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石
- 作品数:105 被引量:590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肿瘤大小对单发肝内胆管癌术后预后影响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预后差的高度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但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而且近30年来其发病率持续上升。肿瘤大小作为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对患者的生存预后有着显著影响。本研究探讨肿瘤大小对单发I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从而指导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7年12月中国13家医院654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诊断为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通过Cox回归分析I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肿瘤大小患者之间总体生存(OS)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307例患者,其中肿瘤大小≤3 cm 40例(13.03%),肿瘤大小>5 cm 177例(57.65%),肿瘤大小>3~5 cm 90例(29.32%)。Cox回归分析显示,切缘状态、病理淋巴结状态、卫星灶、肿瘤大小>5 cm是单发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肿瘤大小≤3 cm的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83.3%、73.8%、54.7%,肿瘤大小>3~5 cm的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81.1%、40.7%、36.1%,肿瘤大小>5 cm的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72.1%、37.7%、29.0%,三组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将不同肿瘤大小的患者中行与未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分组比较,结果显示,在肿瘤大小≤3 cm的患者中,两组OS率无明显差异(P=0.780);肿瘤大小>3~5 cm的患者中,未进行淋巴结清扫者OS率明显高于进行清扫者(P=0.017);肿瘤大小>5 cm的患者中,进行淋巴结清扫的OS率明显高于未进行清扫者(P=0.025)。结论:在单发ICC患者中,肿瘤大小≤3 cm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对于肿瘤大小>5 cm的单发ICC患者建议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手术。
- 范瑞林刘红枝林起柱黄霆峰周伟平程张军楼健颖郑树国毕新宇王剑明郭伟李富宇王坚郑亚民李敬东程石曾永毅
- 关键词:胆管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多中心研究
- 肝门部胆管癌解剖分型、肝脏功能与影像学评估被引量:3
- 2020年
- 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鉴于HC位于解剖复杂的肝门区域,常合并门静脉、肝动脉及尾状叶胆管受累,常须联合肝切除才能达到根治目的,因此术前对HC解剖分型、肝脏功能及影像学评估非常重要。1肝门部胆管癌的解剖分型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型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1975年由Bismuth等[1]提出的Bismuth-Corlette分型,并于1988年进行了改良;二是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提出的TNM分期,该分期定期更新,现已更新为第8版.
- 程石刘洋张洪义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解剖分型肝脏功能影像学评估
- 抗TNF-α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细胞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抗TNF-α抗体治疗组。每组再分为术后1,3,6,12h4个时相组,每时相6只。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获取AM,检测AM分泌TNF-α水平,并检测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以RT-PCR法测定AM TNF-αmRNA的表达。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NF-κB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肺组织较少有NF-κB活化的AM,SAP各组肺组织均可见NF-κB活化,且随时间进展NF-κB由细胞质逐渐进入细胞核。TNF-α抗体治疗组仍有少量NF-κB活化。ANP大鼠肺损伤随病情进展而加重。肺组织MPO及BALF蛋白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升高,12h达最高值,分别为(10.78±0.58)U/g和(2011.0±105.5)μg/mL。AM分泌TNF-α水平也逐渐升高,至6h达高峰[(1624.2±149.2)pg/mL],12h回落。TNF-αmRNA的表达与TNF-α的变化趋势相似。SAP大鼠上述各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NF-α抗体治疗组各指标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低于SAP组(P<0.05)。AM分泌TNF-α活性与MPO及BALF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65,0.76,P<0.01)。结论抗TNF-α治疗可抑制SAP大鼠的TNF-α对AM NF-κB活化的反馈激活作用,并可直接减少TNF-α,进而减轻肺损伤。
- 程石杨彬闫文貌史敬东宋茂民
- 关键词:胰腺炎肺泡核因子ΚB肺损伤
- 氯化钆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源性炎症介质的影响
- 2006年
- 实验研究表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可活化并引起肺损伤[1],如果能抑制其活化,可能减少其分泌炎症介质,阻止炎症的发生、发展,从而减轻肺损伤.钆是一种稀有金属,可抑制AM介导的免疫和炎症反应[2].本实验采用氯化钆(GdCl3)处理ANP大鼠模型,通过研究AM分泌炎症介质的变化,以明确氯化钆能否减轻ANP所致肺损伤.
