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娜
- 作品数:36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蒜膏贴敷神阙穴整复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紊乱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神阙穴贴敷大蒜膏对抗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紊乱的整复作用,初步探讨大蒜膏整复昼夜节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20名健康成年男性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睡眠剥夺组(B)、睡眠剥夺并贴药组(C),对B组和C组同时进行48 h睡眠剥夺,A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A组及睡眠剥夺后B组和C组的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浓度变化。结果三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均呈典型的昼夜节律性(A组和C组P<0.01,B组P<0.05)。A组峰值为158.377,大约出现在10:56;B组峰值291.529,出现在19:44左右;C组峰值255.964,出现在17:06左右。B组与A组相比峰相位出现了明显的偏移,C组的峰相位较B组有所恢复。A组的5-羟色胺(5-HT)有典型的近似昼夜节律性(P<0.01),B组和C组的节律消失(P>0.05)。A组峰值为196.563,大约出现在13:10。结论大蒜膏穴位贴敷可以调整人体紊乱的昼夜节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紊乱的节律的恢复,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抗昼夜节律紊乱的方法。
- 石娜黄泳吴东朱崇田
- 关键词:大蒜穴位贴敷法睡眠剥夺昼夜节律
- 大蒜膏贴敷神阙穴整复人体心率和血压昼夜节律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观察神阙穴外贴大蒜膏对抗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紊乱的整复作用,初步探讨大蒜膏整复昼夜节律紊乱的机理。方法:将20名健康成年男性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睡眠剥夺组(B)、睡眠剥夺并贴药组(C),对B和C组同时进行48h睡眠剥夺,A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A组及睡眠剥夺后B和C组的血压和心率的昼夜变化。结果:A组心率卯时最低,午时最高,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呈现近似昼夜节律变化,峰值为241.654,大约出现在16:11;B组心率卯时最低,子时最高,二者相比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近似节律消失;C组的心率在卯时最低,酉时最高,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也呈现近似昼夜节律变化,峰值270.744,出现在18:05左右,与A组相比没有出现明显的漂移。三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没有近似节律性(P>0.05)。结论:大蒜膏穴位贴敷可以调整人体紊乱的昼夜节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节律的恢复。
- 黄泳石娜王升旭陈静卓鹰
- 关键词:大蒜膏睡眠剥夺昼夜节律
- 神阙穴贴敷大蒜膏对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紊乱人体可的松、淀粉酶和免疫球蛋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王升旭石娜李求实陈静沈群吴明玮黄泳
- 关键词:大蒜膏睡眠剥夺昼夜节律淀粉酶免疫球蛋白
- 电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肠黏膜维生素D膜相关性快速反应类固醇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通过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肠黏膜1,25维生素D_(3)膜相关性快速反应类固醇结合(membrane-associated rapid response steroid-binding,1,25D_(3)-MARRS)蛋白表达,以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1,25-二羟基维生素D_(3)[1,25(OH)_(2)D_(3)]、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后电针组进行电针干预。各组大鼠均进行骨密度检测,血清钙、PTHrP、1,25(OH)_(2)D_(3)、OPG、RANKL检测,以及肠黏膜1,25D_(3)-MARRS蛋白的表达检测。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胫骨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钙、PTHrP及1,25(OH)_(2)D_(3)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OPG/RANKL比值明显降低(P<0.01),且肠黏膜1,25D_(3)-MARRS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股骨、胫骨密度升高(P<0.05,P<0.01),血清钙、PTHrP、1,25(OH)_(2)D_(3)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OPG/RANKL比值明显升高(P<0.01),肠黏膜1,25D_(3)-MARR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提高血清钙、PTHrP及1,25(OH)_(2)D_(3)含量,提高OPG/RANKL比值,增加肠黏膜1,25D_(3)-MARRS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肠道钙吸收,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密度,最终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 石娜朱崇田欧阳钢
- 关键词: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持续植物状态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4例PV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在药物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同时配合普通针刺法,治疗组则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共治疗6个月,采用PVS疗效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断。结果对照组基本痊愈1例,明显好转2例,好转8例,无效1例;治疗组基本痊愈2例,明显好转5例,好转4例,无效1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VS评分差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对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 朱崇田石娜
- 关键词:针刺持续植物状态醒脑开窍
- 大蒜膏对睡眠剥夺所致疲劳人体体温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神阙穴外贴大蒜膏对抗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紊乱的整复作用,初步探讨大蒜膏的抗昼夜节律作用。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20名健康成年男性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睡眠剥夺组(B)、睡眠剥夺并贴药组(C),对B和C组同时进行48h睡眠剥夺,A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A组及睡眠剥夺后B和C组的体温昼夜变化。结果 3组的体温都有昼夜节律性,A组峰值为280.620,大约出现在19:11;B组峰值305.538,出现在20:37左右;C组峰值278.130,出现在18:54左右。B组经睡眠剥夺后虽然仍保持着节律性,但是其峰值、振幅及峰相位均与A组相差较大,而C组的各项指标则更接近于A组,但A组和B组、B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膏穴位贴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节律的稳定性,促进节律的恢复。
- 卓鹰黄泳雷权石娜李求实王升旭陈静
- 关键词:大蒜膏穴位贴敷睡眠剥夺昼夜节律
- 紫外线在脑卒中患者压疮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紫外线在脑卒中患者压疮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本科所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人,对照组只应用一般护理,治疗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紫外线治疗,治疗三周后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9例,好转5例,无效6例,有效率76%;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1例,有效率96%,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外线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压疮的方法。
- 宋开祝石娜
- 关键词:紫外线压疮
- 大蒜膏外贴神阙穴对睡眠剥夺疲劳者尿液淀粉酶变化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48h睡眠剥夺后,健康青年志愿者尿液淀粉酶的变化,并观察神阙穴外贴大蒜膏对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20名健康成年男性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睡眠剥夺组(B)、睡眠剥夺并贴药组(C),对B和C组同时进行48h睡眠剥夺,A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并比较各组尿液淀粉酶的水平。结果48 h睡眠剥夺后,B和C组的尿液淀粉酶值不同程度的小于A组,但是C组比B组高,A和B组的淀粉酶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8h睡眠剥夺后,健康青年志愿者尿液淀粉酶水平显著降低,大蒜膏穴位贴敷能够显著提高降低的尿液淀粉酶,表明大蒜膏有促进疲劳机体消化的作用。
- 卓鹰石娜黄泳包力雷权刘跃民刘爱忠
- 关键词:大蒜膏穴位贴敷睡眠剥夺淀粉酶
-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出血性中风介入时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介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96例出血性中风患者按病程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4例。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C组和D组在A组基础上均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进行治疗,其中B组患者病程为3~7 d,C组为8~14 d,D组为15~21 d。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4、28 d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ADL评分)及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4组治疗28 d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及中医症状、体征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28 d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及中医症状、体征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组和D组治疗14、28 d后NIHS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治疗28 d后NIHSS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4、28 d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是一种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且越早介入,患者预后越好。
- 朱崇田石娜石学敏
- 关键词:中风醒脑开窍NIHSSBARTHEL指数
- 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中风针刺介入时机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中风针刺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56例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针刺介入时机为发病6h以内,B组为发病6h~3天,C组为发病后3~7天,D组为发病后7~14天。分别于针刺前、针刺14天、针刺28天采用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后A组与其它三组在ADL、NIHSS及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方面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差异。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越早介入治疗患者预后越好。
- 朱崇田石娜石学敏
- 关键词:醒脑开窍缺血性中风NIHSSBARTHEL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