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壮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1
- 供职机构:淮安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对直肠坠胀几种常见原发病的探讨
- 直肠坠胀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见于内科、外科、妇科,现就其常见病及诊治举例如下。1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门直肠周脓肿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有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直肠黏膜下脓肿和皮下脓肿。前4者外...
- 叶再洋汤立新罗壮
- 关键词:原发病外科妇科内科
- 文献传递
- 十五、对直肠坠胀几种常见原发病的探讨
- 直肠坠胀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见于内科、外科、妇科,本文就其常见病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腰臀部脂肪疝、盆腔淤血综合征、慢性盆腔炎、无孔处女膜、直肠肿瘤及诊治方法论述如下.
- 叶再洋汤立新罗壮
- 关键词:原发病诊治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揿针督脉穴位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及愈合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揿针督脉穴位(腰俞、长强穴)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及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揿针腰俞穴及长强穴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平均住院天数及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结果:术后第3 d、第5 d、第7 d,治疗组创面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督脉穴位(腰俞、长强穴)可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的疼痛,促进术后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祝丽丽罗壮于修永郑勇
- 关键词:混合痔揿针督脉穴
- 小肠间质瘤的诊治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空回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2.8岁,病程10h至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黑便、腹痛、腹部肿块、腹胀不适、发热、乏力、贫血、体重下降等。发生部位:空肠26例,回肠5例,空回肠多原发性1例。B超检查12例提示腹腔肿块,其中4例提示来源于肠道,5例不能提示来源,3例误诊为卵巢肿瘤。4例行消化道造影,均阴性。20例行CT检查,均发现肿瘤或转移病灶,阳性发现率100%,其中15例定位于肠道肿瘤(75.0%)。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6例提示小肠肿瘤。5例行小肠镜检查,均明确诊断小肠肿瘤。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间质瘤。4例肝转移患者口服格列卫治疗。22例获得0.5~5年的随访,术后复发4例,肝转移2例,死亡2例。结论空回肠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CT和DSA对诊断有帮助,小肠镜诊断率高,手术及分子靶向治疗是其有效治疗方式。
- 罗壮廖秀军孟荣贵于恩达张卫傅传刚
- 关键词:预后
- 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联合痔切除术在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混合痔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评价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联合痔切除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混合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直肠黏膜点状结扎术联合痔切除术治疗)与观察组(采用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联合痔切除术治疗),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便秘症状积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便秘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便秘症状积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便秘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3/30),低于对照组的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无失访病例,观察组的复发率为3.3%(1/30),对照组相应为26.7%(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联合痔切除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混合痔疗效确切,相比直肠黏膜点状结扎术联合痔切除术,可提高治愈率,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便秘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祝丽丽罗壮
- 关键词:直肠黏膜内脱垂混合痔痔切除术
- 胶原十二型α1链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胶原十二型α1链(COL12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COL12A1表达水平差异,采用TIMER数据库分析COL12A1与肿瘤微环境、免疫浸润的关系。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讨COL12A1在结肠癌中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所依赖的相关信号通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评估47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COL12A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蛋白印迹法(WB)检测结肠癌细胞系和正常结肠黏膜细胞系中COL12A1表达水平。利用GEPIA和PrognoScan在线分析网站分析COL12A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结肠癌数据集分析显示,COL12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HC结果显示,COL12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结肠癌组织中,COL12A1表达水平与神经/血管浸润(P=0.029)、淋巴结转移(P=0.003)、TNM分期(P=0.001)有关。在线数据库分析显示,COL12A1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较短。COL12A1表达与结肠癌微环境中CD8^(+)T细胞、B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呈正相关(P<0.001)。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表明,COL12A1表达涉及细胞黏附、化学突触传递、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基质受体相互作用、自噬调节等信号通路。结论COL12A1在结肠癌细胞系及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COL12A1的表达与结肠癌微环境的免疫细胞浸润呈正相关,COL12A1或可作为结肠癌预后的一种新的标志物,并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 罗壮罗壮张沧源孙倩男王勇马仪超王勇
- 关键词: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 同时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 2013年
- 同时性结直肠癌是指6个月以内发生的结直肠2个以上、互不相连的原发癌灶(synchronous colorectal carcinoma SCC)。单原发结直肠癌是指结直肠的单个原发癌灶。我们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34例SCC和5536例单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罗壮郝立强金志超于恩达张卫刘连杰窦维龙傅传刚
- 关键词:结直肠癌CARCINOMA直肠癌患者
- 回肠造口预防低位直肠癌吻合口漏的作用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对减少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意义。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行Dixon术患者中,施行回肠造口与未施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吻合口漏发生情况。结果显示,46例未行回肠造口组患者5例发生吻合口漏,68例行回肠造口患者1例发生吻合口漏(P〈0.05);造口组平均住院时间11.2d,未造口组平均住院时间15.8d(P〈0.05)。两组共6例吻合口漏患者,分别存在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术前放疗、不全性肠梗阻等因素。结果表明,回肠造口能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初次住院负担。对术前评估有发生吻合口漏高风险患者应常规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 罗壮廖秀军于恩达徐晓东张卫傅传刚张辰新
- 关键词:直肠癌前切除术肠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