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蓝晓锋

作品数:19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超声
  • 4篇超微
  • 3篇超声诊断
  • 3篇穿刺
  • 2篇胆囊
  • 2篇胆囊炎
  • 2篇血管
  • 2篇血流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癌
  • 2篇腺癌
  • 2篇结节
  • 2篇恶性
  • 2篇产前
  • 2篇产前超声
  • 2篇超声引导
  • 2篇成像
  • 1篇胆囊穿刺
  • 1篇胆囊穿刺引流
  • 1篇胆囊炎治疗

机构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阜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蓝晓锋
  • 10篇姜凡
  • 9篇解翔
  • 6篇吴军
  • 4篇顾莉莉
  • 3篇罗平
  • 2篇伍婷婷
  • 2篇张新书
  • 2篇彭梅
  • 1篇石开虎
  • 1篇胡燕
  • 1篇郜玉峰
  • 1篇尹纯林
  • 1篇王德光
  • 1篇徐高楠
  • 1篇李季
  • 1篇高山
  • 1篇时伟
  • 1篇黄山
  • 1篇虞红珍

传媒

  • 5篇安徽医学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精准靶向穿刺活检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在前列腺癌精准靶向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7例临床拟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均经过第一次系统12点穿刺术1月后选择进行第二次穿刺活检方式,其中48例采用系统12点穿刺法,39例采用SMI精准靶向定位异常区域替代局部系统穿刺法。根据第一次穿刺病理组织学结果,分析两种方式在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中的异同。结果在良恶性病变中,前列腺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PS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5,P=0.04);SMI组穿刺恶性20例,穿刺阳性率为51.28%,总穿刺456针;对照组穿刺恶性14例,穿刺阳性率为29.17%,总穿刺576针。两组穿刺阳性率、平均穿刺针点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P=0.036;t=13.18,P=0.000)。SMI组中恶性病理组织为79条,患者Gleason最高评分(7.2±0.4)分;对照组中恶性病理组织为64条,患者Gleason最高评分(6.5±0.4)分。两组单次取材阳性率、Gleason最高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2,P=0.004;t=5.940,P=0.000)。结论SMI技术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可提高取材的阳性率。
吴军蓝晓锋姜凡
关键词:前列腺癌穿刺活检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观测血管性ED患者阴茎海绵体动脉成像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在血管性E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2例血管性ED患者分别应用SMI和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进行检测。将获得的72例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情况分成4个等级,1级:表现为数个星点状血流信号;2级:短条状、不连续的血流信号;3级:条状的连续性血流信号,未显示分支血管;4级:条状的连续性血流信号,可显示1至数条分支血管。比较两种技术在血管分级中的差异。记录这72例患者获得满意血流频谱所需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SMI获得的血流主要以3、4级为主,占87.5%[(43+20)/72)],CDFI获得的血流主要以1、2级为主,占80.6%[(26+32)/72)]。对血流频谱获得时间进行比较,3级[(1.52±0.18)min]、4级[(1.21±0.11)min]血流所需时间明显小于1级[(5.23±0.44) min]和2级[(4.46±0.65)min];SMI所需时间[(1.32±0.42)min]明显小于CDFI[(4.53±0.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CDFI相比,SMI对阴茎海绵体动脉的血流情况显示更佳,且能明显缩短检查所需时间,对诊断血管性ED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应用推广价值。
蓝晓锋姜凡彭梅伍婷婷解翔吴军胡睿谭炜
关键词: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特异性频谱对准确评估跨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的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左室流出道连续多普勒频谱形态来准确评估跨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的价值,进而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估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3月因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就诊,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考虑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19例,根据左室流出道特异性"蟹足样"频谱的前、后峰流速,计算出LVOTG,将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时术中心导管测压与超声心动图测LVOTG的值进行比较。