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春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郭沬若的文学翻译观被引量:9
- 2006年
- 作为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早期的翻译家之一,郭沫若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翻译引进了那么多外国文学名著,而且表现在对文学翻译发展状况的关注上。针对20年代翻译界出现的粗制滥造的现象,他提出了“翻译是媒婆,创作是处女,处女应该加以尊重”的观点,强调译者的翻译动机与责任感。此后他根据切身的实践提出了“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的文学翻译观,提倡创造性的翻译。诗歌翻译上,他主张“风韵译”,强调诗歌翻译对于原文的气韵不许走转。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中国翻译文学理论的建设和翻译文学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王玉春
- 关键词:文学翻译
- 创新与迷失:大众传媒语境下的标题艺术被引量:1
- 2008年
- 王玉春
- 关键词:标题艺术传媒语境大众迷失艺术效果传媒时代
- 薛宝钗的双重性格与读者的双重评价尺度——再论宝钗形象的“阐释之谜”兼与白灵阶教授商榷被引量:5
- 2008年
- 薛宝钗形象的重要特征不仅在于"该藏的藏,该露的露",还在于其藏和露的不同内容。她极力"藏"的是与封建礼教相悖的真情、天性,是"存天理,灭人欲";"露"的则是符合封建礼教的美德。"藏情露德"使宝钗在性格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藏愚守拙、谨小慎微以藏匿真情;另一方面又积极主动、处处施惠来显露美德。"藏情露德"的双重性格使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有了多种阐释的可能性。而读者对薛宝钗双重性格的不同评价尺度,即世俗原则与审美原则的差异,最终造成了"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悬殊读者反应。
- 王玉春
-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双重性格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无声的课堂
- 2008年
- 拿起新一期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看到封面上题为“《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创刊20年出版200期”的标题,心中感慨良多,既为自己钟爱的刊物欢欣鼓舞,同时又满怀感激。从大学到硕士再到博士的求学经历中,对于我这个在学术道路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奋力钻研的研究生而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是一位特殊的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 王玉春
- 关键词:课堂求学经历学术道路硕士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的母爱主题被引量:5
- 2005年
- 母爱主题的书写从“五四”开始真正起步,“五四”女作家们对母亲的依恋,使其在叙事中采用仰视视角, 而将母亲推上了神坛。三、四十年代,女作家们开始以平视的视角书写母爱主题,母亲逐步从神坛上走下来。新时 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强化了“审母意识”,母亲彻底回复到了世俗化的真实世界中,充分展示了母爱的丰富性与复杂 性。
- 王玉春
- 关键词:母爱主题女性文学女性意识
- “不朽的暗示来自童年”——论童年经验对梅洁文学创作的影响
- 2004年
- 童年经验对梅洁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梅洁在文学创作的动因、艺术题材的选择及创作个性的建构等方面都受到童年经验潜在的规范和制约。梅洁的文学创作和她童年经验的关系值得我们研究。
- 王玉春
- 关键词:童年经验文学创作艺术题材
- 边缘化“危机”与边缘化“意识”——论“五四”参照系中当代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 2009年
- 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包含着两层不同的含义,即边缘化"危机"与边缘化"意识",这是当代知识分子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基于两种不同语境的思考,看似自相矛盾,实则殊途同归。对"边缘化"的探讨意味着知识分子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以及对自己社会、历史位置的重新确定。而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源头的"五四",无疑为当代知识分子自身合法性的建立提供了历史的精神资源与价值参照系。
- 王玉春涂鸿
- 关键词:边缘化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