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慧萍 作品数:19 被引量:61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西安市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MSCT检查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与肺炎支原体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分析MSCT检查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肺炎(S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6例MP和MP+S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P和MP+SP两组患者的MSCT表现,并比较气道和肺间质病变征象的出现率及肺内病变形态出现率。结果两组患者磨玻璃影、网状影、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出现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支气管充气相和肺气肿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组28例出现扇形薄片影,10例无规律肺内实变影;MP+SP组5例出现扇形薄片影,33例无规律肺内实变影(P<0.05)。结论MSCT检查可有效显示MP与MP+SP图像表现,根据MSCT图像表现可有效鉴别MP与MP+SP。 袁娟 白慧萍 徐鹏飞 刘瑞清 杨希茹 邓慧玲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叶外型肺隔离症合并扭转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1例 2023年 10岁男性患儿, 进食凉食后腹痛、呕吐3天入院。胸部CT检查示右后纵隔脊柱旁软组织包块并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增强检查示软组织包块未见明确强化。2021年11月在全麻下行胸腔镜探查术, 右后纵隔旁可见一大小约4.0 cm×3.0 cm×3.0 cm的暗红色实性包块, 其根部可见一直径约5 mm、起源于胸主动脉的滋养血管, 滋养血管扭转整3周约1 080°, 术中诊断叶外型肺隔离症合并扭转。术后病理检查示肺隔离症并出血、坏死改变。免疫组化检查示CD34(血管+), CK(上皮+), PHOX2B(-), TTF-1(-)。患者术后腹痛症状消失, 恢复良好。叶外型肺隔离症合并扭转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影像学诊断难度较大, 诊断多依赖手术及病理, 治疗以手术为主, 完整切除病变后预后良好。 白慧萍 魏思文 郝跃文 张爱辉关键词:右侧胸腔 软组织包块 神经源性肿瘤 免疫组化检查 滋养血管 男性患儿 侧脑室旁白质软化症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小儿侧脑室旁白质软化症(PVL)的病因与临床及CT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CT证实的130例PVL典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产儿85例,占65.4%.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儿45例,占34.6%.CT表... 张增俊 黄明霞 白慧萍 张雅 王冬 陈超关键词:侧脑室 白质软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RI常规扫描在儿童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MMD)MRI常规扫描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DSA证实为MMD患儿的MRI资料,观察病例的影像学表现,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对不同分期的各异常指征进行趋势分析。结果双侧21例,单侧3例,共45侧。常规扫描发现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段)纤细38侧(84.4%);基底节区异常小血管26侧(57.8%);T2-FLAIR显示“常春藤征”36侧(80.0%)、显示“髓质条纹征”38侧(84.4%);大脑白质显示斑片状T2WI高信号病灶23侧(51.1%)、软化灶5侧(11.1%);急性皮层梗死11侧(24.4%)、局部皮质萎缩10侧(22.2%)。M1段纤细和“髓质条纹征”的发生率在不同分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异常指征的发生率在不同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D患儿患侧M1段多狭窄,基底节区可见异常小血管形成,患侧大脑T2-FLAIR可表现“常春藤征”和“髓质条纹征”,白质可存在局限性缺血灶或软化灶,皮层可伴急性梗死或软化、萎缩。MRI常规扫描可对儿童MMD的检出提供重大诊断依据。 魏思文 白慧萍 郝跃文 张鹏 王小飞关键词:烟雾病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儿童MOG抗体病MR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病首次发作的MRI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8例MOG抗体病患儿MRI特征及临床特点,其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0.6~12.2岁,中位年龄5.6岁。由两名放射医师对MR图像进行评价,包括病灶的位置、边界、大小、强化及转归,由一名儿科神经诊断医师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8例患儿MR表现为多部位受累的T_(2)WI高信号病灶,主要包括:幕上病灶:双侧发病25例(89.3%),大脑皮层下22例(78.6%),深部白质15例(53.6%),基底节13例(46.4%),丘脑9例(32.1%)。幕下病灶:中脑13例(46.4%),脑桥9例(32.1%),小脑中脚10例(35.7%)。脊髓病灶7例(25%),3例>3个节段。视神经2例(7.1%)。颅脑增强扫描呈短线状或结节样强化3例。病灶边界模糊23例(82.2%),病灶边界清楚9例(32.1%)。病灶直径0.3~2 cm 21例(95%),病灶直径>2 cm 12例(42.9%)。2例呈“脑白质营养不良样”改变。主要首发症状包括:发热13例(46.4%),意识障碍7例(25.0%),头痛4例(14.3%)。12例(42.9%)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中位数34×10^(6)/L(24×10^(6)/L~68×10^(6)/L)。结论儿童MOG抗体病首发症状以发热最常见,脑脊液以白细胞轻度升高多见,MR主要表现为广泛、多发T_(2)WI高信号病灶,幕上以双侧大脑皮层下、深部白质、深部灰质受累为主,幕下以中脑、小脑中脚受累为主,病灶多边界模糊,少数病例呈“脑白质营养不良样”改变。 王冬 郝跃文 杨乐 陈超 侯欣 张鹏 白慧萍 胡文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儿童 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CT特征。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39例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39例... 黄明霞 张增俊 白慧萍 陈超 王冬 胡文 陈华 夏昆关键词: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69例儿童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影像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儿童共69例,其中实验室检查确诊真菌感染23例,实验室检查阴性、抗真菌治疗有效46例,分别行CT或MRI检查。结果胸部CT表现:结节影57例,晕征21例,空洞影17例,空气新月征5例,楔形实变影3例,其中23例同时合并2~3种特征性表现;腹部CT表现:肝脏斑片状或结节状低密度影9例,脾脏低密度结节影2例,肾脏低密度影2例;鼻部CT表现:真菌性鼻窦炎1例,鼻中隔及上颌骨破坏1例;颅脑MRI表现:脑脓肿5例,合并脑梗塞、梗阻性脑积水1例。结论儿童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CT/MRI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从而改善白血病患儿预后。 白慧萍 蒋昊翔 王冬 陈超 侯欣关键词:白血病 真菌感染 影像研究 3D-BRAVO增强成像组学分析评估儿童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的价值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增强三维颅脑容积成像(3D-BRAVO)的组学分析在评估儿童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儿129例,其中IDH1基因突变型51例,IDH1基因野生型78例。收集术前2周内3D-BRAVO增强扫描图像,将所有患儿按照7∶3随机分配为训练组90例和验证组39例。通过图像病灶分割、组学特征提取、组学特征降维、建模、模型评价进行组学分析。结果临床组学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优,验证组和训练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5%CI 0.85~0.98)、0.87(95%CI 0.77~0.96),敏感度分别为89.70%、84.36%,特异度分别为86.72%、89.15%(P均<0.01)。结论基于MRI的3D-BRAVO增强成像的组学分析,可在术前无创评估儿童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状态,为儿科医生诊断和治疗脑胶质瘤提供更多的信息。 白慧萍 张增俊 魏思文关键词: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肺囊腺瘤样畸形的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 对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最大的4岁6个月,最小的6天.平均年龄2岁7月.临床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发热,气喘等来就诊.病史... 黄明霞 张增俊 张雅 白慧萍 王冬 陈超 陈华关键词:先天性 囊腺瘤 CT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的CT表现 被引量:1 2010年 张增俊 韦建强 张雅 白慧萍 谌天华 曹玉琴关键词:颅内出血 维生素K缺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