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颜
- 作品数:28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外周血miR-34c、miR-29b的表达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外周血miR-34c、miR-29b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筛选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性耳聋患者14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根据听力损伤情况将SNHL患者分为轻度耳聋组63例,中度耳聋组42例,重度耳聋组35例。采用qRT-PCR检测miR-34c、miR-29b的表达,并检测VEGF、氧化应激水平(TAC、SOD、MDA)、NO和Cx26;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NHL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miR-34c、miR-29b对SNHL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4组NO、TAC、SOD、Cx26水平比较,重度耳聋组<中度耳聋组<轻度耳聋组<对照组(P<0.05);VEGF和MDA水平比较,重度耳聋组>中度耳聋组>轻度耳聋组>对照组(P<0.05)。4组miR-34c mRNA和miR-29b mRNA表达水平比较,重度耳聋组>中度耳聋组>轻度耳聋组>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NHL患者外周血miR-34c、miR-29b与VEGF、MDA呈正相关,与NO、TAC、SOD、Cx26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MDA、NO、Cx26、TAC、SOD、miR-34c、miR-29b是影响SNHL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因素。结论miR-34c、miR-29b在SNHL患者中过表达,可作为预测评估SNHL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标志物。
- 李瀛罗颜李文全罗蔚锋
-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耳聋
- 传统额镜联合内镜系统在耳鼻咽喉科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传统额镜联合内镜系统在耳鼻咽喉科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见习的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分为实验组(传统额镜联合内镜系统带教法)和对照组(传统额镜带教法),通过实践技能考核、理论考试以及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见习生的实践技能考核、理论考试以及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见习生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传统额镜联合内镜系统的带教方式有助于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 卫红齐范佳芸赵双萍罗颜朱政文
- 关键词:临床教学耳鼻咽喉科学
- A型肉毒毒素耳后注射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神经性耳鸣患者的疗效探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耳后注射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神经性耳鸣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追问病史,发现部分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耳鸣症状,并进行电测听+声导抗检查回报,其中有73%患者有神经性听力下降,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型肉毒毒素耳后注射组(实验组,22例)和地塞米松耳后注射组(对照组,22例),A型肉毒毒素注射组予以100U A型肉毒毒素耳垂后方自上而下3个点注射,地塞米松注射组予以5 mg地塞米松耳垂后方自上而下3个点注射,对比两组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THI和TEQ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HI和TEQ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14周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81.82%、90.9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64%、63.64%、72.7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HAMA、HAMD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4周HAMA、HAMD评分均有多下降,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安眠药物评分以及总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4周上述各项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耳后注射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神经性耳鸣患者,可改善耳鸣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不断深入研究。
- 李瀛罗颜卫红齐李文全罗蔚锋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
- 视频头脉冲试验与冷热试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分析常见外周性眩晕疾病视频头脉冲试验与冷热试验的特征,探讨其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及冷热试验对151例常见外周性眩晕患者进行检查,统计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1例患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8例,前庭神经炎34例,梅尼埃病39例,突发性聋伴眩晕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冷热试验(CT)阳性率17.2%,水平半规管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阳性率8.6%,总阳性率24.1%;前庭神经炎患者CT阳性率97.1%,水平半规管vHIT阳性率97.1%,总阳性率100%;梅尼埃病患者CT阳性率59.0%,水平半规管vHIT阳性率12.8%,总阳性率69.2%;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CT阳性率45.0%,水平半规管vHIT阳性率15.0%,总阳性率55.0%。按照患侧半规管轻瘫(CP)值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CP≤25%,n=76),B组(25%50%,n=31),对各组患者患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患侧水平半规管增益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12.263 P=0.000)。两两比较提示,A组及B组患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14),而A组与C组(P=0.000)、B组与C组(P=0.002)患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周性眩晕疾病中,CT检查CP值小于等于50%时,患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基本正常,而当CP值大于50%时,患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明显下降,异常率显著提高;原发性BPPV患者不建议行vHIT;VN患者建议尽早联合CT及vHIT检查,作为重要的早期诊断手段。
- 莫江伟徐英石艳萍邢洪瑜曹忠胜罗颜
- 关键词:眩晕
- 梅尼埃病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测试并分析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 MD )患者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oVEMP ),探讨oVEMP频率振幅比在梅尼埃病患者中的临床特性。方法对本科确诊的梅尼埃病患者20例及年龄相匹配的10例(20耳)健康志愿者行oVEMP测试,对比他们在同一频率的振幅差异以及1 000/500 Hz频率振幅比(FAR )参数。结果 MD组患耳与健康对照组的频率振幅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患耳与健耳比较:P = 0.000;健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 = 0.100o MD患耳与健康对照组在500 Hz及1 000 Hz处的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 o结论梅尼埃病患者患侧oVEMP 1 000/500 Hz频率振幅比存在较显著异常,提示MD患者的椭圆囊功能受损,oVEMP频率振幅比对梅尼埃病的诊断及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 贾松涛罗颜曹忠胜石艳萍徐英
- 关键词:梅尼埃病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多次手法复位的原因探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多次手法复位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效果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并行多次手法复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位日后进行7天、14天、1个月后复查及评价。结果确诊BPPV患者共156例,其中由于自身剧烈活动复发、眼震不明显造成漏诊、配合不佳无法彻底完成、转变为其他方式BPPV、患者年龄过大、患者体质较差等原因间断性行两次或两次以上手法复位者50例,占32.0%,于多次治疗后1个月后痊愈者42例,有效4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0%。结论为提高手法复位一次性痊愈率、减少病人症状等,多次、规范、联合的手法复位尤其对于症状重、病变位置多、易复发、年龄大的BPPV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 李瀛罗颜曹忠胜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复发型
- 鼻内镜系统下电动切割器加电灼法切除会厌囊肿31例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利用鼻内镜系统下电动切割器加电灼法切除会厌囊肿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使用鼻内镜系统下结合美国美敦力xps3000动力系统15度加长吸切刀切割囊壁用弯成喉钳状的单极电凝器电灼囊肿边缘对23例会厌囊肿患者行会厌囊肿切除术。结果:31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窥镜系统下电动切割器加电灼法切除会厌囊肿是在鼻内镜系统监视下操作,切除病变囊壁具有简单易行视野清晰、精确度高;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止血彻底,术后无复发的优点。
- 罗颜袁辉曹忠胜
- 关键词:会厌囊肿电动切割器电灼法
- 严重颈深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治疗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原菌分布,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8月40例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给予脓肿切开引流、抗感染治疗,对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脓腔脓液中病原菌分布进行观察和分析;应用BD Epicente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34例(85.0%)患者治愈且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脓腔脓液中共分离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85.7%和14.3%,以咽峡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30.6%、24.5%和12.2%;咽峡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较敏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青霉素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较敏感,以上耐药率均<50.0%。结论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具有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症状,其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师应及时给予脓肿切开引流和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 罗颜曹忠胜沈红娟袁辉李瀛辛洁刘志勇
- 关键词:疗效观察病原菌分布
- 同期多平面手术治疗中重度OSAHS的疗效综合评估
- 目的 探讨同期多平面手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术后疗效.方法 对137例经多道睡眠仪监测(PSG)诊断为中重度OSAHS并接受手术干预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多平面组95例行以改...
- 戴吉曹忠胜陈锐袁辉赵振安辛洁罗颜卫红齐李文全
-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48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喷嚏、鼻塞、鼻痒、流涕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临床症状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均较高(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低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相比,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可提高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李瀛罗颜卫红齐李文全罗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