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玲红
- 作品数:7 被引量:86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高龄病人实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术前的肺功能锻炼并加强心理护理,术后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防止冠脉痉挛,保证有效的冠状动脉和组织灌注护理要点。结果 68例高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术后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对高龄病人实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围手术期认真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使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 范玲红
- 关键词:围手术期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护理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 2011年
- 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在安置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是患者最担心又最缺乏知识的一部分。许多并发症可以通过护理人员的观察及时发现,通过医护配合及时处理,有些并发症可以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降低发生率,
- 王婕王天勋何燕范玲红
- 关键词:永久性起搏器并发症护理干预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精神状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精神状态、生活质量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体重指数(BMI)、血压及血脂等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BMI、血压及血脂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负面精神状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改善生理机能。
- 范玲红龚敏何燕刘萧陈建梅
-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心理生活质量
- 老年冠心病伴糖尿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糖尿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72例60以上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痊愈出院,平均住院20.4d,术后心绞痛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围手术期正确调控血糖、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可有效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 范玲红何燕
-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
- 内科病房跌倒、坠床风险管理的实施及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我院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A组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我院内科系统共计收治70岁以上患者435例,未进行跌倒坠床风险管理;B组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内科系统实施跌倒坠床风险筛查450例,存在跌倒坠床高风险152例,观察分析两组跌倒坠床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A组总发生跌倒坠床较B组明显增加,满意度B组较A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在内科系统护理管理中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该类事件的发生,有利于病房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 何燕范玲红张菊明
- 关键词:跌倒坠床
- 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综合护理效果观察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后,病员症状、血压、血脂、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方法将12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1例。综合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指导,身心放松训练,以及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医疗护理。将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观察指标用SPSS13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人血脂、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护理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何燕王天勋邓小军范玲红王婕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综合护理
- 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可行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与我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9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信息并从患者的病例中寻找患者的疾病信息,对以上收集的各种因素做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出的显著因素做多因素分析,得出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大于65岁、女性、病程大于1年、病变部位在小脑、脑干、额叶三处、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过高为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的显著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NDS是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年龄过高,病变部位为小脑、脑干、额叶三处,NDS高于正常水平是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部分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应当给予特殊注意并采取额外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 何燕胡钦蓉范玲红王婕
- 关键词: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