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慧男

作品数:10 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盐碱
  • 4篇盐碱地
  • 4篇植物
  • 4篇土壤
  • 4篇碱地
  • 3篇盐碱土
  • 3篇碱土
  • 3篇改良剂
  • 2篇盐碱地改良
  • 2篇酸酐
  • 2篇土壤改良
  • 2篇种子
  • 2篇马来酸酐
  • 2篇C4
  • 1篇代谢产物
  • 1篇盐碱地土壤
  • 1篇盐碱土改良
  • 1篇盐碱胁迫
  • 1篇盐量
  • 1篇杨树

机构

  • 9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0篇许慧男
  • 9篇王文杰
  • 9篇祖元刚
  • 7篇于兴洋
  • 5篇关宇
  • 4篇贺海升
  • 3篇王莹
  • 2篇朱虹
  • 2篇赵修华
  • 2篇杨磊
  • 2篇郑广宇
  • 1篇张衷华
  • 1篇孙伟
  • 1篇邱岭
  • 1篇杨逢建
  • 1篇李冉
  • 1篇李文馨
  • 1篇王宇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3篇植物研究
  • 1篇林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度盐碱地改良措施对土壤特性和不同植物光合、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研究了重度盐碱地改良对土壤特征及不同植物光合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实施不同改良措施后,土壤特性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壤总孔隙度比对照(盐碱裸地)提高5%~20%;田间持水量比对照提高3%~13%;土壤容重由对照的1.2~1.4g.cm-3降到0.7~1.0g.cm-3;土壤紧实度由对照的2000~2500kPa降低到500~1000kPa;土壤毛细管上升高度和土壤透水速率也高于对照;土壤电导率平均降低了1288μs.cm-1;土壤pH值平均降低1.5左右;浅槽改良和深槽改良后碱解氮分别提高了50%和100%;浅槽改良和深槽改良后土壤CO2浓度达到2500~3500和3000~3500μL.L-1;深槽改良使得土壤深层氧气浓度下降到17%左右。改良后种植的植物光合能力方面也有不同提高,其中甘草、甜玉米和偃柏等经深槽改良处理后比对照提高2.5~12μmol.m-2.s-1。不同植物经过处理后在生物量方面明显提高,其中甜玉米、白菜、萝卜和偃柏等深槽改良处理明显高于其客土覆盖处理,我们的研究表明大规模盐碱地改良后种植品种选择应该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其土壤特性和植物适应性。
于兴洋王文杰杨逢建许慧男李冉邱岭王莹祖元刚
关键词:土壤特征植物生长
树皮土基质和降盐碱剂对盐碱土的改良效应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改良基质(树皮土基质)和降盐碱剂马来酸酐(HPMA)对盐碱土进行改良,在盐碱土+HPMA(处理1),盐碱土与树皮土基质配比为4∶1+HPMA(处理2),2∶1+HPMA(处理3),1∶1+HPMA(处理4)等不同基质上种植不同植物(亚麻、高粱),观察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植物的生长及生理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过改良后的盐碱土的pH值和电导率表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最佳效果是pH值降低1.7个单位(对照的盐碱土pH值为10.5,处理4的pH值降低为8.8),较接近对照壤土的pH值(8.3)。改良后的盐碱土(处理4)电导率(481.4μS·cm-1)与对照盐碱土的电导率(614.5μS·cm-1)相比较,减低21.7%。各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表现不同程度的提高。2)虽然不同植物对于不同改良措施的反应不尽相同,但各改良土壤上不同植物的生长高度均得到提高。3)根据对试验植物在不同处理的生理代谢产物含量(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分析表明:各改良土壤上随着树皮土基质在盐碱土中比例的增加,植物可溶性糖含量也在逐渐增加,植物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表明树皮土基质对盐碱土有良好的改良效果,改良措施使植物受胁迫程度降低。从改良程度上看,加入树皮土基质越多,植物生长越好,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在盐碱土中加入HPMA的同时添加1/4的树皮土基质已经使盐碱土的理化特性得到显著改善。
朱虹王文杰祖元刚贺海升关宇许慧男于兴洋
