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3篇膜下
  • 3篇剥离术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淋巴管瘤
  • 2篇粘膜
  • 2篇粘膜下
  • 2篇黏膜
  • 2篇胃窦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管
  • 2篇淋巴管瘤
  • 2篇内镜粘膜下剥...
  • 1篇性病
  • 1篇源性
  • 1篇源性肿瘤
  • 1篇症状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瘤

机构

  • 6篇浙江省宁波市...

作者

  • 6篇王维红
  • 5篇谢双林
  • 5篇丁小云
  • 4篇方夏英
  • 3篇邢国平
  • 3篇俞杏平
  • 3篇章四杰
  • 2篇俞杏萍
  • 1篇王文英
  • 1篇王步江
  • 1篇严清和
  • 1篇孙琳寅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江西医药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首届浙江省消...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胃间质瘤内镜下挖除术的手术配合被引量:1
2016年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是一类起源于间质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胃是最好发部位[1-2]。GIST具有非定向分化和潜在恶性的特点[3-4],对常规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以往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外科的开腹术,因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等缺点,患者难以接受。近年来,
方夏英王维红孙琳寅
关键词:胃间质瘤手术配合挖除术间叶源性肿瘤内镜恶性潜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血管淋巴管瘤一例
2009年
患者男,56岁。因反复上腹部胀闷不适2个月前来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胀闷不适,尤以饮酒后加重,无明显腹痛,无恶心呕吐,大便正常,未引起重视,未行治疗。但近1个月来患者自觉症状加重,
丁小云王维红俞杏平谢双林邢国平章四杰
关键词:血管淋巴管瘤剥离术黏膜下胃窦内镜自觉症状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部疾病11例初步报告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部肿瘤性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操作技术关键。方法1.病例来源:2008年3月—7月常规胃镜发现隆起性病变11例,...
丁小云王维红方夏英孙玲寅王文英谢双林俞杏平
文献传递
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常规胃镜发现的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发现息肉10例,黏膜炎性隆起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23例,间质瘤12例,脂肪瘤1例,胆囊外压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十二指肠淋巴瘤1例。结论EUS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层次结构及相邻器官组织结构,对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俞杏萍丁小云谢双林邢国平王维红方夏英严清和
关键词:超声内镜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胃黏膜
食管乳头状瘤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我院近年胃镜检查发现的27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以上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占总内镜检查数的0.13%,其中11例半年内胃镜随访未复发。结论食管乳头状瘤具有特殊的内镜特点,内镜下治疗是其可靠的治疗方法。
章四杰谢双林丁小云王步江俞杏萍王维红方夏英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血管淋巴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性,56岁。因"反复上腹部胀闷不适2月"就诊。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胀闷不适,尤以饮酒后加重,无明显腹痛,无恶心呕吐,大便正常,初未重视就诊。但近一月来患者自觉症状加重,而来医院就诊,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
丁小云王维红俞杏平谢双林邢国平章四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