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才新

作品数:12 被引量:127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育种
  • 4篇杂交
  • 4篇杂交育种
  • 4篇RAPD技术
  • 3篇双孢蘑菇
  • 3篇香菇
  • 3篇蘑菇
  • 3篇金针菇
  • 3篇菌株
  • 3篇RAPD
  • 3篇RAPD分析
  • 2篇同工酶
  • 2篇培养基
  • 2篇酯酶
  • 2篇酯酶同工酶
  • 2篇柳松菇
  • 2篇酶同工酶
  • 2篇聚类分析
  • 2篇菌丝
  • 2篇菌丝体

机构

  • 8篇上海市农业科...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2篇詹才新
  • 8篇凌霞芬
  • 6篇严培兰
  • 5篇陈明杰
  • 5篇谭琦
  • 5篇贺冬梅
  • 4篇潘迎捷
  • 3篇杨新美
  • 3篇王南
  • 3篇郭倩
  • 3篇朱兰宝
  • 1篇汪昭月
  • 1篇高红亮
  • 1篇冯志勇
  • 1篇郭力刚
  • 1篇贺冬梅

传媒

  • 6篇食用菌学报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食用菌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5
  • 1篇199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地理环境下柳松菇菌株亲缘关系的分析被引量:22
1999年
选用14 个柳松菇野生菌株(其中,来自中国6 株,源于希腊6株,源于法国、印度各1株),利用RAPD 技术进行遗传差异测定。20 个随机引物中有11 个引物共扩增出96 条DNA 条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希腊的6 个菌株遗传差异较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系数> 90% ,与法国的菌株亲缘关系也较近,相似系数在70% 左右。我国6 个野生种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相似系数为30% ~85% ,而与国外菌株的遗传相似性仅20% 强。
谭琦严培兰詹才新郭力刚王南贺冬梅凌霞芬陈明杰潘迎捷
关键词:柳松菇菌株RAPD
香菇高温品种选育初报被引量:2
1998年
我国的香菇产区主要分布在江南各省,这些地区在夏季可以正常收获香菇的区域不多,形成了夏季栽培香菇难进行的观念。随着人们对香菇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夏季对香菇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选育适合夏季栽培的香菇品种显得十分必要。我们通过试验选育出了一些比较适合高温栽培的香菇品种,并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产生了许多新组合。对这些组合进一步的试验,从中选出了19个香菇菌株和3个常规品种进行了反季节栽培,试图从中能筛选出一些质优、高产的高温型品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三个常规当家品种为武香、苏香、香26和19个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的菌株。 1.2 培养基 78%木屑,20%麸皮,1%石膏,1%糖。 1.3 试验方法 采用15×50×0.05cm聚乙烯筒袋,每袋装湿料1.5kg。
严培兰谭琦陈明杰汪昭月冯志勇郭倩凌霞芬贺冬梅詹才新刘得云
关键词:香菇高温
双孢蘑菇性亲和性相关分子标记的初步筛选被引量:16
2002年
以传统的形态 ,生理生化分析和最新的DCS -PDMA性亲和性测定方法为基础 ,结合群体分离分析和RAPD技术对来源于同一双孢蘑菇异核体菌株的 12个不育同核原生质体个体进行分析 ,筛选与性亲和性相关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的 12个不育同核原生质体个体被分成两大类性亲和性类型 ,其中一类 (A+ )包括不育同核原生质体个体B、C、D、E、F、G、H、I、J、L ,另一类 (A-)则仅仅包括不育同核原生质体个体K和M ,同时筛选到一个与性亲和性相关的分子标记OPA16 150 0 。从而为间接地利用双孢蘑菇本身特有的交配型作标记来指导杂交育种工作和进一步将其性亲和性基因定位分离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詹才新凌霞芬杨家林
关键词:双孢蘑菇杂交育种
不同培养基上香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同工酶分析技术,能反映个体在细胞代谢水平上的变化,不仅分辨率较高,而且简便、快速,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所以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对不同种属、同种不同菌株分类和鉴别,以及选取亲本和鉴别,并对某一菌株的产量高低、朵形和温型等,也都具有可能的预见性.酯酶同工酶在食用菌个体内具有较好的相对稳定性、个体发育阶段特异性及同一个体不同组织部位特异性(Chang等,1978),因此可作为食用菌种质资源研究最有效的生化分析指标之一.但是,这种指标会受到不同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培养菌丝体的条件、菌龄等,而造成一定偏差.本文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香菇菌丝体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会造成香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谱产生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培养基以不同组分和比例配制有关.由于底物及诱导物的组成或浓度不同,造成菌丝代谢活动不同,代谢产物和反应速度不同,诱导酯酶构型不同,酶的活性也不同,致使酯酶同工酶带数和深浅不同.根据本研究结果,今后利用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进行食用菌菌株分类或鉴别时,实验材料必须以同样的条件获得,培养基成分和浓度要一致.
贺冬梅陈明杰谭琦郭倩凌霞芬严培兰詹才新潘迎捷
关键词:香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
遗传距离测定在金针菇杂交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4
1995年