关键词:盐碱土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
菊科几种入侵和非入侵植物种子需光发芽特性差异被引量:31
2010年
对入侵菊科植物(假苍耳、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以及非入侵菊科植物(扫帚梅、天人菊、金鸡菊、麦秆菊、翠菊、黑心菊)对比研究发现,入侵组种子往往是需光发芽,即有光条件下平均高出无光条件发芽率40%(P<0.01),而非入侵组的需光发芽特性不明显,即有光和无光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P>0.05)。以入侵植物假苍耳为例对其种子需光发芽的特性研究发现:红光有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萌发率为62%),而蓝光起到相反的作用(萌发率37%);当以全光的25%照射种子时,最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萌发率59%),更高的光强抑制种子萌发(100%光强时,发芽率为21%)。适宜浓度水杨酸SA处理(0.01mmol/L)可以起到与光照类似的效果而促进种子萌发(提高30%发芽率),而PEG和低温处理对其不存在显著影响,说明这种需光发芽的机理可能与SA处理影响种子萌发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证实了入侵和非入侵菊科植物之间确实存在需光发芽的差异,其生理生化差异及是否有利于入侵植物的快速入侵需深入研究。
许慧男王文杰于兴洋贺海升关宇祖元刚
关键词:PEG处理水杨酸处理
盐碱地土壤改良剂施用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3
2008年
我国是盐碱地大国,如何改良盐碱地一直是研究热点。选择17种盐碱地改良剂施加于重度盐碱土,以白菜种子萌发指标和改良土壤电导率及pH值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适宜盐碱地改良的土壤改良剂及其比例配比,为盐碱地治理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对照盐碱土相比,11种有效改良剂(聚马来酸酐、石膏、羟基乙叉二膦酸、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多氨基多醚基甲叉膦酸、聚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氨基三甲叉膦酸、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多元共聚、聚丙烯酸、木炭、双1,6-亚己基三胺五甲叉膦酸)不仅使白菜种子发芽,对降低pH有显著作用,对电导率降低影响不明显;其中聚马来酸酐(HPMA)的改良效果最佳,种子发芽各项指标均较高,具有较强的种子生活力,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活力指标分别达到72.5%,36.2,1.2;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土壤pH值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土壤电导率无关(p>0.05),从而说明不同土壤改良剂的效果主要显现在调节pH的功能上。(2)在施加钙源石膏辅助下,9种改良剂(聚马来酸酐,聚丙烯酸,木炭,木醋液,乙二胺四乙酸,732型阳离子交换吸附树脂(H+型),柠檬酸,柠檬酸钙,氨三乙酸)改良效果有明显提升,改良剂改良后的盐碱土在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有所上升,说明外施钙源有助于其它改良剂效果的发挥。(3)不同浓度梯度筛选中,42.8L/m3聚马来酸酐、25kg/m3石膏改良效果最佳,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电导率和pH值,改良后盐碱土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接近壤土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等各项指标,但二者单独施用改良盐碱土其发芽率高于二者混合施用的发芽率,不存在协同效应,故二者不宜混合施用。同时,野外进行改良应该考虑多次少量施用或增加改良剂浓度的方法来增强�
贺海升王文杰朱虹祖元刚张衷华关宇许慧男于兴洋
关键词:盐碱土改良土壤改良剂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
树枝与叶片绿色组织C4酶相关光合特性差异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来固定空气中的CO2,形成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有机物。通常来讲,绿色叶片是进行这一过程的主要场所,已经为众人所熟识。占有林木生物量较大比例的树枝,甚至树干内存在的大量绿色组织,其光合作用是否与叶片存在差...
