血浆LPA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6.12±0.35)和(2.11±1.27)μmol·L^(-1),养血清脑颗粒4g·kg^(-1)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4.88±1.55)μmol·L^(-1),P<0.05]。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磷脂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分别为(2.27±1.13)及(6.58±2.77)μmol·g^(-1),给药组小鼠可上升至(4.26±1.99)μmol·g^(-1)。结论:实验性TIA发作可导致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LPA等磷脂水平异常,养血清脑有逆转作用。 牛建平 薛萍 伍期专 李丹 姚存姗 王燕华 包鹤丘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溶血磷脂酸 通心络对未发生急性卒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未发生卒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的266例脑供血不全患者按1:6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8例)和阳性对照组(38例),并选择36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人组。治疗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饭后1h服用,并加服阿司匹林80mg,连服15~30dl阳性对照组服用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每日3次,每次5mg,饭后1h服用并加服阿司匹林80mg,连服15d。参考美国卒中学会的标准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症状进行分类,并用比色法测定血浆溶血磷脂类标记物血浆溶血磷脂酸C。结果:束发生急性卒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分布很不均匀,以表现为行走困难、头晕或失衡,失定向力的1类症状为最常见,达60%以上;表现为突然意识模糊、语言不清或理解困难的2类症状发生最少,不足1%。通心络对改善患者症状有明显作用,在这些患者中,血浆LPA水平明显增高。通心络对LPA的作用具有时间-效应关系,对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延长治疗时间,效果有增加趋势。结论:在未发生急性卒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症状中,以头晕、行走不稳最为常见,其血浆LPA水平明显增高。通心络对脑供血不全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姚存姗 孟晓落 江波 王燕华 包鹤丘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通心络 溶血磷脂酸 乳酸和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对线粒体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乳酸和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METLP)对线粒体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肌肉病理明确诊断为线粒体肌病的21例患者、6例其他肌病患者及14例非肌病患者进行METLP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线粒体肌病组METLP 18例(85.7%)异常,12例≥2项指标异常,主要为运动后血浆乳酸/运动前丙酮酸(L2/P1)>17;其他肌病组METLP 6例(100%)异常,主要为有氧运动后血浆乳酸浓度(L2)升高,或者经休息其血浆乳酸浓度(L3)不降、甚至升高;非肌病组为3例(21.4%)异常。结论在METLP的各项评价指标中,L2/P1作为线粒体肌病与非肌病的诊断参考指标最为可靠;L3/L2可以作为鉴别线粒体肌病与其他肌病的可靠指标;但线粒体肌病的诊断应结合METLP、临床及病理综合分析。 孙永安 徐俊 王燕华 暴党振 伍其专 都爱莲关键词:线粒体肌病 乳酸 丙酮酸 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在线粒体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线粒体病是一组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乳酸血症是常见的表现之一,为此我们研究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在线粒体肌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并且被怀疑为线粒体病的患者,在我院神经生... 孙永安 王燕华 伍其专 袁云文献传递 血液内溶血磷脂酸浓度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液内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浓度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TIA患者77例,根据血液内LPA浓度分为LPA增高组(>3.2μmol/L,49例)和LPA正常组(≤3.2μmol/L,28例),用氯吡格雷75 mg/d进行治疗,随访1个月,观察TIA患者的发作频率以及发展成为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LPA增高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LPA浓度明显高于LPA正常组,LPA增高组患者治疗后LP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经过1个月的氟吡格雷治疗,LPA增高组患者中,1个月内平均发作(1.53±0.34)次,共有8例发展成为脑梗死,发生率为16.3%,而LPA正常组患者中,1个月内平均发作(2.17±0.52)次,有7例发展成为脑梗死,发生率为25.0%。结论氯吡格雷治疗高血浓度LPA的TIA患者疗效优于正常血浓度LPA的TIA患者。 孙永安 徐武华 徐俊 朱飞奇 都爱莲 郝红军 王燕华 伍期专关键词: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溶血磷脂素类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抗凝药 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在诊断线粒体肌病中准确率的分析 目的研究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在线粒体肌病诊断中准确率的分析。方法选择我院神经生化实验室2005年1月~2007年8月进行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异常并且有病理结果证实的患者,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 孙永安 王燕华 伍其专 袁云 黄一宁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