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薄丽津

作品数:21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白血
  • 13篇白血病
  • 12篇细胞
  • 10篇原位
  • 10篇原位杂交
  • 9篇荧光
  • 9篇荧光原位杂交
  • 8篇染色
  • 8篇染色体
  • 8篇急性
  • 6篇荧光原位杂交...
  • 6篇原位杂交技术
  • 6篇杂交技术
  • 5篇遗传学
  • 5篇细胞遗传
  • 5篇细胞遗传学
  • 5篇粒细胞
  • 5篇淋巴
  • 5篇骨髓
  • 4篇淋巴细胞

机构

  • 2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作者

  • 21篇薄丽津
  • 18篇刘世和
  • 17篇秦爽
  • 16篇刘旭平
  • 12篇代芸
  • 12篇李承文
  • 9篇王建祥
  • 3篇赵玉平
  • 3篇徐艳
  • 2篇竺晓凡
  • 2篇刘建国
  • 2篇钱林生
  • 2篇林冬
  • 1篇沈琳
  • 1篇何广胜
  • 1篇秘营昌
  • 1篇聂艳霞
  • 1篇陈玉梅
  • 1篇杨坚
  • 1篇邵宗鸿

传媒

  • 9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全国血液学实...
  • 1篇第九届全国实...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正>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白血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特点是出血倾向严重,常易并发DIC导致早期死亡。现已明确,t(15;17)易位是其特征性染色体异常,并在分子水平上导致PML/RARα融合基因形成...
李承文刘世和薄丽津秦爽刘旭平代芸王建祥
文献传递
获得性21三体髓系恶性血液病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系统分析 2 1三体髓系恶性血液病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对 5 3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14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进行检测 ,随访疗效及生存状况。结果  18例 2 1三体患者在 AML 和 MDS的发病率分别为 1.6 8%和 6 .2 1%。作为孤立异常分别为0 .18%及 2 .74%。伴有结核病、银屑病及毒物接触史患者 (38.89% )比非 2 1三体患者 (8.45 % )显著增多(P<0 .0 1)。AML以 M2 a多见。MDS转白血病均为 M4a。 5 5 .5 6 % AML 获得完全缓解 ,中位生存期 10个月。5例 M2 a型中位生存期仅为 3个月 ,与染色体核型正常患者相比显著缩短 (P<0 .0 5 )。结论 原发或孤立出现的 2 1三体 AML 通常与 M2 a型相关 ,且多有其他疾病史或毒物接触史 ,预后极差。MDS转白类型常为 M4a。
刘世和薄丽津秦爽刘旭平李强钱林生
关键词:21三体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
连续R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连续R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鉴定白血病染色体复杂变异易位中的应用。方法 对 15例核型分析有疑问的标本在R显带基础上再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对比分析同一中期分裂相的显带和FISH结果。结果 4例应用BCR/ABL探针; 4例PML/RARa探针; 4例AML1 /ETO探针; 2例IgH探针; 1例MLL探针。经显带结果与FISH结果对比分析, 9例疑似的复杂易位得到确证,并精确定位。6例核型结果得到修正。结论 连续R显带和FISH方法在复杂变异易位的鉴定方面与传统的核型分析和直接FISH检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白血病的诊断方面,对于未知异常染色体的检出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李承文薄丽津秦爽刘旭平代芸刘世和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自血白血病复杂易位显带常染色体
骨髓形态学染色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急性白血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联合骨髓形态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MGG—FISH)技术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变(CML—LBC)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BCR(绿色)和ABL(橘红色)双色双融合探针,通过MGG-FISH技术对4例Ph^+ALL患者、4例CML-LBC患者、1例CML急性白血病变合并淋巴瘤、1例CML急性混合细胞自血病变患者的骨髓涂片标本进行检测,依据形态学分别检测10份标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的BCR/ABL融合信号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通过MGG-FISH方法分析,4份Ph^+ALL骨髓标本红细胞系未累及,BCR/ABL融合信号阳性细胞百分率均为0%;粒细胞系阳性率分别为11%(1/9)、8%(1/12)、0%(0/8)、10%(1/10);淋巴细胞系阳性率分别为97%(76/78)、98%(87/89)、98%(97/99)、97%(75/77)。4份CML—LBC骨髓标本红细胞系阳性率分别为100%(8/8)、91%(10/11)、82%(9/11)、88%(7/8);粒细胞系阳性率分别为89%(8/9)、96%(94/98)、100%(47/47)、98%(40/41);淋巴细胞系阳性率分别为96%(78/81)、93%(52/56)、96%(68/71)、95%(58/61)。其余2份标本阳性率均超过80%,且通过MGG—FISH分析鉴定了恶性克隆的来源。结论MGG—FISH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对原发性Ph^+ALL和CML-LBC进行鉴别,并可进行克隆源性分析。
李承文代芸薄丽津刘旭平秦爽于成龙刘世和王建祥
