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羊飞龙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出血
  • 6篇脑出血
  • 5篇高血压
  • 4篇内镜
  • 3篇神经内镜
  • 3篇疗效
  • 3篇膜下
  • 3篇急性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低分
  • 2篇低分子
  • 2篇低分子肝素
  • 2篇电刺激
  • 2篇动脉瘤
  • 2篇血栓
  • 2篇血肿
  • 2篇依达拉奉
  • 2篇引流
  • 2篇神经肌
  • 2篇神经肌肉

机构

  • 8篇川北医学院
  • 5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资阳市第一人...
  • 2篇三台县人民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羊飞龙
  • 7篇唐协林
  • 7篇刘胜华
  • 5篇黎乾科
  • 4篇夏祥国
  • 3篇赵超
  • 3篇肖奎
  • 2篇周良学
  • 2篇叶勇强
  • 2篇刘怡东
  • 1篇杨福兵
  • 1篇张萍
  • 1篇夏湘平
  • 1篇陈明生
  • 1篇唐毅
  • 1篇侯小林
  • 1篇缪学建

传媒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西南军医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非等密度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非等密度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接受内镜手术的非等密度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18例。分析血肿清除率、术后中线偏移复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不同时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改良Rankin评分(m RS)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为(147.89±10.29)min,术中出血量为(130.52±18.42)m L。18例患者术前血肿平均体积为(111.91±34.25)m L,术后第1天复查CT提示:16例血肿全部清除,2例血肿绝大部分清除,血肿清除率为88.89%。颅脑CT提示:术前中线平均偏移为(11.49±3.23)mm,术后第1天中线复位至(6.19±2.6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16例中线居中,2例中线偏移1.21和2.23 mm,术后1个月中线复位率为88.89%;术后半年,18例患者中线全部居中,中线复位率为100.00%。18例患者术后均无再出血,术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1例,服药后积液吸收,术后随访半年,18例患者均未复发。入院时GCS为(14.06±2.46)分,出院时提高至(15.0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m RS为(3.17±1.26)分,出院时降低至(0.56±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行非等密度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肿清除方法,在达到大骨瓣开颅手术效果的同时,还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且侵袭性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肖奎周良学唐协林刘胜华羊飞龙黎乾科
关键词:疗效分析
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诊断为基底节区脑出血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神经内镜组和显微镜开颅组两组,每组各58例。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周脑水肿及GCS评分、神经纤维束损毁程度、重症监护时间、30天内病死率、90天mRS评分等指标。结果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术后1周GCS评分高于显微镜组(P<0.05),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短于显微镜组(P<0.05),神经内镜组失血量、神经纤维束破坏程度、神经内镜组肺部感染率低于显微镜组(P<0.05)。30天病死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内镜组90天mRS评分好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神经纤维束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羊飞龙许伍环唐协林黎乾科刘胜华何绍勇侯小林
关键词:神经内镜基底节脑出血
儿童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1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儿男。7岁.以间断性头晕、颈枕部疼痛4d入我院小儿内科。入院时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白色分泌物:内科系统及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15.39×10^9/L.中性粒细胞8.87×10^9L:C反应蛋白147.69mg/L:抗链球菌溶血素"O"221.6IU/mL,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
羊飞龙许伍环夏祥国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抗链球菌溶血素远端小儿内科
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的NIHSS评分的影响及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的NIHSS评分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与试验组(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各4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NIHS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和分析治疗后第7天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下降幅度。结果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RP、IL-6、TNF-α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能降低NIHSS评分、改善预后。
羊飞龙许伍环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氯吡格雷NIHSS评分
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选取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每组再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加用依达拉奉。分别于第1、4、7、10、14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浓度,同型之间比较差异,分别于第1d和第14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其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血清CRP均高于正常,第4d达高峰,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第7d开始逐渐下降,治疗4、7、10、14d治疗组各型血清CRP水平均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治疗组重型水平下降明显,治疗后第14d治疗组各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RP水平,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陈明生唐毅缪学建羊飞龙杨福兵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C-反应蛋白依达拉奉
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7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术前ELISA法检测血清FIB,判断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分析术前FIB水平对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77例患者中,23例(12.99%)发生术后再出血;再出血患者术前FIB为(4.64±1.03)g/L,未再出血患者术前FIB为(3.07±0.50)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9,P<0.05)。术前FIB临界值为4.190 g/L时,预测术后再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敏感度为73.91%,特异度为98.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FIB水平、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均有关;多因素Logic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6 h、术前FIB≥4.190 g/L、术后收缩压≥200 mmHg、术后舒张压≥120 mmHg均是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44、3.297、2.469、2.459。结论术前FIB水平是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较灵敏的预测指标,临床需要对再出血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再出血风险。
刘胜华周政唐协林黎乾科夏湘平叶勇强刘怡东赵超肖奎羊飞龙何绍勇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再出血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单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速度、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综合指数(CI)变化。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和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前相比,两组神经肌肉电刺激时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均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观察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第7天时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增加(P<0.05),而对照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第3、7天时CI、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均增加(P<0.05);观察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第3、7天时CI、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有效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许伍环唐协林刘胜华张萍廖嘉川羊飞龙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低分子肝素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静脉血栓
神经内镜下小骨窗开颅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1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是指伤后三周以上颅内出血,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好发于老年人,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CSDH多选择手术治疗,且首次手术首选的方法为钻孔引流,但部分患者在钻孔引流术后有复发风险,复发率高达9.2%~26.5%[2],往往需采用大骨瓣方式手术,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我们采用内镜下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及包膜,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通过比较20例首次行钻孔引流术后在3个月内复发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探讨神经内镜在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肖奎唐协林周良学刘胜华羊飞龙赵超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神经内镜
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动脉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内动脉瘤病儿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5例表现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叶出血。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2例,Ⅲ级1例。6例病儿均在发病48 h内接受外科治疗。结果 4例病儿行显微外科夹闭术,2例病儿行介入栓塞治疗,6例病儿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死亡。结论儿童颅内动脉瘤十分少见,临床情况较好,早期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许伍环夏祥国羊飞龙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叶出血儿童
横纹肌样脑膜瘤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2例
2016年
目的分析并探讨横纹肌样脑膜瘤(rhabdoid meningioma,RM)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横纹肌样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取显微镜下全切除(SimpsonⅠ级)。复习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病例1于术后行放疗,随访1年肿瘤复发。病例2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1个月复查脑室内多发转移,术后2个月死亡。结论横纹肌样脑膜瘤术前诊断困难,首选显微手术治疗,但预后不佳。
宋志富夏祥国羊飞龙庞国银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