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勇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9H指数:5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PDCA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器灭菌影响因素与灭菌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器灭菌影响因素与灭菌效果的关联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6月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与手术敷料在灭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存在的情况于2016年7—12月开展PDCA循环管理,进而比较两阶段手术器械与手术敷料的灭菌合格率及湿包发生情况。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器的灭菌合格率,研究可见灭菌合格率由87.85%提高到97.52%;灭菌后的湿包发生率由13.93%降低到0.76%。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实施科学化管理可提高灭菌器灭菌合格率,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的灭菌物品湿包率,获取高质量的灭菌效果,降低医院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满意度。
- 苏勇刘叔敏苏彬马滢于燕娄丽华
-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
- 内窥镜室护理过程中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被引量:3
- 2010年
- 赵文利苏彬娄丽华赵惠敏苏勇李晓彬
- 关键词:隐私权
- 硬式内镜不同清洗流程与检测方法的效能研究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研究硬式内镜不同清洗流程与检测方法的效能,寻求最佳的清洗及检测方案。方法收集我院因手术污染的硬式内镜300套,随机分为对照组(60套)和实验组(240套),按组件材质分为不可浸泡硬式内镜和可浸泡硬式内镜。实验组可浸泡硬内镜按照清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A、B、C、D亚组,每亚组各60套。采取10倍带光源放大镜、蛋白残留检测棒、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分别对所有硬式内镜清洗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放大镜检测、蛋白残留检测、ATP检测显示实验D组清洗合格率最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残留检测与ATP检测显示实验组不可浸泡硬式内镜清洗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大镜检测效能低于蛋白棒检测、ATP检测(P﹤0.05);蛋白残留检测与ATP检测效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系数为0.5839,具备一致性。结论不可浸泡硬式内镜采用多酶原液预处理,可浸泡硬式内镜采取超声喷淋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能够提升清洗合格率;ATP生物荧光测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方便快捷。
- 苏勇吴倩胡静娄丽华敖晓光陈磊高英伟
- 关键词:硬式内镜
- 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随机将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于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33.33%(P<0.05),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部位、注射间距、注射角度和深度、按压时间和力度、针头斜面带入药液、其他因素是导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出现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 金大鹏张爱文苏勇
- 关键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护理
- PDCA管理循环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探讨计划(plan)、实施(do)、查核(check)、处置(action)(简称PDCA)管理循环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常规模式下进行消毒的手术器械包、辅料包5 000个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实施PDCA管理循环模式后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的手术器械包、辅料包5 000个作为观察组。记录湿包发生率及原因,并进行分析。对各组成员进行PDCA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评分为百分制,记录各小组成员的分数。结果实施PDCA管理循环模式后,湿包发生率从10.60%降低到1.22%;两组间湿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经过培训后,对工作人员进行湿包产生的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从73.91%提高到了10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管理循环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的发生率,能够有效地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 苏勇金大鹏张爱文娄丽华刘叔敏
- 关键词:压力蒸汽灭菌湿包
- PDCA质量管理提高医疗器械灭菌质量和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44
- 2018年
- 目的探讨PDCA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消毒供应室采用PDCA质量管理前后相关工作质量的资料以及院内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同时调查100例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室采用PDCA质量管理前后的满意情况。结果 PDCA质量管理实施后手卫生、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物品、消毒液浓度、除锈和呼吸管路清洗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8.89%、100%、100%、97.78%、98.89%和100%,明显高于PDCA质量管理实施前(P均<0.05);院内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19%,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CA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器械灭菌质量,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值得使用。
- 苏勇娄丽华吴倩胡静赵冬梅李瑶
-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
- 一种内镜病理标本储存转运器
- 2018年
- 床旁支气管镜检查,是重症监护室诊断患者气管及支气管病变的重要手段。然而一旦发现患者气管存在可疑病变需要活检时,此时护士需收集病理组织。为此笔者联合内镜中心以及器械科的工作人员研发了一种病理标本储存转运器。
- 娄丽华苏彬苏勇李素清胡海娟凌坤姬云飞李建辉
- 关键词:病理标本支气管镜
- PDCA循环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压力灭菌器效果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抽查PDCA循环管理方案实施前后(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6个月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样品,每个月抽查样品数为40份,其中每台压力蒸汽灭菌器实施前后各抽取60份,检测灭菌效果。同时在实施前后6个月进行100份临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PDCA实施后,灭菌样品合格率为98.75%,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1.67%(P<0.05);PDCA实施后,A编号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较实施前提高(P<0.05);PDCA实施后,压力蒸汽灭菌器实测温度不合格率为0.83%,明显低于实施前的9.17%(P<0.05);PDCA实施后,临床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0.00%(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进行质量持续改进,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有力支持医院院感防控工作。
- 苏勇胡静吴倩赵冬梅王金施
-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
- 清洗机清洗过程中出现泡沫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查找清洗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泡沫的原因,提高清洗效果。方法将肾形弯盘分成A、B、C3组,每组30个。A组:30个肾形弯盘均被碘伏大面积污染,直接放入机器进行P2程序:预洗+酶洗+漂洗+最终漂洗(润滑、消毒)+干燥。B组:30个肾形弯盘均被碘伏污染,在流动水下冲洗干净后放入清洗机进行P2程序:预洗+酶洗+漂洗+最终漂洗(润滑、消毒)+干燥。C组:30个肾形盘均被碘伏污染,直接进入清洗机进行P1程序:水洗+干燥。结果 A组肾形弯盘上有白色斑点及白色环形印记;B组肾形弯盘上光洁无任何印记;C组肾形弯盘上有白色斑点及白色环形印记。结论器械上碘伏残留是导致清洗机工作过程中出现泡沫的原因,加强器械清洗前的预处理,可以提高清洗质量,保证清洗效果。
- 苏勇苏彬
- 关键词:清洗机
- 不同清洗方法对妇科窥阴器清洗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妇科窥阴器的清洗方法 ,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器械的灭菌质量,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将回收的妇科窥阴器分为A组、B组、C组。A组采取预浸泡+手工处理的清洗方法,B组采取预浸泡+超声酶洗的清洗方法,C组采取预浸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方法,清洗后采用肉眼观测、6倍带光源放大镜观察以及ATP荧光检测仪检测的方法,比较3组窥阴器的清洗质量。结果通过3种方法检测,A组清洗合格率最高,B组次之,C组清洗合格率最低。A组和B组的清洗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窥阴器的清洗处理时,选择预浸泡+手工清洗或超声酶洗,可以保障清洗质量,提高器械的清洗合格率。
- 苏勇苏彬
- 关键词:清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