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杰

作品数:79 被引量:36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动脉
  • 19篇冠状
  • 18篇冠状动脉
  • 17篇血管
  • 12篇造影
  • 12篇细胞
  • 12篇X线
  • 11篇血管造影
  • 11篇血管造影术
  • 11篇造影术
  • 11篇X线计算
  • 11篇X线计算机
  • 10篇CT表现
  • 9篇成像
  • 8篇移植术
  • 8篇移植术后
  • 8篇术后
  • 8篇肝移植
  • 7篇容积
  • 6篇体层摄影

机构

  • 76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市胸科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永州市人民医...
  • 2篇广东省结核病...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喀什地区第一...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惠州市第三人...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作者

  • 76篇覃杰
  • 28篇单鸿
  • 15篇孟晓春
  • 11篇刘凌云
  • 10篇黄邵洪
  • 10篇董云旭
  • 9篇张建生
  • 9篇朱康顺
  • 7篇钱孝贤
  • 6篇郭宁
  • 6篇王劲
  • 6篇郭月飞
  • 5篇方圆
  • 5篇陈秀珍
  • 5篇邓星河
  • 5篇全力
  • 5篇荣健
  • 4篇李昀
  • 4篇王晓红
  • 4篇罗明月

传媒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新医学
  • 6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中国CT和M...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中国医学物理...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12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直性脊椎炎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MRI诊断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早期改变的MRI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个AS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MRI表现。结果:MRI显示47个SIJ滑膜软骨异常,在这些关节中骨髓水肿、骨髓内脂肪沉积分别有45、28个,骨质侵蚀及骨质硬化各有15、6个。MRI动态增强发现在这47个滑膜软骨异常的关节中,30个轻度强化,17个明显强化。3个关节MRI未见异常,动态增强示这3个关节无异常强化。结论:关节滑膜软骨异常、骨髓水肿、脂肪沉积等是AS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MRI重要征象,可作为MRI诊断早期AS的依据。
康庄覃杰王晓红
关键词: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磁共振成像
束腰征在诊断大型垂体腺瘤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大型垂体腺瘤束腰征的特点及其对诊断大型垂体腺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鞍区肿瘤的MRI,其中大型垂体腺瘤65例,颅咽管瘤40例,脑膜瘤35例。观察其是否具有束腰征、束腰征特征及是否侵犯海绵窦,采用χ2检验两个率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56例大型垂体腺瘤具有束腰征,且100%均侵犯海绵窦。2例颅咽管瘤和1例鞍区脑膜瘤可见束腰征,但未见侵犯海绵窦。93.8%大型垂体腺瘤侵犯海绵窦,颅咽管瘤及脑膜瘤侵犯海绵窦的概率分别是2.5%、20%。结论:束腰征可作为诊断大型垂体腺瘤的重要依据,大型垂体腺瘤比其它鞍区肿瘤更易侵犯海绵窦。
覃杰孟晓春陈少琼邓星河单鸿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大型垂体腺瘤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的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特点。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我院共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P患者术前接受多层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XGP的多层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5例患者全部为单肾受累,左肾2例,右肾3例。CT表现分两型:(1)全肾弥漫性病变3例,全部合并肾结石及中-重度肾积水,表现为患肾肾盂肾盏显著扩张,腔壁增厚,并不均匀延迟强化;肾盏周围见串珠状低密度区,病理为多发微小脓肿;3例均见病灶内斑点或斑片状脂肪密度区,肾周脂肪间隙模糊及肾周筋膜增厚;1例腰大肌、竖脊肌及腹壁脓肿形成。(2)肾脏局灶性病变2例,1例为单发囊性低密度灶,夹杂斑片状脂肪密度区,壁薄,多期增强扫描囊壁呈延迟强化,囊腔无强化,囊壁周围散在蜂窝状低密度区,病理为微小脓肿;1例为单发囊性混杂密度灶,夹杂斑片状脂肪密度区,壁薄,多期增强扫描无强化。2例患者病灶周围肾周筋膜增厚,但均未发现结石征象。结论 CT能准确评价XGP肾脏受累程度及肾外炎性病变的浸润范围,肾结石、肾积水基础上病变区低密度脂肪沉积及肾盏周围肾实质内串珠状微小脓肿高度提示该病诊断。
方圆孟晓春覃杰谢斯栋郭月飞全力谢佩怡单鸿
脾脏淋巴瘤的CT/MRI诊断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脾脏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脾脏淋巴瘤6例,其中4例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2例患者行MRI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分析此6例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 6例患者脾脏不同程度增大,CT平扫时多为低密度灶,MRI为T1WI双回波序列低信号,T2WI压脂序列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动脉期病灶轻度均匀/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稍减退,各期的强化均低于同层面的脾脏实质的强化程度,不均匀强化者病灶内见片状无强化区。其中脾脏淋巴瘤累及肝脏3例,累及胃2例,累及淋巴结5例。脾脏小B细胞淋巴瘤多形成弥漫浸润型或栗粒结节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多形成单发巨块型。结论 CT及MRI影像学方法,在病理诊断之前,对鉴别脾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及高度提示脾脏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谢佩怡孟晓春覃杰全力朱康顺
关键词:淋巴瘤脾脏断层摄影
CT诊断肝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菌病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菌病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确诊为IPA的肝移植患者胸部CT表现。结果21例(84.00%)IPA表现为肿块样实变,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在肿块样实变的病例中合并有其他类型病灶,其中空洞18例、晕轮征14例、空气半月征8例。4例(16.00%)表现为斑片、大片实变影,无肿块样实变及空洞。25例(100%)IPA患者肺内病灶为多发。结论肝移植术后肺内出现肿块样实变合并空洞、空气半月征及晕轮征等多种形态病灶高度提示IPA。
覃杰王晓红邓星河安玉玲单鸿
关键词:肝移植真菌性感染X线计算机
