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法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疗效分析 2007年 王茂楠 刘玉石关键词:三联法治疗 疗效分析 住院病例 冬凌草甲素介导Sirt1信号轴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利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SS)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探讨冬凌草甲素(Ori)通过介导Sirt1信号通路缓解UC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寻找治疗UC的新药。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模型组(DSS)、DSS+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组(AC)、DSS+低剂量Ori组(Ori-L)、DSS+中剂量Ori组(Ori-M)和DSS+高剂量Ori组(Ori-H),每组10只。除NC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自由饮用3%DSS水溶液7 d,造模成功后,Ori-L组、Ori-M组和Ori-H组分别灌胃50、100、150 mg/kg Ori混悬液,NC组及DSS组自由饮用蒸馏水,AC组灌胃美沙拉嗪缓释颗粒100 mg/kg,连续治疗10 d。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治疗结束后,ELISA检测血清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摘取完整结肠组织,测量长度,进行HE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结肠组织Sirt1、NF-κB和p53表达。结果:造模成功后,与NC组相比,其余5组小鼠出现体质量下降、DAI评分升高以及结肠长度缩短现象,Sirt1表达受到明显抑制,NF-κB和p53表达显著升高,且伴有明显炎症病理学特征。相较于DSS组,Ori-L、Ori-M和Ori-H以及AC组小鼠实验期间体质量减轻幅度较小,DAI评分显示其疾病活动较低,且结肠长度缩短程度相对较小,Sirt1表达受抑制程度较低,NF-κB和p53表达上升幅度相对较小,AC组结果证明Ori对UC有治疗效果。结论:Ori能改善小鼠UC,其作用可能与调控Sirt1信号有关。 王茂楠 徐博 李林玥 李姝蓉 李明成关键词:冬凌草甲素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临床常见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2011年 非发酵菌指一大群不能利用葡萄糖或仅能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专性需氧、无芽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皮肤、医院等环境。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 段穷 李雪梅 王茂楠关键词:非发酵菌 耐药性分析 革兰氏阴性杆菌 假单胞菌属 不动杆菌属 黄杆菌属 经肛门修补治疗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应用 2007年 王茂楠 刘玉石 翟鹏 刘玉关键词:出口梗阻型便秘 肛门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直肠内套叠 直肠前突 消痔灵注射 冬凌草甲素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方法:取15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DSS组)、治疗组(Ori组),每组5只小鼠。DSS组和Ori组小鼠均以DSS溶液灌胃,Ori组小鼠于实验第7天开始每日腹腔注射Ori溶液,观察3组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病理变化,并检测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及核因子(NF)-κB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SS组和Ori组小鼠均出现体重下降、DAI评分增高、结肠缩短、MPO水平升高、Sirt1表达受抑制、NF-κB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并出现病理学炎症表现。Ori组与DSS组相比较,小鼠体重下降较少、DAI评分较低、结肠缩短较少、MPO水平升高较低,Sirt1表达受抑制较低、NF-κB表达水平升高较少(P<0.05,P<0.01),病理学炎症表现较轻。结论:Ori对DSS诱导的小鼠UC具有保护作用。 徐博 王茂楠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小鼠 冬凌草甲素 葡聚糖硫酸钠 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2012年 目的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即PPH组采用PPH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王茂楠关键词:黏膜环切术 混合痔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通过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功能性便秘(FC)患者结肠通过时间(CTT)的特点,探讨CTT对进一步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以不透X线标志物分别对53例老年FC患者和30例老年健康志愿者进行全结肠通过时间(TCTT)及结肠各段通过时间的测定,并计算结肠运输指数(TI),比较二组间各参数的差异以及各组中结肠各段通过时间的差异。结果老年FC组与老年对照组相比较,TCTT、结肠各段通过时间均有延长,但仅TCTT、乙状结肠直肠通过时间(SRTT)的差异有显著性;53例老年FC患者72 h TI为0.66±0.20,其中有45例(84.9%)72 h TI>0.5,提示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结论老年FC患者TCTT延长,但以SRTT延长为主;对老年FC患者进行TCTT和结肠各段通过时间的测定并分析其特点,对老年FC患者的诊断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邰建东 李凤霞 王茂楠 陈志仁关键词:老年 便秘 结肠通过时间 电针白环俞、膀胱俞预防肛门病术后尿潴留35例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电针白环俞、膀胱俞预防肛门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分为电针治疗组35例,空白对照组36例。结果: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空白对照组总有效率80.56%。结论:电针对于肛门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有确切预防作用,通过电针白环俞、膀胱俞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几率与程度均明显下降,未见不良反应,方法安全可靠。 陈亮 王茂楠关键词:电针 白环俞 膀胱俞 肛门病 术后 siRNA抑制PTTG表达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PTTG干扰质粒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黏附、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MTT和Transwell小室研究转染PTTG-siRNA对结肠癌细胞LoVo黏附、侵袭及迁移的作用。结果特异性siRNA干扰PTTG表达后,LoVo细胞黏附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穿透Transwell小室的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细胞迁移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特异性siRNA干扰PTTG表达后,LoVo细胞黏附、侵袭及迁移能力受到抑制。 王茂楠 夏昕 徐松柏 刘玉石关键词:垂体肿瘤转化基因 结肠癌 迁移 肛周脓肿中西医治疗进展 2024年 肛周脓肿是一种发生发展于肛门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中医称为“肛痈”。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肛周胀痛、里急后重感,并伴有异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近年来肛周脓肿的发病率进一步上升。虽然这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予以抗感染、坐浴、换药等综合治疗。本文就肛周脓肿的中西医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李奇衡 王茂楠 刘思奇 孟韬关键词:肛周脓肿 挂线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