分析12例未行PTSMA治疗的患者和7例行PTSMA治疗患者术前的"蟹足样"频谱第二峰流速和二尖瓣反流速度,同时将患者PTSMA术前、术后的"蟹足样"频谱第二峰流速和二尖瓣反流速度对比分析,评估PTSMA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左室流出道均测得特异性"蟹足样"频谱、室间隔增厚(13~23 m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轻-中度),均伴有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蟹足样"频谱的第二峰流速测算的压力阶差与术中左心导管测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行PTSMA治疗后效果,行PTSMA治疗后患者的LVOTG降低,梗阻程度减轻,二尖瓣反流速度也相应的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左室流出道流速处测量的"蟹足样"频谱的第二峰流速可用来测算压力阶差,为临床治疗HOCM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解翔姜凡张新书石开虎蓝晓锋刘红娇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二尖瓣反流
产前超声诊断腹内段脐静脉扩张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单纯性和合并其他异常腹内段脐静脉扩张者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指导产前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18例脐静脉扩张孕妇病例资料,将其分为单纯组和合并其他异常组,比较两组之间孕妇年龄、首诊孕周、扩张内径、存活率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合并异常的种类与数量。结果腹内段脐静脉扩张发生率约1. 4‰。单纯组和合并其他异常组孕妇年龄、首诊孕周、扩张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单纯组存活率大于合并其他异常组(x2=7. 031,P=0. 008)。合并其他异常组中,主要合并消化系统畸形、先天性心脏畸形和前腹壁畸形。结论单纯性腹内段脐静脉扩张胎儿出生结局良好,产前发现腹内段脐静脉扩张时,应重点观察是否合并消化系统畸形、先天性心脏畸形和前腹壁畸形。
张贤月姜凡解翔罗平顾莉莉蓝晓锋
关键词:畸形超声产前
基于机器学习的他克莫司剂量/体质量调整谷浓度个体化预测模型
2025年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ML)算法建立他克莫司剂量/体质量调整谷浓度(TAC C0/D)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来自72例接受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患者的264份TAC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特征、联合用药及超声特征参数对TAC C0/D的影响。选择在TAC C0/D的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特征纳入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重要性分析,筛选重要特征,并利用偏依赖图对重要特征进行解释。使用RF、支持向量回归(SVR)、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决策树(DT)和人工神经网络(ANN)5种ML算法建立TAC C0/D预测模型,并对性能最佳的RF模型进行超参数调优。结果保留了重要性评分>5的10个特征变量并纳入ML模型,分别是:谷氨酰胺转氨酶、红细胞计数、尿素氮、体质量、血肌酐、肾段动脉阻力指数、肾主动脉阻力指数、血细胞比容、肾盂杨氏模量值和移植术后时间。偏依赖图显示筛选出的10个重要变量均与TAC C0/D呈正相关。调优后的RF模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其R 2为0.81,RMSE为43.93,MAE为29.97。结论ML模型预测TAC C0/D的表现良好,创新性地利用偏依赖图对特征进行了解释。调优后的RF模型性能最佳,为肾移植患者TAC个体化调整用药提供了新的手段。
蒋卉唐亮汪鑫姜凡王德光蓝晓锋解翔
关键词:他克莫司个体化药物治疗
超微血流成像对不同分化程度前列腺癌灶的血流检测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相比,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在不同分化程度前列腺癌灶的血流检测方面优势。方法:对104个病灶的前列腺癌患者,分3组,即高、中、低分化的腺癌灶。应用两种技术分别检测同一癌灶的血流状况,统计分析两种技术在血流显示状况与分级的差异。结果:高、中分化组内,SMI对前列腺癌灶血流显示状况好于CDFI,两者有差异(P<0.05);低分化组内,两种技术显示血流状况无差异。高分化组内,SMI检测的血流分级好于CDFI,有差异(P<0.05);中、低分化组内,两种技术检测的血流分级无差异。SMI检测前列腺癌灶的血流以3~4级较多(占75.96%),CDFI检测的血流1~2级、3~4级之间相差较小(分别占46.15%、53.85%),两种技术检测的血流分级有差异(χ^2=11.165,P=0.001)。结论:研究认为SMI对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灶微血流检测敏感性均较高,可清晰检测癌灶血流分布,有效评估前列腺癌血供程度。
吴军蓝晓锋姜凡
关键词:CDFI
产前超声在诊断血管前置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讨中晚孕期产前超声筛查在诊断胎儿血管前置中的意义及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产前超声检查的9 916例胎儿行常规产前筛查,并对胎盘脐带入口行多方位扫查,与活产或引产胎儿胎盘脐带大体标本进行对照,对中孕期诊断血管前置的声像图特征、鉴别诊断及胎儿结局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2例产前检出的血管前置诊断符合10例(其中中孕诊断8例,晚孕诊断2例),择期剖宫产12例,无围产儿死亡;误诊2例(均为晚孕期诊断),产后证实为帆状胎盘,脐带附着点位于宫体下段。血管前置合并宫内生长受限2例。结论中孕期经腹或会阴超声检查胎盘脐带插入点、宫颈内口,同时叠加彩色多普勒是产前超声诊断血管前置的常规方法,对宫颈内口显示不满意时结合经会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血管前置检出率,产前超声诊断血管前置并于临产前采取剖宫产处理能有效改善围产儿结局。
顾莉莉姜凡解翔罗平蓝晓锋
