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弘毅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主题

  • 2篇氧化物
  • 2篇热分解
  • 2篇热分解机理
  • 2篇复合氧化物
  • 1篇氧化物催化剂
  • 1篇微波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复合氧化...
  • 1篇结构及应用
  • 1篇固相法
  • 1篇固相法制备
  • 1篇钙钛矿
  • 1篇钙钛矿型
  • 1篇钙钛矿型复合...
  • 1篇催化
  • 1篇催化剂

机构

  • 5篇广东工业大学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张鹤丰
  • 5篇李大光
  • 5篇章弘毅
  • 3篇李海霞
  • 3篇李铁虎
  • 2篇郭清泉
  • 1篇傅维勤
  • 1篇谭长水
  • 1篇赵丰华
  • 1篇曹明澈

传媒

  • 1篇江苏化工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精细化工
  • 1篇纳米科技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纳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由于纳米材料催化剂具有独特的结构及表面特性,特别是纳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氧化物催化剂的复合效果及性能,因而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大大高于传统催化剂。综述了纳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特性及制备方法,介绍了国内外纳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应用研究状况,如在催化加氢、催化氧化、聚合反应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及研究成果。
李海霞李大光李铁虎谭长水张鹤丰章弘毅
关键词:纳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微波固相法制备纳米镧锶镍复合氧化物
2008年
以硝酸镧、乙酸锶和乙酸镍为原料,应用微波固相法制备了纳米镧锶镍复合氧化物前驱体。研究表明:控制热分解温度是制备超微纳米粒子的关键。最小粒径产物的制备条件是:微波炉加热功率600W,马弗炉热分解温度600℃,热分解时间5h。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主要物相组成为La0.9Sr0.1NiO3,属钙钛矿相斜方六面体结构,空间群R-3c,平均粒径10~25nm。应用DSC—TG技术对纳米镧锶镍复合氧化物前驱物热分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得两阶段分解机理函数为G(a)=[-ln( 1-α ) ]^7/12,G(a)=-ln( 1-α ) ]^4/9。 :微波固相法;纳米镧锶镍复合氧化物;
李大光赵丰华章弘毅李铁虎郭清泉张鹤丰
关键词:热分解机理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25
2006年
从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及电子结构出发,分析了其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综述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特性与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应用的研究现状。
李大光章弘毅张鹤丰郭清泉曹明澈
固-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被引量:9
2005年
以碱式碳酸铜、无水碳酸锰与草酸为原料,采用固-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前驱物,利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原料中铜与锰的摩尔比、热分解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分解温度对产物的粒径影响最大。最小粒径产物的制备条件是:原料中铜与锰的摩尔比为 1∶2、热分解温度 400℃、热分解时间 2h。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主要物相组成为Cu0. 425Mn0. 549O2,属立方晶系,Fd3m空间群,平均粒径为 11 .7~19nm。应用TG-DTA和DSC技术研究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的热分解过程以及热分解动力学,采用Ozawa积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得前驱物的热分解机理函数均为G(a) =[ -ln(1-α) ]23。
李大光李海霞李铁虎张鹤丰章弘毅
关键词:热分解机理
多元复合氧化物的制备、结构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多元复合氧化物具有单一氧化物的复合效果,可表现出较单一氧化物更加优异的性质;综述了多元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微波法)、结构性能及其在催化、环保、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展望其发展。
张鹤丰李大光傅维勤李海霞章弘毅曹名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