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汉钰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镇痛
  • 2篇镇痛效果
  • 2篇疼痛
  • 2篇扑热息痛
  • 2篇完全缓解率
  • 2篇磷酸
  • 2篇磷酸可待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可待因
  • 2篇缓解率
  • 1篇对照药
  • 1篇牙龈
  • 1篇牙龈肿胀
  • 1篇阳性对照
  • 1篇阳性对照药
  • 1篇肉瘤
  • 1篇肉芽
  • 1篇肉芽肿
  • 1篇手术

机构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西省肿瘤医...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罗汉钰
  • 2篇刘运明
  • 2篇沈孝恩
  • 2篇张蓓
  • 2篇韩力
  • 2篇刘锐克
  • 2篇赵平渝
  • 2篇赵玉宾
  • 2篇徐国柱
  • 2篇管忠震
  • 2篇蔡志基
  • 2篇刘玉洁
  • 2篇高惠珍
  • 2篇黄火文
  • 2篇陆明
  • 1篇罗国仪
  • 1篇刘茂珍
  • 1篇徐光川
  • 1篇毛志达
  • 1篇喻丽华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6
  • 2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口服氨酚待因2号片镇痛效果的临床评价被引量:3
1993年
氨酚待因2号片(PC-2)每片含磷酸可待因15 mg和扑热息痛300 mg,是国内新开发的复方镇痛药。本文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对中度疼痛患者进行临床验证,以氨酚待因1号片(PC-1,每片含磷酸可待因8.4 mg和扑热息痛500 mg)作为阳性对照药,阴性对照药用安慰剂(PB)。患者总数338例(206例用PC-2,32例用PC-1,100例用PB)。临床验证结果表明:(1)PC-2组对中等程度的手术后疼痛、中晚期癌痛和某些神经痛均有满意的镇痛效果,其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度以及2度以上疼痛缓解率等各项检查指标均明显优于PB组(P<0.01)。PC-2组在服药后2 h的疼痛强度差及服药1 h后的镇痛总有效率均比PC-1组高(P<0.05),对癌症的镇痛效果优于PC-1组;(2)PC-2对术后痛、癌痛和神经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76.7%和60.0%,它对鼻咽癌和其它癌症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别;(3)PC-2 po后吸收迅速,1 h后出现镇痛效应,2 h达峰值,镇痛效应可持续3h;(4)PC-2的不良反应较轻,在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的50例中,11例出现思睡(占22%),5例胃部不适(占10%),3例头晕(占6%),恶心1例(占2%),上述不良反应大多在1 d内消失,1例在服药第7 d出现便秘,本品对呼吸、心率、血压无影响,对肝、肾、血液系统无损害。
徐国柱蔡志基刘锐克陆明刘玉洁刘运明韩力高惠珍赵玉宾沈孝恩赵平渝黄火文罗汉钰张蓓
关键词:镇痛效果磷酸可待因扑热息痛
吗啡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症痛40例临床报告
2001年
罗汉钰何友兼罗国仪
关键词:吗啡阿片控释片癌症疼痛
13例伯基特氏淋巴瘤临床报告
1990年
伯基特氏淋巴瘤(Barkitts Lymphoma)自Burkitt等1958年首先报导以来,世界各地均有发现。我院自1981年至1988年收治13例,现报道如下,并与非洲和美国的伯基特氏淋巴瘤进行比较.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平均年龄4.5岁(2~7.5).男8例,女5例。临床特征病灶原发于面颌部,伴有頜骨破坏、牙齿松动、牙龈肿胀11例,另2例原发于腹部。9例有腹部包块,其中2例腹部巨大包块。
罗汉钰管忠震喻丽华刘冬耕熊建荪
关键词:淋巴瘤淋巴肉瘤白血病牙龈肿胀巨大包块骨髓侵犯
口服氨酚待因2号片镇痛效果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
1993年
氟酚待因2号片(PC-2)每片磷酸可待因15mg和扑热息痛300mg.是国内新开发的复方镇痛药.本文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等对照的试验设计.对中度疼痛患者进行临床验证,以氨酚待因1号片(PC-1,每片含磷酸可待因8.4mg和扑热息痛500mg)作为阳性对照药,
徐国柱蔡志基刘锐克陆明刘玉洁刘运明韩力高惠珍赵玉宾沈孝恩赵平渝黄火文罗汉钰张蓓
关键词:镇痛效果磷酸可待因扑热息痛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药疼痛患者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被引量:36
1996年
目的 :探讨影响肺癌脑转移综合治疗的预后因素及提高生存质量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 :1987年 1月~ 1993年 12月间对 117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行单纯放疗及手术切除加放疗。放疗 (全脑 )剂量2 3~ 4 0 Gy后缩野追加 15~ 2 4 Gy。结果 :手术切除加放疗的中位生存期 9.5个月和 1年生存率 6 2 .5 %显著优于单放组的 5 .7个月和 14 .2 % (P<0 .0 5 )。结论
涂明耻罗汉钰毛志达罗伟潘国英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外科手术
表阿霉素联合化疗治疗恶牲淋巴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1988年
表阿霉素(4’—Epi—adriamycin,Epirubicin)是与阿霉素同类的抗瘤谱广的一种蒽醌类衍生物,在等效量下,其全身和心脏毒性比阿霉素低,我科于1985年5月~1987年5月用 EBVD 方案治疗何杰金氏病20例和 COOP 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7例,现将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报告如下:
管忠震喻俪华黄小薇刘茂珍周中梅徐光川罗汉钰姜文奇宋贞荣黄慧强姚志文祁晓梅
关键词:何杰金氏病恶性肉芽肿表阿霉素淋巴瘤疗程完全缓解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