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宇鹏

作品数:15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耐药
  • 6篇耐药性
  • 4篇病原菌
  • 3篇药性分析
  • 3篇原菌分布
  • 3篇耐药率
  • 3篇耐药性分析
  • 3篇杆菌
  • 3篇病原菌分布
  • 2篇药敏
  • 2篇嗜血杆菌
  • 2篇葡聚糖
  • 2篇住院
  • 2篇下呼吸道
  • 2篇流感
  • 2篇流感嗜血杆菌
  • 2篇敏感性
  • 2篇耐药分析
  • 2篇聚糖
  • 2篇降钙素

机构

  • 15篇成都市第五人...
  • 2篇成都市疾病预...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简阳市中医医...
  • 1篇成都市温江区...

作者

  • 15篇罗宇鹏
  • 6篇卢先雷
  • 4篇杨进
  • 2篇朱文磊
  • 2篇刘波
  • 2篇朱勇
  • 2篇王平
  • 1篇余晓丹
  • 1篇王晨笛
  • 1篇张婷
  • 1篇雷秉钧
  • 1篇朱厚宏
  • 1篇潘露
  • 1篇孙长贵
  • 1篇刘晓
  • 1篇郑素萍
  • 1篇申旭霞
  • 1篇汪俊
  • 1篇张川
  • 1篇黎明

