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春香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淋巴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肺癌
  • 2篇受体
  • 2篇CCR7
  • 2篇D2-40
  • 1篇定量组织速度
  • 1篇定量组织速度...
  • 1篇毒性
  • 1篇心脏毒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抑制剂

机构

  • 4篇云南省肿瘤医...
  • 3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罗春香
  • 5篇杨润祥
  • 3篇任宏轩
  • 2篇李梅
  • 2篇段林灿
  • 2篇高春林
  • 2篇刘林
  • 1篇庄莉
  • 1篇谭慧

传媒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医刊
  • 1篇肿瘤药学
  • 1篇第五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中D2-40与CCR7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目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探讨CCR7及D2-40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快捷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法检测104例非小细胞肺癌、10例非小细胞癌癌旁组织及5例正常肺组织CCR7和D2-40的表达,并以D2...
杨润祥任宏轩段林灿罗春香李梅刘林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D2-40CCR7淋巴转移
心肌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表阿霉素微量泵入与静脉输注的心脏毒性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应用心肌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评价表阿霉素不同给药方法化疗后左心功能的变化,评价其监测表阿霉素不同给药方法对心脏早期毒性作用的价值。方法选择病理确诊的乳腺癌46例、淋巴瘤19例,共65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法分为两组,微量泵入组31例,静脉输注组34例;表阿霉素剂量相同(70mg/m2);每周期治疗前后对心肌节段在心动周期中的QTVI等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脉冲多普勒检测心尖四腔切面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定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值速度(E)和心房收缩期左室充盈峰值速度(A)的比值,即E/A等参数。结果微量泵入组及静脉输注组中各个化疗周期后LVIDd、IVSTd、LVPWTd、E/A、LVEF均无变化(与T0相比较,P>0.05)。微量泵入组完成四周期化疗(表阿霉素剂量280/m2)后出现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下降、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a)升高、Ve/Va下降;静脉输注组完成三周期化疗(表阿霉素剂量210/m2)后QTVI即出现上述变化。结论应用QTVI监测表阿霉素对心脏早期毒性作用是有效的,且表阿霉素微量泵入较静脉输注能减轻心脏的毒性。
谭慧杨润祥罗春香任宏轩庄莉高春林
关键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表阿霉素
非小细胞肺癌趋化因子受体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VEGFR-3结合,促使瘤周、瘤内淋巴管增生。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其配体CCL-19、CCL-21结合,趋化肿瘤细胞向淋巴组织移动。VEGF-C与CCR-7共同参与肿瘤淋巴道转移。二者是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在肿瘤淋巴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CCR7与VEGF-C均过度表达;作为预测淋巴道转移指标,其具有的重要临床意义。
罗春香杨润祥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趋化因子受体7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获得性耐药后治疗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5%,且患者在诊断时大多为晚期。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癌中被发现,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成为晚期NSCLC的重要治疗方式,并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尽管第一、二、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蓬勃发展,但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都可能面临耐药和进展。为克服这一难题,基于耐药机制的相关治疗策略正在研究中。本文旨在对近年来EGFR-TKIs,特别是在疗效及安全性上作为指南更优推荐的第三代EGFR-TKIs的耐药机制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董梦媛罗春香蔡丽娟彭文颖
关键词:获得性耐药耐药机制
原发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并淋巴瘤细胞白血病被引量:1
2010年
原发乳腺淋巴瘤临床上少见,容易误诊为乳腺癌。同时并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的病例罕见,原发乳腺的淋巴瘤并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病情进展迅速,骨髓受侵,三系抑制,而出现严重感染、出血、贫血,可因颅内出血而突然死亡。
罗春香杨润祥高春林
关键词:淋巴瘤细胞白血病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乳腺淋巴瘤病情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中D2-40、CCR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CCR7及D2-4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快捷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法检测104例非小细胞肺癌、10例非小细胞癌旁组织及5例正常肺组织CCR7和D2-40的表达,并以D2-40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计算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与正常肺组织MLVD计数分别为(7.81±2.22)、(4.20±1.07),非小细胞肺癌中MLVD明显增高(P<0.001)。非小细胞肺癌中47例淋巴结阳性组与57例淋巴结阴性组MLVD计数分别为(8.39±2.35)、(7.33±2.00),淋巴结阳性组MLVD计数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01)。104例非小细胞肺癌CCR7阳性率为82.7%;癌旁肺组织CCR7阳性率为30%;正常肺组织CCR7阳性率为20%。淋巴结阳性组与淋巴结阴性组CCR7阳性率分别为87.2%(41/47)、61.4%(35/57)。χ2值为87.4,P值为0.03。CCR7阳性组MLVD(8.51±2.03)高于CCR7阴性组MLVD(6.01±1.5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2-40标记的MLVD与CCR7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97,P<0.000)。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淋巴结阳性组CCR7高表达,与D2-40标记的MLVD正相关。D2-40仅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且肿瘤细胞CCR7高表达属淋巴结转移早期事件,联合检测CCR7与D2-40有望成为判断淋巴结转移更为有效的指标。并可能为今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抑制淋巴结转移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杨润祥任宏轩段林灿罗春香李梅刘林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D2-40CCR7淋巴结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