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飞龙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杂色鲍
  • 4篇微卫星
  • 3篇杂交
  • 3篇盘鲍
  • 3篇种间
  • 3篇种间杂交
  • 3篇皱纹盘鲍
  • 3篇壳色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遗传育种
  • 2篇育种
  • 2篇云天
  • 2篇制种
  • 2篇制种方法
  • 2篇水温
  • 2篇水温条件
  • 2篇毛细管
  • 2篇毛细管电泳
  • 2篇基因

机构

  • 8篇厦门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9篇范飞龙
  • 7篇柯才焕
  • 7篇游伟伟
  • 6篇骆轩
  • 5篇战欣
  • 2篇陈楠
  • 1篇鲁翠云
  • 1篇徐鹏
  • 1篇孙效文
  • 1篇徐浩
  • 1篇李超

传媒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产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壳色杂色鲍F1家系早期生长及遗传结构比较分析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养殖鲍种,近年来,因养成阶段暴发性死亡症严重,导致杂色鲍养殖量逐年下降。近年来,本项目组采用杂色鲍日本群体选育系和杂色鲍台湾群体选育系作为亲本,利用群体...
范飞龙游伟伟战欣骆轩陈楠柯才焕
关键词:杂色鲍壳色
文献传递
杂色鲍不同群体的微卫星鉴别方法
杂色鲍不同群体的微卫星鉴别方法,涉及杂色鲍。提供一种不仅具有客观、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而且对于种质资源的保护、遗传育种、“东优1号”新品种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的杂色鲍不同群体的微卫星鉴别方法。采用碧云天基因组DNA小量...
战欣柯才焕范飞龙游伟伟骆轩
文献传递
绿鲍与皱纹盘鲍种间杂交制种方法
绿鲍与皱纹盘鲍种间杂交制种方法,涉及一种贝类水产生物杂交制种方法。将皱纹盘鲍与绿鲍个体作为种鲍,通过控温设施,将海水温度控制在24~26℃的条件下进行亲鲍的性腺同步促熟,将种鲍按照雌、雄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培育池中进行饲育,...
游伟伟柯才焕骆轩范飞龙
文献传递
绿鲍与皱纹盘鲍种间杂交制种方法
绿鲍与皱纹盘鲍种间杂交制种方法,涉及一种贝类水产生物杂交制种方法。将皱纹盘鲍与绿鲍个体作为种鲍,通过控温设施,将海水温度控制在24~26℃的条件下进行亲鲍的性腺同步促熟,将种鲍按照雌、雄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培育池中进行饲育,...
游伟伟柯才焕骆轩范飞龙
杂色鲍壳色遗传的研究
海洋贝类壳色是生态学和进化遗传学研究中的一个很有前景的课题。已有研究表明很多贝类的壳色除受环境如潮流,食物等影响外,许多贝类的壳色都是简单的一个位点两个等位基因模型,壳色基因的定位是对壳色遗传、发育和对环境适应机制研究的...
战欣范飞龙游伟伟柯才焕
关键词:杂色鲍壳色微卫星
文献传递
不同壳色杂色鲍F_1家系的早期生长及遗传结构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在"东优1号"杂色鲍养殖群体中,实验发现了少量的黄壳色变异个体,为得到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新品种,实验通过自交和杂交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正常壳色♀×正常壳色♂(BB)、黄壳色♀×黄壳色♂(YY)、黄壳色♀×正常壳色♂(YB)和正常壳色♀×黄壳色♂(BY)4组家系,对各家系的卵黄径、受精率、孵化率、变态率、存活率和生长性状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杂交家系的杂种优势,并利用16个微卫星标记比较了4个家系的遗传差异。结果发现,黄壳色家系的卵黄径显著大于正常壳色家系的卵黄径(P<0.05),各家系的受精率、变态率和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幼体壳长和壳宽在不同的发育时间里,表现的杂种优势不稳定,在90日龄时,4个家系生长差异不显著。家系BB的遗传多样性最低,遗传距离(0.198 6~0.457 3)和遗传相似性系数(0.632 9~0.897 2)分析表明,BB和YY家系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57 3),遗传相似性系数最低(0.632 9),杂色鲍黄壳色的自交家系与正常壳色的自交家系产生了遗传分化。
范飞龙游伟伟战欣骆轩陈楠柯才焕
关键词:杂色鲍壳色家系
杂色鲍不同群体的微卫星鉴别方法
杂色鲍不同群体的微卫星鉴别方法,涉及杂色鲍。提供一种不仅具有客观、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而且对于种质资源的保护、遗传育种、“东优1号”新品种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的杂色鲍不同群体的微卫星鉴别方法。采用碧云天基因组DNA小量...
战欣柯才焕范飞龙游伟伟骆轩
绿鲍的引种及与皱纹盘鲍的种间杂交研究
杂交育种是最为经典的育种方法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作物以及畜牧业养殖的良种培育,并成为优良新品种培育的主要途径。不同基因型的亲本杂交,可以获得基因重新组合及类型丰富的杂交后代,从而拓宽了育种的遗传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绿...
范飞龙
关键词:皱纹盘鲍种间杂交杂种优势
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分析黄河鲤群体的遗传潜力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21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一个黄河鲤繁殖群体,以检测其遗传潜力及与生长性状(体重、全长、体长等)相关的标记。共检测到122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为2-1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706,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89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7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108,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的多样性水平较高。经x2检验,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有8个标记分别与体重、全长、体长、体高等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标记CAFS2203与体厚、头宽、尾柄长呈极显著相关(P〈0.01),标记CAFS1603与吻长极显著相关(P〈0.01),标记CAFS1639与尾柄高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鲤的分子育种与选育提供参考。
李超鲁翠云冯建新徐浩范飞龙徐鹏孙效文
关键词:黄河鲤微卫星标记经济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