许慧男
关键词:光合特性盐碱胁迫
文献传递
施加改良剂对重度盐碱地土壤盐碱动态及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7
2009年
为了探索内陆重度盐碱地的改良新方法,实验通过聚合有机酸(聚马来酸酐和聚丙烯酸)作为降盐碱剂,采用阻盐碱层、表土成膜剂以及土壤孔隙改善剂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庆市典型内陆盐碱土进行了改良实验,并在改良后的土壤及对照样地上种植不同植物——白菜、萝卜、菠菜、豚草和长春花,评价改良效果。结果发现:(1)通过施加降盐碱剂、阻盐碱剂及土壤孔隙剂,土壤的pH值和含盐量均有明显降低,下降幅度分别为pH:0.8~1.2、含盐量:0.2%~0.5%,而且表层改良效果优于深层;(2)在上述改良基础上施用表土成膜剂,使得土壤深层与表层盐碱运动减慢,即表层盐碱更低而深层更高,有利于保持表层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3)2种聚合有机物比较来看,聚马来酸酐的改良效果好于聚丙烯酸;(4)从5种植物的生长状况来看,施用上述改良剂后较对照能够明显提高作物成活以及生长,特别是改良早期5种植物均呈现明显的生长趋势,而在后期存在生长力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大面积改良过程中需要考虑连续多次施加降盐碱剂以增强效果。
王文杰关宇祖元刚赵修华杨磊许慧男于兴洋
关键词:盐碱土含盐量聚马来酸酐
3种C_3木本植物绿色组织C_4酶活性、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对3种C3木本植物丁香(Syringa meyeri)、杨树(Populus alba)、落叶松(Larix gmelinii)叶片和树枝绿色组织相关指标分析发现:3种植物叶片Chl.a+b含量均显著高于树枝,但是树枝较叶片Chl.a/b比值差异不明显(丁香、落叶松)(p>0.05)或显著高(杨树)(p<0.05)。单位叶绿素内各酶活性显示,丁香树枝PEPC、PEPCK、PPDK、NADP-ME、NADP-MDH酶活性分别是叶片的2.4、4.1、3.2、4.5和1.9倍;杨树树枝分别是叶片的2.1、15、6.3、6.3和2.8;落叶松树枝分别是叶片的6.8、6.3、4.3、4和5.5倍,而单位鲜重内各酶活性显示出的树枝与叶片的差异均小于单位叶绿素的相应结果。种间比较发现,杨树叶片和树枝5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丁香和落叶松。树枝绿色组织内C4酶活性普遍高于相应叶片的事实说明,木质化绿色组织内可能存在C4酶相关的生化过程。丁香与落叶松树枝的电子传递速率、PSⅡ效率大于叶片,杨树叶片的相应值大于树枝,相关分析表明,这种高的C4酶活性并没有显著影响叶绿素荧光参数(p>0.05),显示出树枝绿色组织和C3植物叶片内C4酶对光合影响的复杂性。
王莹王文杰许慧男郑广宇孙伟祖元刚
关键词: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种间差异
施加改良剂对重度盐碱地盐碱动态及杨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3
2009年
如何控制盐碱地继续朝向重度盐碱地发展并恢复森林等植被生态系统是国家科技攻关重点方向,也是内陆碳酸钠型盐碱地改良研究的一个重点,以聚马来酸酐(HPMA)和聚丙烯酸(PAA)两种高分子聚合物配合木焦油、木醋液等为降、阻盐碱剂,对重度盐碱地进行改良,以杨树生长情况以及不同层盐碱动态为指标判断其对重度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HPMA与PAA的比较,土壤改良剂聚马来酸酐(HPMA)在阻盐剂(木醋液+木焦油+少量PAA与碱土形成的阻隔盐碱向表层运输的阻盐碱层)阻隔下,使盐碱地pH与盐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相比pH下降0.93、盐分下降0.78%),杨树生长速率较高(株高生长速度是对照生长速度的2.41倍、基茎长速度是对照生长速度的2.36倍),改良效果显著。土壤改良剂聚丙烯酸(PAA)与碱土混合在阻盐剂阻隔下,pH与盐分变化较小(与对照相比pH下降0.23、盐分下降0.63%),杨树生长速率缓慢(株高生长速度是对照生长速度的1.43倍、基茎长速度是对照生长速度的1.07倍),较聚马来酸酐处理稍差。(2)加覆膜剂与不加覆膜剂对比发现,加覆膜剂后土壤表层pH值降至8.87,而其他土层pH值无明显变化,覆膜剂对盐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土壤深层与浅层之间的盐碱动态,对深层盐分没有明显抑制作用。(3)通过对不同改良方法根际土与远根土对比发现,经HPMA和PAA处理后根际土壤盐分和pH值均较比远根土降低,说明种植杨树能够强化改良剂的效果。
王文杰贺海升祖元刚赵修华杨磊关宇许慧男于兴洋
关键词:盐碱地改良杨树
