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洪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犯罪
  • 3篇刑罚
  • 2篇刑法
  • 2篇刑事
  • 2篇人权
  • 2篇司法
  • 2篇违法
  • 1篇代购
  • 1篇斗殴
  • 1篇刑罚目的
  • 1篇刑法学
  • 1篇刑事司法
  • 1篇刑事司法政策
  • 1篇刑讯
  • 1篇刑讯逼供
  • 1篇正义
  • 1篇职务犯罪
  • 1篇秩序
  • 1篇伤亡
  • 1篇社会伦理

机构

  • 12篇重庆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12篇肖洪
  • 1篇杨庆庆
  • 1篇李俊

传媒

  • 3篇重庆理工大学...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知识经济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宁德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2011年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司法工作人员犯罪呈现出阶段性下降但整体上升的发展趋势,且犯罪的危害程度日益加深。司法工作人员的犯罪是一种危害性强、性质极其恶劣的犯罪。因此,研究司法工作人员犯罪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以及实践意义。以学历、职业构成、年龄、职级、刑罚力度等八个方面,综合分析了重庆市近两年司法职务犯罪的特点。从心理、环境、程序、监管等几方面探究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之成因,以期达到打击和预防犯罪之目的。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课题组陈胜才肖洪
关键词:司法工作人员犯罪特点反腐败职务犯罪
审视法律打折之后的正义——由“赵作海”案带来的启示被引量:1
2010年
"赵作海"案件的发生,使得刑讯逼供再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刑讯逼供现象不仅是对程序正义的一种背离,也是对人权的一种侵害。由"赵作海"案可以得到启示:为维护法律权威,正义不容打折;捍卫司法的公正是实现正义的重要保证。
肖洪杨庆庆
关键词:正义人权刑讯逼供
论“违法性认识”的重新定位被引量:7
2012年
"违法性认识"学说主要有四种观点,但这四种观点实际殊途同归,都是要求构成故意犯罪需要具备社会危害性的认识,"违法性认识"作为一个构成犯罪故意的要素来说可以不必存在。因此,应该重新定位"违法性认识"在中国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违法性认识"仅指"刑事违法性认识",欠缺"违法性认识"不再作为一个认定是否构成犯罪的情节,而是作为行政犯一个量刑从轻或减轻情节。
肖洪
关键词:违法性认识量刑情节
“聚众斗殴致人伤亡”的理解与适用
2015年
聚众斗殴致人伤亡,按照刑法规定,依故意伤害或杀人论处。但是聚众斗殴致人伤亡既有案外无辜群众的伤亡,也有案内斗殴人员的伤亡。对伤亡后果的承担既可能有直接责任人,也可能无直接责任人,司法实务中应如何适用该规定惩治和打击聚众斗殴犯罪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蒋毅肖洪
关键词:聚众斗殴罪案外人
刑法中意志自由论之提倡
2016年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科学结论否定自由意志的决定论日渐强势。但科学的发展无法否定自由意志的存在,那种试图否定自由意志的决定论也仅是一种假说;而自由意志的存在经过人类长期普遍社会实践的检验,具有决定论无可比拟的科学性。同时,与决定论对于指导司法实践的局限性相对,意志自由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要求,更是自由与人权的基础。相对的意志自由论是恰当的,但它的核心仍是对自由意志的肯定。因此,意志自由论应当是刑法的思想基础。
肖洪汤思淼
关键词:决定论刑法学社会伦理社会秩序人权
论自首认定的根据
2010年
自首应该依据什么来认定,其根据为何?是刑法学界争议的问题。从刑罚的目的出发来阐述自首认定的根据,认为刑法的目的等同于刑罚的目的,而刑法的目的是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基本人权,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减少犯罪,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的犯罪可能性进行分析,因此,要实现最大化的减少犯罪,量刑的基准必须是犯罪的成本大于收益且刚刚大于收益足以。因此,"一般预防论"应该是刑罚的目的,而对自首的认定也只能根据这个原理来认定。
肖洪魏东
关键词:自首刑罚目的
“化整为零”式的海外代购中的走私犯罪的认定
2015年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入改革,国家对特定商品进口税率居高不下,媒体对我国民族产品与质量存在瑕疵与缺陷的诸多报道,催化代购行业与国际物流行业。然而不少代购商,物流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利用法律漏洞,通过"化整为零"式的方法大肆偷逃应缴税款。"化整为零"作为民众普遍接受与认可的走私方式,有必要对其实质违法性进行分析与论证,从而教育社会,遏制境外偷逃税现象。本文紧扣案件主要事实,结合相关法律,通过对"伪报"进行再解释,揭露"化整为零"的实质违法性。
肖洪唐裕哲
关键词:走私
贪污受贿罪的刑罚处罚标准应重新界定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职务犯罪现象日益突出,腐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问题多年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关注腐败问题的国际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3年全球清廉指数'(即贪腐印象指数,Corruption...
蒋毅肖洪
文献传递
论祖国大陆亲属法通则性规定的确立--以海峡两岸亲属制度之比较为视角被引量:2
2010年
《亲属关系通则》的缺失是我国祖国大陆《婚姻法》经2001年修改后仍存在的一个重大遗憾。亲属关系通则有自身的功能及特定的价值取向,建立该项制度有它的实际意义,对祖国大陆和我国台湾相关立法的介绍评析,一方面指明了我国中国大陆地区亲属立法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部分立法建议,以求为我国祖国大陆亲属立法之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俊肖洪
“象以典刑”论考被引量:1
2011年
"象以典刑"是否在尧、舜时代存在,是否是我国原始社会某一阶段真实的写照,在我国法制史学界争议很大。在此,从刑罚的目的出发,通过分析历史事实,认为在尧、舜时代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民众对政治、财产和性的犯罪都比较少,因为这些犯罪的收益都很小,即使用很少的成本都能够制止住犯罪。因此,在那个特定时代,"象以典刑"是完全可能存在的。
肖洪魏东
关键词:犯罪刑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