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越洪

作品数:26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麻醉
  • 5篇手术
  • 5篇芬太尼
  • 4篇气管
  • 4篇腹部
  • 4篇腹部手术
  • 3篇上腹部
  • 3篇上腹部手术
  • 3篇气管插管
  • 3篇外科
  • 3篇静脉
  • 3篇插管
  • 2篇应激反应
  • 2篇镇痛
  • 2篇神经外科
  • 2篇术后
  • 2篇顺式阿曲库铵
  • 2篇剖宫产
  • 2篇自控镇痛
  • 2篇细胞

机构

  • 25篇广东省人民医...
  • 7篇暨南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26篇王越洪
  • 7篇赵国栋
  • 6篇林派冲
  • 5篇邓龙姣
  • 4篇康茵
  • 4篇马珏
  • 3篇于冬男
  • 3篇张万水
  • 3篇陈达强
  • 3篇何威
  • 3篇陈利国
  • 3篇魏迨桂
  • 3篇陈咏梅
  • 2篇花柱明
  • 2篇徐金东
  • 2篇王凤珍
  • 2篇黄运坤
  • 2篇孙柯
  • 1篇林根
  • 1篇王晟

传媒

  • 9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3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丙酚配伍氯胺酮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
2002年
目前静脉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多采用异丙酚麻醉,为了观察结肠镜检查中应用异丙酚配伍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效果,本组对50例行结肠镜检查患者中应用异丙酚配伍氯胺酮进行静脉麻醉,并与49例异丙酚小剂量分次静脉注射进行静脉麻醉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王越洪花柱明赵国栋
关键词:异丙酚结肠镜检查氯胺酮麻醉脉搏血氧饱和度异丙酚麻醉
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血浆cAMP、cGMP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测定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血浆cAMP、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微量输液泵对33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诱导后持续恒定静脉内输入芬太尼,3组剂量分别为:Ⅰ组25(μg·kg-1·h-1,n=12);Ⅱ组5(μg·kg-1·h-1,n=13);Ⅲ组75(μg·kg-1·h-1,n=8),芬太尼静脉输入到手术缝皮后停止。分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70mn时(T3)、术终(T4)4次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AMP、cGMP含量。结果:插管后、手术70min时及术终与术前比较cAMP、cGMP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T4时段cAMP值Ⅲ组较Ⅰ组,cGMP值Ⅱ组、Ⅲ组较Ⅰ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芬太尼可有效地抑制血浆cAMP、cGMP的含量升高。
王越洪陈咏梅林派冲赵国栋赵国栋赵国栋陈达强董晖
关键词:芬太尼上腹部手术麻醉CAMPCGMP
麻醉本科生实习教学体会
2006年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校学生走向临床工作不可逾越的阶段,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必然环节。麻醉本科生实习教学是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的培养。其专业特殊性、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麻醉学本科教育的发展相对较晚,因此加强麻醉本科生实习的教学,是提高医学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
王越洪
关键词:教学体会麻醉学医学院校学生实习教学临床医师本科教育
不同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2001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43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于诱导后,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恒速静注芬太尼,直到手术完毕后停用。43例按不同芬太尼剂量分为3组:A组2.5μg/(kg·h),n=15;B组5μg/(kg·h),n-15,C组7.5μg/(kg·h),n=13。分别于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后70min、术终4个时点各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与诱导前比较,A组β--EP于手术70min及术终有显著性升高(P<0.05)。与诱导前比较,B组β-EP于手术70min有显著性升高(P<0.05);术终有所回落,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组β-EP于手术70min及术终无显著性变化。三组β-EP于插管后均较诱导前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芬太尼7.5μg/(kg·h)组的血浆β-E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提示能有效阻抑机体态激反应;芬太尼5μg/(kg·h)组术中β-EP水平升高,提示未能完全阻抑较强手术刺激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但对一般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仍产生阻抑作用;2.5μg/(kg·h)组的β-EP水平变化显著,提示不能有效阻抑机体应激反应。