320排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320排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及分析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行320排CT血管造影(CTA)和冠状动脉造影的11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清内皮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320排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根据CT值将对斑块分为易损斑块及非易损斑块:易损斑块CT值<50 Hu,非易损斑块≥50 Hu。分析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 320排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的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91.4%,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94.8%。易损斑块组和非易损斑块组的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单/双/多支病变例数、MMP-9、IL-6、hs-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性别、高血压病、吸烟、年龄、总胆固醇(TC)、LDL-C、HDL、TC/HDL、内皮素-1和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升高(P=0.0215,OR=2.33,95%CI 1.13~4.79)、hs-CRP升高(P=0.0008,OR=4.32,95%CI 1.84~10.15)和不稳定型心绞痛(P=0.0339,OR=4.33,95%CI1.12~16.77)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20排CT可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MMP-9、hs-CRP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覃杰李德玲项毅帆陈彪梁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易损斑块
肝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菌病的CT及临床表现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CT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25例确诊为IPA的肝移植患者胸部CT及临床表现。结果 21例(84.00%)IPA表现为肿块样实变,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在肿块样实变的病例中合并其他类型病灶,其中空洞18例,晕轮征14例,空气半月征8例。4例(16.00%)表现为斑片、大片实变影,无肿块样实变及空洞。25例(100%)IPA患者肺内病灶为多发。经抗真菌治疗后,18例较前好转,4例未见明显变化,3例较前进展。因侵袭性肺曲菌病死亡3例。IPA平均发生时间为肝移植术后31 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19/25)。25例在诊断为IPA时均无低白细胞血症。结论肝移植术后肺内出现肿块样实变合并空洞、空气半月征及晕轮征等多种形态病灶高度提示IPA。
陈颖峰刘朝晖覃杰
关键词:肝移植真菌性感染X线摄影X线计算机
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CT表现与解剖基础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CT表现及解剖。结果增强CT及术后大体标本均显示6例(100%)粗大异常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左侧,异常动脉直径约为12 mm,6例(100%)左下肺动脉在背段动脉起始远侧缺如。6例(100%)CT表现左肺下叶基底段呈毛玻璃影伴体积缩小,其大体标本切面见多个扩张血管,镜下肺组织部分区域见大小不等厚壁血管,肺泡腔内有多量含铁血黄素,间质内见血管扩张、充血及灶性出血。结论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CT表现可反映其解剖基础,CT增强扫描可确诊该病。
石健强骆众星郭宁覃杰
关键词:血管畸形
320排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一个心动周期内冠状动脉成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功率、辐射剂量、成像质量和诊断结果,探讨低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对本院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min的500例病例依次分别采用了前瞻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组).根据Frank J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将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分为1分(不可评价)、2分(可接受)、3分(好)、4分(优秀).评价两组成像的成功率、射线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 P组和R组检查成功率均为100%.P组和R组平均射线剂量为(3.28±1)mSv、(14.36±2.3)mSv,P组平均射线剂量较R组降低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和R组各有3750(15×250)个冠脉节段,P组和R组冠脉节段管径太小(<1.5 mm)难于评估分别占3.49%(131/3750)、3.78%(142/3750),可评估占96.51%(3619/3750)、96.12%(3608/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4分(优秀)图像分别为95.09%、95.23%,3分图像为1.09%、0.74%,2分图像为0.32%、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3分图像均为运动伪影,无阶梯伪影及1分(不可评价)图像.P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为86.49%、98.70%、88.89%、98.38%,R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为83.87%.,98.74%,89.65%,97.9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率稳定在65次/min以下的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可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达到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覃杰刘凌云张建生方圆钱孝贤朱洁明单鸿
关键词:门控血池显像
^(131)I标记的肝癌核酸纳米火车的制备及生物分布研究
2023年
【目的】构建^(131)I标记的肝癌核酸纳米火车(NT),并探讨其作为肝癌靶向新型核素载体的可能性。【方法】三条核酸短链经退火处理后自组装形成核酸长链并采用氯胺T法进行放射性碘标记得到^(131)I-NT,纸层析法测纳米粒子的标记率及放射化学纯度,检测标记产物在不同温度(4℃、室温)及不同的储存溶剂(PBS、纯血清)中的体外稳定性。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肝癌细胞对纳米粒子的特异性摄取情况,分别测定^(131)I-NT与人肝癌细胞HepG2、正常肝细胞L02结合后细胞的放射性摄取率。通过尾静脉注射^(131)I-NT至HepG2荷瘤小鼠体内,进行生物分布研究。【结果】^(131)I-NT标记率为(93.05±0.74)%,纯化后放化纯度为(98.35±0.32)%。4℃储存条件下,标记产物在PBS和纯血清中24 h后的放化纯度分别为(92.77±0.04)%、(89.43±0.2)%。^(131)I-NT分别与两种细胞孵育2 h后,HepG2细胞的放射性摄取率明显高于L02细胞。尾静脉注射^(131)I-NT后,荷瘤小鼠体内30 min、1 h、2 h肿瘤部位每克组织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4.90±0.55)%ID/g、(10.12±0.32)%ID/g、(4.25±0.31)%ID/g,T/M比值相应为7.33±2.04、36.54±12.72、44.93±7.90。【结论】成功构建了^(131)I标记的长链核酸纳米火车,具有较好体外稳定性,对HepG2细胞及HepG2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具有较高的靶向性,显示^(131)I-NT可能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靶向人肝癌的核素载体,为肝癌靶向核素诊疗提供新思路。
林雪许杰华段亚妮朱雁秋储圆圆刘明明覃杰
关键词:肝癌适配体放射性碘标记生物分布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