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亮方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人角回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为临床MRI图像精确定位大脑角回的微小占位性病变 ,以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立体定位的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的头颅标本 15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例 ,分别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MRI扫描后 ,再依据MRI扫描的层次 ,获得与MRI图像一致的断层标本。把标本与相应的MRI图像做对照观察、统计 ,以确定角回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上的定位。结果与结论 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 3个方向上描述了角回的断面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1)在冠状面上 :①经窦汇的断面 :顶内沟明显纵行 ,枕颞内、外侧回的出现 ,是角回出现的标志。②经胼胝体压部的断面 :胼胝体压部和侧脑室三角区的出现 ,是角回消失的层面。 (2 )在横断面上 :①经中央旁小叶的断面 :扣带回和顶枕沟的出现 ,伴有扣带沟缘支的消失 ,是角回和缘上回出现的标志。②经室间孔的断面 :在切及颞叶结构时 ,大脑外侧沟由“一”变为“人”字形时 ,是角回消失的标志。 (3)在矢状面上 :在外侧第一个层面上角回就已经出现 ,壳核和侧脑室三角区的出现是角回消失的标志。
- 袁亮方马晶柏春枝赵太平
- 关键词:断层解剖学
- 大鼠小肠、大肠上皮及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分布差异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大鼠小肠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和大肠 (乙状结肠 )上皮内淋巴细胞 (IEL)、固有层内淋巴细胞 (LPL)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双重染色 ,标记肠绒毛基底膜 ,区分出上皮和固有层 ,然后分别对IEL和LPL计数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鼠肠道各部分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乙状结肠 )IEL数量依次递减 ;与此相反 ,LPL数量依次递增。而且它们的T细胞亚群 (CD3、CD4、CD8、TCRαβ、TCRγδ)数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通过双重染色标记出基底膜来计数IEL、LPL的方法非常精确 ,肠道各段的IEL。
- 赵太平徐玉东魏岚袁亮方
- 关键词:小肠大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 大鼠壁胸膜间皮孔的扫描电镜观察
- 2004年
- 目的 观察鼠壁胸膜间皮孔的形态结构 ,阐明胸膜腔内物质的吸收途径。方法 向大鼠胸膜腔内注射示踪剂 ,应用扫描电镜方法观察壁胸膜间皮的形态变化。结果 壁胸膜表面覆盖一层连续的间皮细胞 ,其按形态可分为立方形和扁平形两种 ,细胞表面覆盖大量的微绒毛 ,在立方形间皮区可见间皮孔。
- 倪秀芹马晶袁亮方李益民柏春枝
- 关键词:间皮细胞
- 大鼠壁胸膜通透性的电镜观察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大鼠壁胸膜的通透性 ,胸膜腔内物质的吸收途径。方法 向大鼠胸膜腔内注射示踪剂 ,应用光镜、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壁胸膜的物质吸收途径以及壁胸膜间皮的形态变化。结果 壁胸膜表面覆盖一层连续的间皮细胞 ,间皮细胞按形态可分为立方形和扁平形间皮细胞 ,立方形间皮细胞下的结缔组织内存在大量的毛细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突起穿过间皮下结缔组织与间皮细胞相连接而形成的间皮孔 ,是物质吸收的主要途径。结论 壁胸膜通过三种途径吸收物质 :①间皮孔的吸收作用 ;②间皮细胞的吞噬作用 ;
- 马晶袁亮方李益民柏春枝
- 关键词:间皮细胞通透性
- 端脑顶叶沟、回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 本文旨在为临床MRI、CT图像精确定位大脑顶叶的微小占位性病变以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立体定向手术、X刀、γ刀等的精确程度提供断层解剖学的研究依据。
本实验选用成人的头颅标本15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5例,分别做横断面...
- 袁亮方
- 关键词:断层解剖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