本文运用RAPD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9个金针菇菌株的遗传距离测定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根据RAPD分析结果所估算的遗传距离将供试菌株分为3大类,按照亲本的遗传距离对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进行了预测。实际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产量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类内杂交组合大部分为低产组合,遗传距离较大的类间杂交组合杂种优势较强。因此,在分子水平上所估测的遗传距离不但能准确地反映亲本菌株间的遗传差异,并可以作为食用菌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遗传参数.
詹才新朱兰宝杨新美
关键词:金针菇RAPD分析杂交育种
双孢蘑菇菌落形态和产质量性状间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1997年
本文以单一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同一子实体上不同菌落形态的单孢分离物为材料,研究双孢蘑菇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菌落形态和子实体产质量性状间关系,探讨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同一子实体上菌落形态不同的单孢分离物间及其与出发菌株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菌落形态和子实体产质量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为双孢蘑菇菌种的遗传改良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詹才新凌霞芬
关键词:双孢蘑菇菌落形态
从DNA水平上分析不同地区柳松菇菌株的遗传差异被引量:2
1998年
本文共选用了14个柳松菇野生种,其中6个来自中国,6个来源于希腊,法国、印度各收集1株,利用RAPD技术进行遗传差异测定.20个随机引物中有11个引物共扩增出96条DNA条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希腊的6个柳松菇菌株遗传差异较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系数在90%以上,与法国的菌株亲缘关系也较近,相似系数在70%左右.我国的柳松菇野生资源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6个野生种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在30%~85%之间,而与国外菌株的遗传相似性仅有20%多.
谭琦严培兰詹才新郭立钢王南贺冬梅凌霞芬陈明杰潘迎捷
关键词:柳松菇RAPD
RAPD技术在金针菇菌株鉴别的应用被引量:15
1995年
用20个随机引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金针菇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中,有6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每个引物对不同菌株扩增出现的DNA片段数目,少则没有,多达ll条,平均为5条,DNA片段从0.4kb到3.38kb;并且不同的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带谱不同,差异较大,这6个引物对16个金针菇菌株共扩增出84条DNA片段带。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对16个菌株两两相似系数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谱,可分为四大类,能直观准确地揭示菌株间的差异,并加以鉴别。因此,RAPD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地鉴别菌株的方法。
詹才新朱兰宝杨新美
关键词:金针菇RAPD聚类分析
不同培养基对香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的影响被引量:9
1998年
本文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香菇菌丝体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会导致香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酶谱产生差异。
贺冬梅陈明杰谭琦郭倩凌霞芬王南严培兰詹才新潘迎捷
关键词:培养基香菇酯酶同工酶
中国主栽双孢蘑菇菌株的DNA多态性被引量:28
1998年
本文以中国双孢蘑菇不同主栽产区的9个具代表性的双孢蘑菇菌株为材料,用20个随机引物对其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中,有15个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每个引物对不同菌株扩增出的DNA片段数目各不相同,而且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带谱也不同,差异较大。这15个引物对供试菌株总共扩增出168条DNA片段,其中最大的片段可达6.77kb,最小的DNA片段仪有0.31kb。同时,比较了供试菌株两两间的遗传相似性,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不大,其相似系数从0.6891到1.0000,而平均相似系数仅为0.8500,表明供试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变异不丰富。另外,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对供试菌株相似系数两两间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树状图谱,直观准确地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当相似系数为77%时,所有供试菌株都被聚为一大类,说明我国主栽双孢蘑菇菌株的遗传基础较狭窄,可能来源于同一品系,这为进一步开展双孢蘑菇菌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詹才新张引芳凌霞芬贺冬梅严培兰高红亮
关键词:双孢蘑菇DNA多态性RAPD分析聚类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