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铮
-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吴三桂政权时期铸钱工艺初探被引量:2
- 2014年
- 清代初期吴三桂地方政权铸造货币这一历史事件影响深远,本文着眼于此,并运用X荧光、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观察了"利用"、"昭武"、"洪化"三期的钱币样本,揭示其工艺特征。该类铸币皆为黄铜合金,呈现出不同于明清时期中原地区铸币的"铜多锌少"的材质特征,并且伴随铅含量的增加,铸币质量在后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
- 刘舜强袁凯铮崔剑峰陈建立
- 关键词:铸币黄铜清代
- 西藏铜佛像制作“昌都工匠群”的考察被引量:17
- 2010年
- 该文作者在考察西藏拉萨地区和昌都地区铜像作坊时发现,这些铜像作坊的工匠均来自昌都的柴维乡和嘎玛乡。近百年来,工匠们不断地从翁达岗村为代表的柴维乡和嘎玛乡迁到西藏各地,或者到新的地方定居组织工场,或者到西南各藏传佛教寺庙制作铜佛像,已形成中国西南最主要的制作藏传佛教铜像的工匠群体。他们主要由血缘和亲戚关系组成,并在各地建立起一个个铜佛像制作工场,对亲缘关系和昌都的地理认同成为其技艺传承的纽带。
- 李晓岑袁凯铮叶星生华觉明
- 关键词:藏族金属工艺工匠
- 一批明清时期贴金彩绘铜佛像的保护修复及制作工艺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本文通过介绍对一批明清时期彩绘贴金佛像的保护修复及制作工艺研究的工作,旨在提倡一种前期调查—制定方案—实施保护,并在保护中对修复对象所蕴含的各种考古、历史信息的发掘和揭示的文物保护修复的工作方法。
- 黄晓娟袁凯铮赵西晨张勇剑宋俊荣
- 关键词:铜佛像
- 西藏中部铜佛像制作工艺传统的转换——从尼泊尔传统到昌都传统被引量:5
- 2011年
- 自13世纪起,尼泊尔工匠成为西藏中部地区铜佛像制作工匠的主流,极大地影响了藏传佛教铜佛像艺术的整体面貌。昌都工匠群体源起于西藏东部昌都的嘎玛、柴维,铜佛像制作传统与历史上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的兴起有关。昌都铜佛像工匠群体在20世纪自东向西大规模迁徙拉萨,这与20世纪20年代十三世达赖时期遣散尼泊尔工匠启用西藏本土工匠的政策有关。20世纪中期以来,来自西藏东部昌都的铜匠在拉萨的铜像制作业中占有垄断地位,成为西藏本土铜佛像制作工艺传统的代表。
- 袁凯铮
- 关键词:藏传佛教
- 云南德钦藏族传统铜佛像熔模铸造工艺调查--兼论藏族传统失蜡铸造法的存在被引量:8
- 2009年
- 本文作者实地考察了云南德钦藏族的铜器铸造工艺,发现了以羊油作为熔模材料、以手工塑制熔模造型的传统熔模铸造方法。本文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传统熔模铸造法,是藏族掌握传统失蜡法铸造工艺的一个例证,为我们探讨藏族传统失蜡法的存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所以,藏族的熔模铸造不仅有特殊的工艺价值,对研究历史上藏族与周边地区的技术交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探讨中国传统熔模法的起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 袁凯铮李晓岑
- 关键词:熔模铸造失蜡法藏族
- 西藏东部藏传佛教铜佛像制作工艺研究
- 铜佛像作为藏传佛教的宗教信仰载体,是综合佛教艺术审美与高超金属加工技艺的优秀作品,是西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对西藏的拉萨、昌都以及云南德钦等地传统铜佛像作坊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以西藏东部昌...
- 袁凯铮
- 关键词:铜佛像技术史
- 试论藏传佛教铜佛像外部特征与其制作工艺被引量:3
- 2009年
- 通过对西藏、尼泊尔铜佛坐像的分析,发现整体铸造铜佛像存在尺寸的限制,而这种限制符合西藏现存沙范铸造工艺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铜佛像文物和铜佛像作坊内实物的观察,发现不论采用铸造工艺还是采用锻打铜板制作工艺,铜佛像手部多数都采用单独铸造的方法制作。在铜佛像制作中,其形式要求导致了金属工艺的组合方式,金属工艺的组合方式又出于生产效率的考虑,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藏族传统铜佛像制作工艺的实际情况。
- 袁凯铮
- 关键词:藏传佛教铜佛像
- 西藏传统铜佛像制作工艺的另面观察——基于清宫活计档案记录的讨论被引量:4
- 2013年
- 在清代宫廷造办处活计档案中,保存有关于铜佛像生产制作活动的许多翔实记载。其中,乾隆九年尼泊尔工匠进京是最有代表性的事件。由于清宫造办处的档案记录,一些重要的工艺配方也因此而保留下来,可以看到"藏里"尼泊尔工匠将铜佛像制作工艺带入北京宫廷,也可以看到宫廷汉人工匠在铜佛像制作中的娴熟技艺和高超创作能力。虽然清宫活计档案所显示的铜佛像制作工艺面貌并非十分详尽,但却能体现藏传佛教铜像制作成熟时期的面貌。
- 袁凯铮
- 关键词:金属工艺铜佛像清宫
- 西藏铜佛像传统制作工艺调查被引量:1
- 2012年
- 为研究西藏传统铜佛像的制作工艺,作者赴西藏拉萨、昌都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文以传统铜佛像制作的沙范法铸造工艺、锻打工艺和錾刻工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藏族传统铜佛像制作的工艺面貌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和分析,指出详细的工艺步骤和流程,通过西藏铜佛像传统制作工艺特征的观察,阐述其在技术史研究中的意义,并初步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索的相关课题。
- 袁凯铮李晓岑叶星生华觉明
- 关键词:铜佛像
- 试析藏族两种传统铸造工艺的存在——由传统铜佛像制作引发的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藏族工匠制作铜佛像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沙范铸造法,而尼泊尔工匠中普遍采用的失蜡铸造法在西藏地区却极少发现。沙范铸造法和失蜡法铸造法,在实际运用时有各自的局限条件。这种局限反映在西藏、尼泊尔地区整体铸造铜佛像时存在尺寸上的限制。造成失蜡法在西藏未曾被普遍采用的原因不是原料供应的问题,而是失蜡法本身的生产效率低下和西藏地区缺乏炉窑加热条件所致。通过西藏地区传统铸造工艺的存在状况推测,中国历史上铸造工艺的进化有可能是沙范法、失蜡法、陶范法这样一种顺序。
- 袁凯铮
- 关键词:失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