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瑛琦

作品数:1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图书
  • 10篇图书馆
  • 6篇记忆
  • 3篇社会
  • 3篇社会记忆
  • 2篇一体化
  • 2篇文化记忆
  • 2篇伦理
  • 2篇公共
  • 2篇城乡
  • 2篇城乡一体
  • 2篇城乡一体化
  • 1篇代书
  • 1篇动因
  • 1篇心态
  • 1篇信息服务
  • 1篇信息需求
  • 1篇一致性
  • 1篇遗忘
  • 1篇仪式

机构

  • 11篇哈尔滨理工大...
  • 4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黑龙江大学
  • 3篇浙江省图书馆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黑龙江旅游职...
  • 1篇华北科技学院
  • 1篇黑龙江省图书...

作者

  • 15篇王瑛琦
  • 2篇王晓琳
  • 2篇马红
  • 1篇李洪莲
  • 1篇蒋永福
  • 1篇王政
  • 1篇郑秀花

传媒

  • 7篇图书馆研究与...
  • 1篇理论观察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图书馆建设
  • 1篇图书情报工作
  • 1篇图书馆
  • 1篇图书馆理论与...
  • 1篇国家图书馆学...
  • 1篇科技情报开发...

年份

  • 7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古代书院的历史记忆功能研究
2022年
历史记忆是立足于当代视角,以其独特的选择机制对过往之历史进行有意识地选择后建构起来的记忆,因此历史记忆并不完全是历史史实。历史记忆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中国古代书院是集讲学、聚书、祭贤于一体的文化教育组织,也是承载历史记忆之场所。其不仅是保存实物的物理场所,也是具有功能性和象征性的场所。中国古代书院通过聚书活动保存历史记忆,通过讲学活动强化历史记忆,通过祭贤活动建构历史记忆,对中国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丹王瑛琦
关键词:古代书院历史记忆文化传承
数字记忆:图书馆社会记忆的新形态
2022年
数字技术和社会记忆的火花碰撞,促使记忆实践呈现出朝“数字记忆”发展的趋向,也催生了由图书馆为主体进行社会记忆输出的格局。学界基于数字记忆展开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整体呈现出实践先行、实践驱动理论的特质。在实践与理论的双向互动中,数字记忆的特点也逐渐清晰:记忆与遗忘的失衡博弈;持续性与现实性的互动交融;开放性与约束性的制约共存。此外,数字记忆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记忆伦理问题,需要肩负着调节大数据时代数字记忆伦理责任的图书馆来进行伦理指导、重建记忆秩序。
王晓琳郑秀花王瑛琦
关键词:社会记忆数字记忆图书馆遗忘
图书馆特藏建设研究——基于读者接受维度的理论探索
2022年
特藏的内涵正随着特色资源概念的扩展而泛化,厘清其概念是特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读者接受维度出发,特藏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艺作品”的创作与审美活动,馆员是特藏资源的再创作主体,读者以阅读和审美的方式参与特藏建设,是复活特藏资源和实现特藏价值的建构主体。接受理论对图书馆人理解特藏的内涵、特藏建设方法及读者的教育都有重要启示和价值。
王瑛琦赵赫璠
关键词:特藏图书馆
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历史分期及其动因被引量:2
2022年
文化记忆理论认为人类的记忆机制经历了由“仪式一致性”向“文本一致性”的过渡。图书馆是人类记忆机制之一,在古代中国这一变革萌芽于西周,经春秋战国而最终完成。以最终完成为时间节点,可将中国古代图书馆分为两个时期:“仪式记忆时期”与“文献记忆时期”。从文化记忆理论来看,推动中国古代图书馆阶段性发展的根本动因是春秋战国前后社会文化形态的变迁,包括文化回忆模式与记忆机制两方面的转变。
王瑛琦
关键词:历史分期文化记忆
图书馆的记忆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社会所以能够记忆,其根源在于社会与个体具有同构性,表现在两者都具有信息承载、复制与传递的结构性功能。图书馆是社会记忆需要的产物,亦以“文字→文献→图书馆”铸就的“存储性记忆”之链,确保了人类文化进化的内在机制。图书馆的记忆机制是在文献、图书馆和馆员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中构成的:文献是人类认识结晶的体外记忆载体,图书馆是社会记忆的媒介,馆员是图书馆记忆的专职传承者。图书馆的记忆机制在运行中需要把握伦理向度,其基本准则是保持记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郑秀花王晓琳王瑛琦
关键词:图书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社会机制
“以辨考正记忆”——中国传统书目对社会记忆的建构功能
2022年
目录学之“本”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揭示学术源流。然而,书目“辨考”功夫所揭示的并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学术源流,而是书目主体所建构的正统学术秩序。书目主体在建构这种正统学术秩序的过程中,以“正源(‘道’)”为尺度来审视和筛选天下文献,并将符合“正源”的文献按其与“正源”的离合亲疏关系进行梳理和排序,从而形成有机的序化体系。而书目在对文献进行筛选和序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社会记忆内容的筛选和序化。也就是说,书目在以“正道”为价值取向匡正文献秩序的同时,也匡正了社会记忆。
曲莎薇秦江莹王瑛琦
关键词:社会记忆图书馆目录学
馆以传道:中国古代图书馆的社会认识机制研究
2021年
图书馆是中国古代社会完成自我认知的社会认识机制之一,“道”是中国古代社会认识的最高标准。“文以载道”是社会认识的选择机制;目录明道是社会认识的规训机制;馆阁传道是社会认识的传承机制,并最终通过读书治学与参赞政治的方式实现社会认识的传承。
王瑛琦蒋永福
关键词:文以载道社会认识论
我国“社会阅读”的缘起及其研究述评
2015年
阅读的社会化进程在文献的产生和流通、家庭阅读秩序的建立以及社会阅读活动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持续、递进式地发展,但进入20世纪后开始式微,引发"阅读危机"。从关键词词频统计结果分布及共词知识图谱可知,我国学者对社会阅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起步、发展、爆发和成熟四个阶段。随着社会阅读研究重心的漂移,图书馆成为其核心研究领域的趋势逐步加强。这不仅缘于图书馆与阅读的天然关系,更在于图书馆及图书馆人在社会阅读变迁史上的重要作用。
王瑛琦
关键词:知识图谱图书馆
齐齐哈尔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
2014年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齐齐哈尔市公共图书馆制度环境中总体制度、区域协调制度及特殊群体保障制度的缺失制约着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因此,加快《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的出台、制定区域协调原则和推进多元化服务成为齐齐哈尔图书馆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王瑛琦马红李洪莲王政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制度城乡一体化
图书馆转型的困境与突破——一种社会变迁视角下的理论探讨被引量:3
2022年
转型已成为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与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实践领域,技术、服务与理念转型难以突破资金、人才、需求和结构失衡的困境,迫切需要图书馆转型理论的指导。借助社会学中的社会变迁理论,探索社会结构与社会心理变迁如何从根本上重构图书馆的资源环境,加深图书馆结构调整,以及影响读者的精神需求,从而提出图书馆可以从资源供给机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前瞻读者需求及加强合作共享四方面寻求突破,以期为图书馆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王瑛琦
关键词:图书馆转型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心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