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旭 作品数:25 被引量:89 H指数:6 供职机构: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过表达对脊髓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过表达对脊髓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腺相关病毒(AAV)构建HO-1过表达载体,运用免疫荧光标记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鉴定原代脊髓神经元,比较正常培养(对照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H2O2(单纯损伤组)、PBS+AAV-EGFP+H2O2(AAV-EGFP组)、PBS+AAV-HO-1+H2O2(AAV-HO-1组)的HO-1、IL-6、TNF-α的蛋白表达与神经凋亡情况。结果HO-1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克隆片段和目的基因的DNA序列完全一致。β-tubulin-Ⅲ标记神经元,DAPI用于核定位呈现蓝色,其他细胞不显色。AAV-HO-1组HO-1蛋白表达比对照组高,单纯损伤组、AAV-EGFP组、AAV-HO-1组IL-6蛋白与TNF-α蛋白表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损伤组、AAV-EGFP组IL-6蛋白与TNF-α蛋白表达比AAV-HO-1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损伤组与AAV-EGFP组比较细胞凋亡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AV-HO-1组的细胞凋亡比单纯损伤组和AAV-EGFP组的细胞凋亡比例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HO-1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后细胞凋亡,对原代大鼠脊髓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起保护作用。 林文平 黄晶 贺旭 陈文凯 吴世龙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 脊髓神经元 基因治疗 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术式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对椎旁肌损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术式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对椎旁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采用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实验组),30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生化全套测量肌酸磷酸激酶含量,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以及矢状面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的其手术时间(52.6±6.1)min、术中出血(73.9±16.7)m L、术后引流量(27.3±5.2)m 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1、3天生化全套测量肌酸磷酸激酶(CK)(263.8±4.0)U/L,(162.6±2.9)U/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2.0±0.7)分、ODI评分(24.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实验组改善(20.2±3.0)°,对照组改善(19.3±1.7)°,椎体复位实验组(42.2±2.8)%,对照组(42.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术后早期相比,具有出血少、对椎旁肌影响小、疼痛缓解快,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 贺旭 马雪峰 刘恺 赵廷虎关键词:椎旁肌 胸腰椎骨折 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早期疗效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31例多发性OVCF的老年患者(106个椎体)行PVP治疗。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1例患者因术中透视不佳未能完成手术,3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30例均随访3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例术后复查CT发现骨水泥椎管少许渗漏,均未见神经压迫症状; 1例出现肋间神经痛,给予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1个月后症状消失; 3例出现骨水泥向椎间隙少许渗漏,6例出现骨水泥向椎旁软组织少许渗漏,术后均未见明显症状。结论 PVP治疗多发性OVCF安全、有效。 贺旭 马鹏飞 马雪峰 刘恺 阮烨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前路减压钛网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前路减压、钛网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运用前路减压、钛网重建治疗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46例。结果本组获随访6~51个月,骨折均获得融合,术后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改善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运用前路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充分减压,脊髓神经功能可获得良好恢复。 易小波 胡鑫华 王洪 陈晓东 任志宏 蔺福辉 贺旭关键词:胸腰椎 骨折 脊髓损伤 钛网 球囊辅助复位伤椎植骨经肌间隙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球囊辅助复位伤椎植骨经肌间隙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球囊辅助复位伤椎植骨经肌间隙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患者29例,男23例、女6例。年龄21~55岁,中位数39岁。损伤椎体位于T128例、L112例、L25例、L32例、L42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6周,中位数4周。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纠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0~130 min,中位数98 min。术中出血量100~150 m L,中位数125 m L。住院时间7~12 d,中位数9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由术前23.4°±1.9°降至6.8°±1.7°、7.2°±1.1°,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42.5±2.1)%升至(92.7±2.3)%、(91.8±1.5)%,伤椎后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由术前(87.7±2.0)%升至(96.5±1.8)%、(95.6±2.1)%。1例球囊复位失败,后期行后路原位椎体融合固定术治疗;1例术后遗留腰背部疼痛,未做特殊处理。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球囊辅助复位伤椎植骨经肌间隙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创伤小,手术和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雪峰 贺旭 刘恺 马鹏飞 阮烨 易小波关键词:腰椎 内固定器 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单节段椎间重建融合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腰椎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单节段椎间重建融合短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24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 贺旭关键词:椎体间融合术 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3年 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也是骨科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工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指定方向分化,从而获得患者所需要的组织类型,例如透明软骨,已成为修复软骨缺损最有潜力的方法。然而MSCs的成软骨分化受多种因素的调节,例如培养基补充物、三维支架、机械刺激、氧浓度、共培养系统,充分了解各个因素如何影响干细胞命运,能让我们更有效且可预测地进行成软骨诱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诸多学者发现的MSCs成软骨诱导的有利因素,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于庆贺 贺旭 林文平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组织工程 胸腰椎病变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多椎体胸腰椎病变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对16例3个以上椎体异常的患者进行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局麻下先后采用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在严密监测下依次向各病变椎... 贺旭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采用经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男19例,女5例;年龄24~53岁,平均38.3岁。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并行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片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9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20mL。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其中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植骨均获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固定节段椎体间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伤椎Cobb角矫正为15°~28°,平均21.7,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短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减压彻底及脊柱三柱即刻稳定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易小波 任志宏 王洪 蔺福辉 胡鑫华 陈晓东 贺旭关键词:胸椎 腰椎 骨折 椎弓根 Wiltse入路联合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技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2016年 探讨 Wiltse 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技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 年 5 月-2014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患者 63 例,男 41 例,女 22 例;其中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椎间盘突出症 51 例,退行性腰椎滑脱不稳症 12 例。本组单节段融合固定 46 例,双节段融合固定 14 例,三节段融合固定 3 例。其中 L4/5 39 节、L5/S121 节、L3/4 3 节,均采用后正中皮肤切口椎旁双侧肌间隙入路行 TLIF 手术。全部采用 Stryker AVSTM TL PEEK Cage 融合结合椎弓根钉固定。采用 JOA(29 分法)功能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 1 年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结果:随访时间12~18 个月,平均 14 个月。患者脑脊液漏 2 例、无神经根损伤。术前 JOA 评分为(13.91±1.44)分,术后 1 年 JOA 评分为 23.70±1.33 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根据改善率评估临床效果,其中优 56 例、良 5 例、可 2 例。结论:Wiltse 入路联合 TLIF 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具有损伤小,疗效好的特点。 贺旭 马雪峰 刘恺关键词:WILTSE 入路 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