传媒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波辅助快速酶法革兰阴性杆菌鉴定系统的研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缩短非发酵菌、弧菌及肠杆菌科革兰阴性杆菌的鉴定周期,加快微生物检验报告时间.方法研制一种可不需经过分科即能实现细菌的种级鉴定的21项7位码的细菌酶学生化反应鉴定系统(包括鉴定卡和检索系统),制定超声波粉碎最佳方案并采用超声波粉碎细菌加快酶的释放,将细菌酶提取液注入鉴定卡中,35℃孵育4~8h观察结果.以标准菌株为质控,传统生化反应方法为金标准,同时与国产鉴定系统GYZ系列(15e、15n、9v)作比较,用室间质控菌株和临床菌株分别进行测试.最后对比经超声波粉碎与不经粉碎的差别,统计该鉴定系统相对于传统方法和国产鉴定系统GYZ系列对测试菌株的符合率,并计算出该鉴定系统鉴定各科细菌时所需时间.结果经标准菌株测试,超声波粉碎细菌前后生化反应无差别(快慢1h内)的有:糖类分解、硝酸盐还原、靛基质、硫化氢、尿素水解、七叶苷水解;轻微差别(快2h)的有:苯丙氨酸脱氨、DNA水解;差异显著(快4h以上)的有:精氨酸双水解、赖氨酸脱羧、鸟氨酸脱羧、ONPG试验.3株标准菌株54项生化反应一致率96.3%;12株室间质控菌株鉴定种级符合率75%,属级92%,错误1株;65株经金标准传统双歧图表法确定的菌株鉴定种级符合率86%,属级95%,错误3株;与GYZ系列平行对照共测试临床分离菌株138株,117株结果相同,一致率85%(χ2=1.4546, P >0.05).本方法对肠杆菌科和弧菌科细菌的鉴定只需4~6h,而对非发酵菌的鉴定为6~8h,比GYZ系统快12~40h.结论该鉴定系统能在不经过分科鉴定的情况下快速鉴定非发酵菌、弧菌及肠杆菌科革兰阴性杆菌至种级水平,为感染疾病的诊断节省宝贵的时间.与传统方法及国产鉴定系统GYZ系列有较好的种属级符合率.说明该系统有较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卢先雷潘露罗宇鹏朱文垒申旭霞雷秉钧郑素萍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超声波
2014年成都某院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该院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以该院2014年1-12月所有已筛查合格且培养为阳性的下呼吸道标本1 895份、血液类标本666份、尿道分泌物标本102份,共2 663份标本分离出的流感嗜血杆菌438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头孢硝基噻吩纸片测定其β-内酰胺酶,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其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WHONET5.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8株流感嗜血杆菌中98.6%来自住院患者,1.4%来自门诊;儿童分离株有176株,占40.18%;老年患者分离株194株,占44.29%;下呼吸道标本来源434株,占99.09%。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最高,达82.90%,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3.40%、29.00%;而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环丙沙星、阿奇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在2.00%以下。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为43.40%,在氨苄西林耐药菌株中有1.57%的菌株β-内酰胺酶检测阴性。儿童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和产酶率(42.40%、40.43%)和成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及产酶率(44.00%、44.00%)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下呼吸道标本中;以儿童和老年患者为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与阿奇霉素可作为临床首选药物,β-内酰胺酶是该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
罗宇鹏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
妇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妇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12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切口感染率最高,为8.77%,与其他两组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10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5株占66.27%,革兰阳性球菌26株占31.33%,真菌2株占2.41%;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24株,检出率70.59%;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0株,检出率83.33%。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经阴式的操作环节加大了手术切口感染风险;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主要菌株具有多药耐药性,应重视细菌学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王晨笛罗宇鹏黎明朱厚宏李莉
关键词:切口感染病原菌耐药率
降钙素原与(1,3)-β-D葡聚糖对肺部感染诊断的临床效能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临床常规工作状态下降钙素原(PCT)与(1,3)-β-D葡聚糖(G试验)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肺部感染的实际效能。方法收集病例1 027例,统计痰涂片及培养阳性分离菌分布组成,分别与微生物检验和胸部CT比对研究PCT和G试验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微生物检验阳性与CT推断性诊断时G试验值分布,系统评价G试验与PCT联合应用对肺部感染的预测能力。结果病原菌分离以烟曲霉菌、多重耐药菌、结核分枝杆菌为主;与微生物检验比较时PCT特异性41.2%,敏感性66.4%;在微生物检验与CT均诊断为肺曲霉菌感染的病例中,G试验中位数与均数均小于临界值;与微生物检验比较,G试验特异性84.1%,敏感性13.2%;在一致病例中G试验中位值112.91,95%CI分布60∽768;CT为参照,G试验特异性75.0%,敏感性21.4%;疑似肺源性败血症病例中,PCT的中位值7.51,三个病例PCT低于阈值;三个病例G试验假阳性。两项检查同时阳性对肺部真菌感染的预测能力仅2.30%,对细菌感染为5.40%;大部分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PCT并不升高;某些细菌感染G试验也可能升高。结论对于PCT与G试验测定应该谨慎对待,合理分析,综合评价后有选择性的参考。
卢先雷罗宇鹏曹志跃杨进朱文磊王平刘波朱勇孙长贵
关键词:降钙素原下呼吸道
某院2007—2009年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某院2007—2009年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化。方法:收集2007—2009年大肠埃希菌607株,用深圳珠海迪尔公司DL-96E型板条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在17种抗菌药物中,除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低于1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低于17%外,喹诺酮类、大部分头孢菌素类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接近或超过50.0%。产ESBLs菌株3年发生率为27.78%~45.89%,平均35.26%。产ESBL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各类抗菌药物平均耐药率,多重耐药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上升,尤其是产ESBLs菌株的高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更为明显。
