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建
- 作品数:9 被引量:98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危角膜移植中光动力学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 目的:评价光动力学方法对封闭角膜新生血管,降低高危有膜移植免疫排斥的疗效.结论:采用Ar激光和孟加拉玫瑰红可成功封闭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促进前房免疫赦免,降低新生血管植床上的角膜移植排斥.
- 褚建
- 关键词:光动力学治疗新生血管角膜移植
- 文献传递
-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0年
- 褚建谢立信
- 关键词: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免疫应答
- 高危角膜移植的围手术期治疗被引量:16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高危角膜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 ,以降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率。方法 对 6 80例有完整随访记录的穿透性角膜移植中的 12 4例 (137眼 )高危角膜移植患者 ,分别在围手术期 (术前、术中、术后早期 )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经围手术期处理后 ,本组 137眼高危患者穿透性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率为 37% ,植片透明率为 80 .1% .结论 重视高危角膜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 。
- 谢立信史伟云董晓光褚建王治宇
- 关键词:高危角膜移植围手术期免疫排斥反应
- 皮质类固醇在真菌性角膜溃疡角膜移植术后的应用被引量:9
- 1998年
- 目的对真菌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时间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8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PKP后,随机分成两组,1组术后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1~2次和2周后开始常规全身使用,另1组术后1个月开始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住院期间每日裂隙灯观察前房反应和角膜植片的情况。结果应用皮质类固醇组未见真菌复发率增高,前房反应比对照组明显轻。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行PKP术后,适当掌握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时间和剂量,对减轻术眼炎症反应,减少术后排斥率非常有效。
- 史伟云谢立信董晓光刘敬李绍伟褚建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皮质类固醇穿透性角膜移植PKP
- 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的26例,分别在术后3月~2年,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6月以上。结果无视网膜原发病复发,所有患者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7眼≥0.8,10眼≥0.5,其余在0.3~0.4之间。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不用传统插管方法,而直接经巩膜角膜内切口行二期前房人工晶状植入术,便捷、安全,疗效满意。
- 谢立信史伟云董晓光李绍伟曹景褚建
- 关键词:晶状体切除术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 角膜免疫赦免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0年
- 褚建谢立信
- 关键词:眼前房免疫偏离角膜移植
- 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规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00年
-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高危移植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对680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的124例134只眼高危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反应时间、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类型进行观察。结果134只眼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在12%~75%不等,其中角膜植床严重新生血管化者的排斥率最高。排斥发生时间最早为术后13天,术后3~6个月为排斥反应发生高峰。排斥反应类型以内皮型和上皮型最多。结论不同高危因素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类型也不同。
- 谢立信史伟云董晓光王治宇褚建李绍伟
- 关键词: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 改良挑眉式切口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 2000年
- 谢立信褚建王旭曹景朱刚姚瞻
- 关键词:白内障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 改良角膜活检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诊断被引量:38
- 1999年
- 目的对角膜活检加178.2mmol·L-1(100g·L-1)氢氧化钾法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的阳性率进行评价。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在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前,角膜刮片、角膜活检加178.2mmol·L1氢氧化钾湿片法和角膜移植术后组织病理学染色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角膜活检加178.2mmol·L-1氢氧化钾湿片法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阳性率为97.5%.结论角膜活检加178.2mmol·L1氢氧化钾湿片法是一种快速、便捷、阳性率高的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方法。
- 谢立信史伟云刘敬李绍伟潘晓刚褚建姚瞻
- 关键词:角膜溃疡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