不同生境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生活史型特征及其与不同器官单宁、黄酮、生物碱含量的关系被引量:17
2008年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白屈菜植物生活史型相关的营养生长(vegetative growth,V)、有性生长(sexual growth,S)和克隆生长(clonal growth,C)的主成分得分及比例进行定量计算,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生活史型特征参数及次生代谢产物单宁含量、黄酮含量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关系,目的是为植物活性成分环境定向诱导培育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不同光照状况的全光照(空地)、70%光照(榆树林内)和40%光照下(白扦林内)的9个样地白屈菜生活史型划分发现,全光照下白屈菜种群生活史型为V0.34S0.41C0.25,为SV生活史型,空地为DE(Disturbed but still Excellent)生境;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的白屈菜生活史型分别可表示为V0.28S0.38C0.34和V0.27S0.40C0.33,均为SC生活史型,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为DF(Disturbed and Fragile)生境。(2)白屈菜植株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含量,空地均低于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生境。各样地白屈菜不同器官单宁含量:叶片(种(根(茎;黄酮含量:种(叶片(根(茎;生物碱含量:叶片(根(茎,各样地白屈菜茎和根的生物碱含量无明显差异,空地白屈菜叶片中生物碱含量低于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白屈菜植株59%~56.7%。(3)白屈菜生活史型与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著的线性关系显示,白屈菜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含量与营养生长和有性生长成负相关,与克隆生长成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较于空地的DE生境,林(榆树和白扦)下的DF生境条件差,使白屈菜向C型转变,同时也促进了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的积累。结果可以为野生植物的人工定向培育中生境选择和目的活性成分定向累积提供基于形态学的评价方法和理论。
王文杰李文馨许慧男祖元刚王宇
关键词:白屈菜生活史型次生代谢产物
盐碱地土壤改良对银中杨叶片、树枝和树皮绿色组织色素和C_4光合酶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在松嫩平原重度盐碱地上,选择通过土壤改良使得盐碱成分降低、结构显著改善的土壤作为处理样地(pH值9.17;电导率388μscm-1;土壤紧实度1170kPa),邻近未改良重度盐碱地为对照样地(pH值10.15;电导率1220μscm-1;土壤紧实度2199kPa),对生长在对照和处理样地上的银中杨不同器官叶绿素和C4光合相关酶研究发现:1)生长在处理样地的银中杨叶片叶绿素a+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未处理,但树枝和树皮绿色组织内这些指标的差异远小于叶片;2)所测定3种C4光合酶结果显示,当以单位鲜重表示时,3种器官以及盐碱化程度对结果影响较小;3)当以单位叶绿素酶活性表示时,不同器官以及盐碱化程度对酶活性影响显著:树皮和树枝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酶(PEPC)活性是叶片的4.4和3.1倍,盐碱地改良使这一差异变成8.6和2.6倍;对照样地内树皮、树枝的苹果酸酶(NADP-ME)活性是叶片的1.7和2.1倍,盐碱地土壤改良使得这一差异达到17.2和6.4倍;与此类似,在对照盐碱地上,树皮和树枝内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活性是叶片的1.7和1.4倍,盐碱地土壤改良使得这一差异变为6.4和13.7倍。上述结果说明,银中杨树干和树枝绿色组织内C4相关酶含量较叶片高出很多,而且受盐碱胁迫程度影响显著,盐碱化程度轻的情况下,这种差异会增大,这些酶的变化可以作为植物响应土壤盐碱程度变化的一种生理生化指示指标。
王文杰许慧男王莹于兴洋郑广宇祖元刚
关键词: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