王越洪林派冲赵国栋陈达强魏迨桂何威董辉
关键词:芬太尼静脉麻醉血浆Β-内啡肽上腹部手术微量输液泵机体应激反应
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二例报告
1993年
连续硬膜外麻醉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麻醉方法,而术后出现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的情况少见。我院近20年来共有3例,现将其中资料较完整的2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例1 钟某,女,29岁。因宫内妊娠39周孕3产0,胎膜早破,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取胎术。术前无特殊病情。选择腰1、2间隙,18号穿刺针正入法穿刺,黄韧带感、突破感均明显。穿刺针插入4cm,导管经皮置入9cm,气泡外涌试验阳性。
王越洪陈咏梅
关键词:硬膜外导管麻醉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处理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量500~2500mL,其中500~799mL10例(45%),800~999mL5例(23%),1000~2500mL7例(32%)。21例行腰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1例因术前已有大出血而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经用缩宫素、麦角新碱、宫腔填塞、肌层逢合、肛塞米索前列醇等方法,止血效果明显,予及时快速输液、输血,补充有效的血容量,适当应用升压药维持循环稳定,保持各重要器官功能的有效灌注。经综合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快速妥善处理及维持围手术期产妇的循环稳定,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关键。
邓龙姣王越洪胡洁媚
关键词: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大出血宫缩乏力前置胎盘
芬太尼麻醉手术中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观察芬太尼麻醉手术中机体的血糖( G L U) 和胰岛素( I N S) 的变化。方法:选择33例 A S A Ⅰ- Ⅱ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诱导后持续恒定静脉内输入芬太尼维持到手术缝皮后为止,3组剂量分别为每小时每公斤体重25 、5 、75 μg 。分诱导前( T1) 、手术70 min( T2) 、术毕( T3)3 次采静脉血,测血糖和胰岛素值。用 S P S S 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剂量的3 组在手术70 min 时、术毕的血糖值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增高( P< 0 .05) 。术毕( T3) 第Ⅰ组胰岛素与Ⅱ、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增高( P< 0 .05) 。血糖和胰岛素呈弱正相关( r= 0206) 。结论:以上3 种剂量的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和术毕血糖均升高,在应激状态下。
王越洪林派冲陈达强魏迨桂
关键词:芬太尼血糖胰岛素上腹部手术麻醉
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2
1996年
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林派冲1)王越洪1)孙婵2)(1)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510080,广州;2)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510630,广州)关键词:喉乳头状瘤;小儿;高频喷射通气;麻醉中图分类号:R726.1;R739.65近几年来小...
林派冲王越洪孙婵
关键词:喉乳头状瘤小儿麻醉切除术
“天不足西北 地不满东南”对临床治疗的启发和体会被引量:1
2005年
从《素问》“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的论述中对东南方人阳气外泄,故生内寒,指导临床应用温热药治疗疾病,体会到熟读经典理论的重要性,主张理论和临床结合的捷径是深入理解经典理论。
张万水陈利国王越洪
关键词:黄帝内经同病异治阴阳辨证论治
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观察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效果
2012年
目的: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观察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效果,为临床安全用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对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腺嘌呤(CPDA)保存液,对保存4、7、14、21 d的悬浮红细胞进行密度(胞龄)分离并对各种胞龄的细胞计数。结果:保存4、7和14 d的悬浮红细胞在Percoll法下可以分成4种胞龄的红细胞,红细胞数目中龄1(M1)>中龄2(M2)>青龄(Y)>老龄(O)。保存21 d的红细胞只能分成3层,没有青龄红细胞。结论:悬浮红细胞在保存14 d后其青龄的红细胞逐渐减少,剩下中、老龄的红细胞。
梁文景王越洪黄耀熊王迪
关键词:悬浮红细胞细胞老化血液保存输血疗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