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分裂症
  • 1篇电休克
  • 1篇电休克治疗
  • 1篇休克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催乳素
  • 1篇药物
  • 1篇症状
  • 1篇致病
  • 1篇致病因素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纤维
  • 1篇神经元纤维缠...
  • 1篇强迫症
  • 1篇强迫症状
  • 1篇喹硫平
  • 1篇无抽搐电休克
  • 1篇无抽搐电休克...
  • 1篇利培酮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作者

  • 4篇盛国红
  • 3篇易正辉
  • 3篇吴国君
  • 2篇朱丽萍
  • 1篇吴晓波
  • 1篇孙琳
  • 1篇宋立升
  • 1篇徐庆华
  • 1篇龙彬
  • 1篇邓红玉

传媒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8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4年
目前全世界有两千四百万人罹患痴呆,其中60%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一个危害公共健康的疾病,了解其发病机制对于完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AD的两大核心病理标志是淀粉蛋白斑块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而AD的确切病因及病理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亟需进一步研究。
盛国红孙琳朱丽萍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致病因素神经元纤维缠结公共健康AD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被引量:36
2006年
目的: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39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合并MECT治疗,分别于合并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合并MECT后PA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WMS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d明显降低,1周及2周时恢复。结论: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不良反应少。
易正辉徐庆华盛国红吴晓波吴国君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血清催乳素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对71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治疗组(33例)与利培酮治疗组(38例),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予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及血清催乳素测定。结果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下降(P<0.01),利培酮组的不良反应高于喹硫平组,主要表现在肌强直、震颤、泌乳(χ2=5.69,P<0.01)及闭经(x2=6.74,P<0.01)等不良反应上,利培酮组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血清催乳素明显增加(t=13.48,P<0.01),而喹硫平组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但利培酮不良反应大,明显升高血清催乳素,且有较高高血清催乳素不良反应,而喹硫平对血清催乳素影响较少。
盛国红易正辉邓红玉龙彬朱丽萍吴国君宋立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喹硫平利培酮血清催乳素
药源性强迫症状被引量:1
2008年
对药源性强迫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率、发病机制、预后及引起药源性强迫症状的常用药物作一综述。
盛国红易正辉吴国君
关键词:强迫症状精神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