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晓艳 作品数:84 被引量:677 H指数:15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语言文字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不同饮食方法对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饮食方法对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9月行脑血管介入手术120例,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采取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术后1 h进食水;观察组术前无需禁食禁饮,若为接台手术患者还应在术前2 h进食50%左右的半流质的饮食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有1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迷走神经反射现象,观察组只有2例出现血压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前无需禁食禁饮,按常规进食的方法可减少围手术期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符晓艳关键词:脑血管障碍 迷走神经 禁食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肢体制动时间和方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分析研究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年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4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双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术后12 h采用床旁超声检查作为筛查病人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根据床旁超声检查结果分为DVT组和无DVT组,分析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DVT的发生与年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凝血功能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DVT的发生与年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凝血功能的分析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DVT的发生率为3.8%(16/417)。其中80岁以上的患者8例,占50.0%(8/16),与无DVT组13.5%(54/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6,P=0.002);术侧肢体制动时间24 h的患者8例,占50.0%(8/16),与无DVT组2.2%(9/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二聚体增高异常的患者9例发生DVT,占56.3%(9/16),与无DVT组2.7%(11/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和术后要检测凝血功能,尽早做好预防,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尽早进行术侧肢体被动和主动活动,是预防和减少DVT发生的护理要点。 符晓艳 王羚入 周华东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血管介入 深静脉血栓 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52例帕金森病患者,按出院先后顺序随机配对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时将患者加入帕金森病微信管理平台,定期向患者或其主要照护者推送信息,提醒患者按时服药,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随访时间等,并通过互动交流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和1年后的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及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6个月和1年时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1年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采用微信平台信息支持的方式,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王羚入 符晓艳 董茂渝 谭清华 江礼 韦纯珏关键词:帕金森病 服药 依从性 社区同伴教育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社区同伴教育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科出院的110例PD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社区同伴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服药依从性、Barthel指数评分和PD治疗情况,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3、6个月和1年时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3、6个月和1年时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1年时赫-雅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36%(53/55)]高于对照组[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同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社区PD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重要部分。 陈月 符晓艳 王敏 喻刚连 韦纯珏 董茂渝关键词:帕金森病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作用 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PSD 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分别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ADL指数及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PSD患者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符晓艳 赵秋菊 刘文伟 王羚入关键词:卒中 抑郁 心理护理 脑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5 2011年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进行脑血管介入术的1274例患者中,5例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过敏反应发生在术后2~24h,表现为皮肤症状,呼吸、循环方面的反应,精神障碍和低血压休克等。护理中要求护士对各种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表现形式有充分的了解,密切观察病情,及早给予正确处理,并做好心理护理。特别是颈动脉窦部支架植入术后,并发以血压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尤其值得重视。 符晓艳 周华东关键词:造影剂 过敏反应 护理 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患者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996例,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282例,非骨质疏松组714例,分析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血清骨代谢特点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年龄、女性、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Y1~5级骨质疏松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21.2±4.4)μg/L vs (53.8±3.7)μg/L,(17.2±4.2)μg/L vs (49.1±5.6)μg/L,(14.1±5.1)μg/L vs (45.6±5.3)μg/L,(13.6±4.8)μg/L vs (40.9±5.2)μg/L,(12.4±4.2)μg/L vs (39.8±5.1)μg/L,P<0.01]。H-Y3级、H-Y4级和H-Y5级骨质疏松组降钙素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77,95%CI:1.19~2.23,P=0.000)、女性(OR=2.24,95%CI:1.20~2.53,P=0.000)、体质量指数(OR=2.19,95%CI:1.24~2.53,P=0.000)、维生素D(OR=2.25,95%CI:1.29~2.63,P=0.000)是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应及时治疗、适量运动、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D,以减少骨质疏松发生。 徐娇 喻刚连 邓月月 王羚入 周华东 符晓艳关键词:帕金森病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人体质量指数 维生素D 骨钙素 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抑郁症患者406例为研究对象。就诊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随访6个月时采用服药依从问卷量表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406例患者分为高依从组、中依从组和低依从组,比较分析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人文因素、合并慢性病、病程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中、高依从组年龄≥60岁、受教育时间≤6年、无配偶、农民、月收入<3000元、自费医疗、失眠史、独居、负性生活事件的比例明显低于低依从组,中、高依从组干部比例、中依从组工人比例明显高于低依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依从组患者病程明显短于低依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6年、无配偶、农民、低收入、自费医疗、独居、负性生活事件、病程>6年与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低独立相关(P<0.05或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低,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特别是病程长的患者,要做好延续护理及长期随访。调动家庭支持系统,关心与尊重患者,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符晓艳 王华 马瑞雪 江礼 陈月 雷利关键词:抑郁症 服药依从性 颈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2008年 随着对疾病认识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颈动脉介入诊疗术已经成为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这种技术不仅病人痛苦少,见效快,而且安全有效,但也会发生各种并发症,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消除和减轻并发症的危害,现将2006年9月-2007年9月我科300例行颈动脉介入诊疗术病人发生并发症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符晓艳关键词:术后并发症 动脉介入 介入诊疗术 脑血管疾病 疾病认识 颈动脉 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卒中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探讨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卒中特点的研究。方法选取首次发病年龄≥60岁的脑梗死患者426例,采用Zung抑郁量表(SDS)进行评分,分为抑郁组172例和非抑郁组254例,分析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卒中特点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40.4%,抑郁组的失眠史、独居、负性生活事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左侧颈动脉梗死、皮质梗死与非抑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失眠史(HR=1.79;95%CI:1.12~2.28;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R=2.15;95%CI:1.21~2.64;P〈0.01)和Barthel Index评分(HR=2.10;95%CI:1.24-2.56;P〈0.01)是脑梗死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失眠史、NIHSS评分和Barthel Index评分是脑梗死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符晓艳 王羚入 马瑞雪 王敏 江礼 喻刚连关键词:血管 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