罗宇鹏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实验耐药率多重耐药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采用WHONET 5.6回顾分析我院呼吸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病患者126例,使用珠海迪尔系统对其痰液标本培养分离株进行鉴定,用MIC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共分离菌株7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4株,占81.1%;革兰阳性球菌9株,占11.7%;真菌4株,占5.2%。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率位列前三位。药敏结果:3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75%。但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较敏感。10株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拉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较敏感。9株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四环素全部耐药;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为88.9%。未出现三代头孢、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耐药株。8株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75%,对万古霉素、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病原菌种类多样,但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现象严重,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应定期监测抗菌药物使用和耐药率变化,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汪俊刘晓兰艳丽罗宇鹏余晓丹张川
关键词:病原菌药敏试验耐药分析
三年间住院病人下呼吸道病原菌组成及常见高耐药菌比例变迁
2008年
目的对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细菌室2005~2007年间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三年来该医院住院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原菌组成及常见耐药菌株例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我院住院病人在2005、2006、2007年间所分离的下呼吸道病原菌的组成及常见耐药菌比例变迁。并统计连续三年来的G+球菌与G-杆菌的构成比,苛养菌比例。结果三年间各分离细菌(754株、540株、696株)和真菌(165株、112株、84株),其中烟曲霉菌(20株、8株、33株)呈现上升趋势。病原菌组成的变迁:前五位细菌2005年依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2006年依次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2007年依次为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高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PNSP,77%、87%、74%;MRSA,62%、66%、30%;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23%、19%、39%;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0%、8%、11%;产高水平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36%、100%、80%;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7.5%、8.0%、7.0%;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鲍曼不动杆菌,9.4%,12.5%、8.3%;HLAR屎肠球菌,71%、67%、48%)。苛养性细菌的检出率(肺炎链球菌,39.7%、25.2%、16.7%;流感嗜血杆菌,13.1%,6.8%、7.9%),G+球菌与G-杆菌的构成比(1:1.3、1:1.7、1:3.0)。结论导致住院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的主流仍然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常见呼吸道感染菌;由肠杆菌、非发酵菌等G-杆菌引起的感染比例呈现上升趋势,降低常见高耐药菌株感染将是我们长久而艰巨的任务;与此同时,烟曲霉菌检出例数的增加又给我们控制呼吸道感染提出了一个更加严峻的课题:抗生素合理化应用与严格管理必须进一步落实和加强。
杨进卢先雷罗宇鹏
关键词:下呼吸道抗生素耐药性
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对症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组织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 enolase,NSE),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 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而治疗组NIHSS评分、S-100β、NSE、ET-1、MDA、TNF-α和s V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NO、SOD和GSH-Px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ACI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其可能的机制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刘兴中朱高平郑智琴白明明罗宇鹏
关键词:尿激酶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
改良TT增菌液在分离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应用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改良TT增菌液在分离肠道致病中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常规接种麦康凯平板及SS平板,同时另外加种改良TT增菌液(硫代硫酸钠碳酸钙增菌液)两种不同方法筛查沙门志贺菌,并参考该院历年菌株分离情况进行血清凝聚。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比较两种不同粪便培养方法对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分离率之间差异。结果 2013-2015年纳入统计分析粪便培养标本790例,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出沙门菌属30例,阳性率3.80%;志贺菌属5例,阳性率0.63%;而采用改良TT增菌培养方法分离出沙门菌属77例,阳性率9.75%,志贺菌属7例,阳性率0.89%;采用改良TT增菌液培养方法沙门菌检出率是常规培养方法2.57倍,志贺菌属是1.41倍,两种方法对沙门志贺菌属的分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T增菌液能够显著地提高粪便培养沙门菌和志贺菌的阳性分离率,为临床医生正确诊治患者提供较大帮助。
罗宇鹏
关键词:大便培养志贺菌分离率
不同方法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和多重PCR技术用于检测和筛查食源性致病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设计靶细胞引物序列,采用生物素标记反向引物5′端,氨基基团标记寡核苷酸探针5′端。将探针在固相载体上点样,制备基因芯片,PCR产物与芯片点制探针区域进行杂交,并对PCR杂交反应的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布鲁氏菌、奇异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空肠弯曲菌等多种病原菌,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细菌纯培养物灵敏度为5.0×102 CFU/mL,DNA检测灵敏度为0.1pg,检测分离菌株符合率为100%。利用引物建立和优化了PCR检测体系,分别确定了Mg2+浓度和退火温度Tm值为1.5mmol/L和56℃,检测灵敏度达到10pg,此灵敏度下可以扩增出全部特异性引物条带。结论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和多重PCR技术可以有效检测食源性致病菌,为高通量筛查检测病原菌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在食品安全领域推广应用。
罗宇鹏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基因芯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