关键词:白血病骨髓检查原位杂交荧光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临床表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明显特征而核型分析正常或非典型t(15 ;17)患者是否伴有分子异常及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在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APL初诊患者 193例 ,选取其中 32例进行FISH法检测。部分病例应用RT PCR作补充检测。结果  193例APL患者中 132例 (6 8.4 % )常规核型分析检出t (15 ;17) (q2 2 ;q12 )。 193例中选出 32例按核型分析结果分为 3组 :第 1组 14例检出t(15 ;17) ;第 2组 13例未检出t(15 ;17) ;第 3组 5例为涉及 15和 17号染色体的变异复杂易位。第 1组病例FISH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与核型分析相符。第 2组核型分析未发现t(15 ;17) ,但FISH结果证实该组病例均具有PML/RARα融合基因。第 3组FISH检测不但检出PML/RARα融合基因 ,而且确定其阳性信号不在 15 q上 ,而位于除 15 ,17号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结论 临床表现APL特征的患者 ,不论核型分析是否发现典型t(15 ;17) ,FISH和RT PCR检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在APL的诊断方面 ,FISH法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 ,而且可以精确定位复杂核型中融合信号的位置。因此对于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不能确定的APL初诊患者 ,FISH检测是必要的补充。
李承文刘世和薄丽津秦爽刘旭平代芸王建祥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血红蛋白H病实验指标分析
2006年
刘建国赵玉平徐艳薄丽津
关键词:血红蛋白H病Α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电泳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t(8;21)白血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t(8;21)白血病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将2001年以来应用双色双融合AML1/ETO基因探针进行FISH检测的70例白血病患者, 分为未治疗组和治疗组,回顾性分析核型、FISH及部分RT-PCR结果,对核型结果有疑问的患者再应用显带后连续进行中期FISH方法予以确定。结果未治疗组共42例,经FISH补充检测确诊30例为 t(8;21)患者,其中2例患者核型分析未检出t(8;21)和1例RT-PCR结果阴性患者FISH检测结果均为阳性;6例复杂易位患者通过显带后连续中期FISH检测不仅确定AML1/ETO融合基因的存在,同时精确定位。治疗组共28例,为已确诊的t(8;21)白血病患者。3例患者核型分析结果正常或非t(8; 21),FISH检测结果阳性。2例通过FISH监测到复发。结论双色FISH技术是一种敏感、精确的 t(8;21)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工具,可精确定位复杂核型,因而是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的必要补充。
李承文薄丽津代芸刘旭平秦爽刘世和王建祥
关键词:核型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白血病
29例伴del(20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征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分析伴 del(2 0 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 2 9例伴 del(2 0 q) MDS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病程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 2 9例 del(2 0 q)的 MDS中 ,11例 (37.9% )混合正常核型 ,难治性贫血 (re-fractory anemia,RA) /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 with ringed sideroblasts,RAS)组有 9例 ,而原始细胞增多的 RA(RA with excess blasts,RAEB) /转变中的 RAEB(RAEB in transformation,RAEB- T)组 2例 ;RA/ RAS组中缺失以 del(2 0 q) (q11)多见 (6 3.2 % ) ,而 RAEB/ RAEB- T组中以 del(2 0 q)(q12 )多见 (70 .0 % ) ;RA/ RAS组的附加核型改变和复杂核型改变发生率为 2 6 .3%、5 .3% ,均低于 RAEB/RAEB- T组的 5 0 .0 %和 30 .0 % ;(2 )伴 del(2 0 q)的 MDS多表现为两系或 3系血细胞减少 ,几乎全部患者有红系和粒系病态造血 ,而 5 8.6 %的患者有巨核细胞病态造血 ,13例 (44 .8% )患者为两系病态造血 ,14例 (48.3% )患者为 3系病态造血 ,另 2例为单纯红系病态造血 ;6 2 .5 %患者的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阳性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 ;81.8%患者有淋巴细胞的免疫学标记表达 ;(3) 2例患者?
秦爽刘世和薄丽津刘旭平李承文代芸何广胜邵宗鸿
关键词:染色体缺失细胞遗传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3例伴9号染色体短臂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伴9号染色体短臂(9p)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对23例伴9p异常的A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鉴定其累及的基因。结果9p异常ALL占同期ALL的5.26%。有免疫学资料的21例患者,4例为T系ALL;17例为B系ALL,其中早前B细胞型3例。11例以del(9p)为主要遗传学特征,其余12例9p异常包括t(9p)或del/add(9p)作为继发或伴发于其他染色体异常的复杂核型。经FISH检测发现14例患者有p16基因缺失。与核型正常组患者相比,del(9p)患者更易累及脾脏,且生存期短。结论9p异常是一个非随机的染色体改变且极易累及p16基因。伴有9p缺失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与不良的预后。
秦爽刘旭平薄丽津李承文代芸刘世和王建祥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核型分析原位杂交
IGH基因受累的t(14;14)(q11;q32)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
2004年
刘旭平刘世和薄丽津李承文秦爽代芸王建祥
关键词:IGH基因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