- 程石宋茂民史敬东
-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炎症介质氯化钆肺源性肺泡巨噬细胞稀有金属
- 携带SKP2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构建含人SKP2基因不同位点的一系列shRNA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测序。方法设计合成3对SKP2基因干扰寡核苷酸序列,形成双链后将其依次连入带有U6启动子的pSIREN-RetroQ载体,构建成能产生SKP2短发卡RNA的质粒。结果构建的核苷酸序列经鉴定构建成功,能成功的克隆入带有pSIKEN RetroQ的载体中。结论成功构建并鉴定了针对人SKP2基因3个不同位点的shRNA的真核表达质粒,为SKP2为靶点的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 任金帅程石宋茂民
- 关键词:质粒SKP2RNA干扰
- 肝内胆管结石的合理治疗策略被引量:10
- 2019年
-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由于其病变复杂,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及再次手术率均较高,一直是困扰胆道外科医生的难题。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内镜和介入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微创理念的普及以及微创治疗方法的逐渐增多,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有效率相应有所提高,但如何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仍是胆道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
- 程石张洪义
- 关键词:肝内胆管胆管结石内镜技术
- 胆囊癌治疗的若干热点问题被引量:1
- 2019年
- 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系统肿瘤之一,发病率列消化系统肿瘤第6位,为(0.5~2.7)/10万。胆囊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疾病进展迅速,易浸润周围组织和血管,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初诊胆囊癌病人多已晚期,40%~75%的病人合并远处转移,预后极差[1]。50%~70%的胆囊癌是在初诊为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中及术后发现[2],即意外胆囊癌(incidental gallbladder cancer, IGBC)。
- 程石赵修浩
- 关键词:意外胆囊癌TNM分期免疫治疗
-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9年
- 肝门部胆管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诊断时多为中晚期且常合并严重的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PBD)理论上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目前常用术前减黄方法包括经皮经肝选择性胆管引流、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术(endoscopic biliary stenting,EBS)、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3种。但因PBD可能增加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延长术前住院时间,且不能明确改善病人预后,关于肝门胆管癌是否应行PBD争议不断。
- 程石赵修浩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
- 背部锐器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提高背部锐器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收治的 47例背部锐器伤病人。结果 行探查手术 37例 ,死亡 5例。行保守治疗 10例 ,死亡 2例。结论 背部锐器伤伤情复杂 ,易漏诊、误诊 ,病死率高。应遵循抢救、诊断、治疗并重的原则。伤口探查、腹腔穿刺、超声检查、X线平片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有手术指征病人应立即急诊手术 ,暂时无手术指征病人应留诊观察 ,以防有迟发临床表现。
- 程石钟志强王若天赵业志李志宏蒋明袁辉生范东坡
- 关键词:锐器伤
- 肿瘤抑制蛋白CYLD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研究肿瘤抑制蛋白CYLD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中的表达状况及其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其在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7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NP组及氯化钆(GdC13)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酸钠的方法建立ANP大鼠模型.各组术后1、3、6、12 h分批处死动物.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AM),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同时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AM中CYLD及NF-κB活性水平.结果 ANP大鼠肺损伤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AM分泌TNF-α、IL-1β水平逐渐升高,至6h达到高峰,分别为(491.3±20.3)ng/L和(178.83±11.32) ng/L,12 h又回落.ANP组TNF-α及IL-1β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而GdCl3治疗组较ANP组明显降低(P<0.05).NF-κB蛋白在假手术组表达呈低水平,而CYLD蛋白表达呈高水平.ANP组NF-κB蛋白表达从3h开始与假手术组相比已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时间进行,表达逐渐增高.ANP组CYLD蛋白表达则相反,与假手术组相比从3h开始已有下降(P<0.05),随时间进行,表达逐渐减少.GdCl3治疗组CYLD及NF-κB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与ANP组趋势相近,CYLD蛋白表达与ANP组相比,从6h起表达量开始增加(P<0.05);NF-κB蛋白表达则从1h起表达量明显下调,与AN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P组、GdCl3治疗组AM中NF-κB与CYLD的表达活性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918,-0.723,P<0.01).结论 CYLD在ANP肺损伤中呈低度表达,且具有明显时相,从3h起表达逐渐减低;而NF-κB则相反,随时间进展,表达逐渐增高.经GdCl3处理后,CYLD表达增强,NF-κB表达降低,表明在ANP时CYLD的表达对NF-κB表达也有负性调控作用,进而使肺损伤减轻.
- 靳杯刘立民闫文貌程石
- 关键词:肿瘤抑制蛋白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