关键词:血管前置超声检查产前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对其中60个结节行常规超声检查(TI-RADS评分)及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依据术后病理,比较FNA和TI-RADS评分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结果:60个结节中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癌20个,FNA提示恶性结节18个;FNA诊断的敏感性为90%(18/20),特异性100%(40/40),准确性96.7%(58/60);TI-RADS诊断的敏感性为75%(15/20),特异性80%(32/40),准确性78.3%(47/60)。FNA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好于TI-RA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A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较高,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有着指导意义。
吴军李季蓝晓锋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细针穿刺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定量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研究VTQ技术对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08例,按照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36例,同时选择36例同期非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上述各组肝左叶S4段、肝右叶S5段横向剪切波速度(SWV),同时测量腹直肌及皮下脂肪厚度。对3组NAFLD患者进行非药物性干预12个月,比较干预前后SWV值、腹直肌及皮下脂肪厚度的变化。结果干预前,4组对象肝脏S4、S5段SWV值分别为:对照组(0.90±0.11)m/s、(1.10±0.09)m/s,轻度组(1.01±0.19)m/s、(1.03±0.22)m/s,中度组(1.16±0.17)m/s、(1.21±0.18)m/s,重度组(1.25±0.20)m/s、(1.34±0.13)m/s。4组对象各测量指标间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3组NAFLD患者的各测量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SWV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增加差异更加明显;而腹直肌及皮下脂肪厚度的比较,仅重度脂肪肝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非药物干预后,轻、中、重3组NAFLD患者的肝S4段、S5段的SWV测值分别为:(0.81±0.11)m/s、(0.83±0.24)m/s,(0.98±0.17)m/s、(1.01±0.18)m/s,(0.96±0.20)m/s、(0.99±0.13)m/s,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TQ技术评价NAFL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且可以定量诊断,因此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蓝晓锋姜凡张新书解翔郜玉峰伍婷婷顾莉莉张凯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超声
超声引导下一步法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急性重症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采用一步法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在急性重症胆囊炎(ASC)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PTGD治疗的ASC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7岁;病程42~64 h,平均病程55.77 h。行PTGD,统计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临床症状缓解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比较其术前、术后第1天胆囊长径、胆囊宽径及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感染指标变化;分析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腹痛缓解率;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患者腹痛症状缓解率分为86.7%(26/30)、96.7%(29/30)和100.0%(30/30)。其中26例患者于术后5~6周后行LC。患者术后第1天胆囊长径、胆囊宽径均较术前减小[(76.58±8.62)mm vs(105.35±14.84)mm、(28.71±5.29)mm vs(41.25±3.41)mm。P<0.05]。患者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VAS评分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均较术前下降,且术后第3天低于术后第1天(P<0.05)。术后出现1例发生引流管脱管,1例胆汁引流不畅,但均未出现出血、胆汁漏、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ASC的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下一步法行PTGD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炎症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蓝晓锋蒋卉解翔解翔罗召崔称旦增吴军吴军
关键词:超声引导一步法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急性重症胆囊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