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连华 作品数:46 被引量:378 H指数:12 供职机构: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深圳市食源性金葡菌的耐药趋势及携带肠毒素监测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耐药趋势及携带肠毒素状况,为临床用药、防控金葡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自深圳市食品污染物监测及食物中毒样本检出的菌株,均按GB/T4789.10—2008对其进行生化鉴定确定。按NCCLS(2006版)进行K—B法药敏试验,同时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用全自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仪进行金葡菌肠毒素的检测。结果从185株中检测到9株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菌株;对红霉素等3种药物的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对利福平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呈现波动状态。食品来源的菌株与食物中毒来源的菌株对头孢西丁等4种药物的耐药率有显著性差异。食品污染物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金葡菌肠毒素阳性率分别为49.4%和81.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食源性金葡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普遍具有多重耐药。食物中毒来源的金葡菌产毒率和耐药率高于食品污染物来源的菌株。 王冰 林一曼 冼慧霞 贺连华 扈庆华 石晓路 黄妙淑 李丹 林世平关键词:药敏试验 肠毒素 耐药 深圳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污染状况,并评价不同方法的检测效果。方法分别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和荧光PCR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及检出鉴定。结果从178份样品中检出3份(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为1.68%。结论深圳市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污染的危险,需加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监测。用传统方法结合荧光PCR方法能提高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吴平芳 贺连华 王冰 石晓路 扈庆华关键词:李斯特氏菌 细菌污染 食品卫生 菌种 日本血吸虫感染者尿液中特异性IgG及亚类的检测 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者尿液中特异性循环抗体在日本血吸虫诊断上的应用。 方法 采集粪检确诊的日本血吸虫患者尿液 ,ELISA法测定尿液中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G及亚类 (IgG1,IgG2 ,IgG3 )抗体 ;同时肝吸虫阳性患者尿液作为考核交叉反应样本 ,无寄生虫感染者尿液作为阴性对照。 结果 粪检阳性日本血吸虫患者尿液中抗日本血吸虫IgG抗体的检出率为 81 0 % (17/ 2 1) ,其中IgG1为 81 0 % (17/ 2 1) ,IgG2 为 19 0 % (4 / 2 1) ,IgG3 为 2 3 8%(5 / 2 1) ,肝吸虫患者尿液中IgG1抗体与日本血吸虫抗原有 2 5 0 % (2 / 8)的交叉反应 ,IgG2 和IgG3 均未发生交叉反应。 结论 日本血吸虫患者尿液中存在抗日本血吸虫的特异性循环抗体 ,肝吸虫患者尿液中的IgG1抗体与日本血吸虫抗原有一定的交叉反应 ,但IgG2 和IgG3 无交叉反应现象 ,提示尿液中的IgG抗体可以作为血吸虫感染的诊断 ,尿液中的IgG2 和IgG3 张仁利 贺连华 吴平芳 吴少庭 高世同 黄达娜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感染 尿液 特异性IGG 亚类 深圳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调查与预防 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近年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病原菌的种类、特点和趋势,为检测和预防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对深圳市2003-2005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致病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a中报告的6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依次是以副溶血弧菌(39.7%)、变形杆菌(15.9)、沙门菌(12.7)、金黄色葡萄球菌(11.1%)、蜡样芽胞杆菌(3.2%)为主要致病菌。结论深圳市为沿海城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以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为主,今后在对食品污染监测时,可重点监测上述致病菌,开发快速检测方法,这样可为预防、处理和治疗食物中毒赢得时间,确保食物中毒病人及时得到治疗,保障病人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吴平芳 石晓路 扈庆华 王冰 贺连华 刘涛 陈妙玲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熔解曲线分子分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熔解曲线分子分型体系,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快速溯源。方法根据文献合成金黄色葡萄球菌 VNTR 位点的相应引物,用于检测已知 PFGE 型别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从中筛选出4个分辨力较高的位点。在此基础上建立熔解曲线分子分型体系,检测59株分离自食物中毒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熔解曲线分子分型体系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其批内重复性实验的标准差(s)为0.03~0.05℃,批间重复性实验的 s 为0.04~0.06℃,日间重复性实验的 s 为0.04~0.06℃。同时,熔解曲线分子分型体系能将5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19个型别,包括11个流行克隆和8个散发克隆,Sim-pon 相关系数为0.9164。结论建立的体系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快速溯源和筛查。 王冰 李迎慧 扈庆华 林一曼 石晓路 邱亚群 贺连华 陈妙玲 吴平芳 许舒乐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熔解曲线 分子分型 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快速检测产单核李斯特菌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检测产单核李斯特菌(LMO)的快速方法,应用于食品中LMO的污染状况调查及食物中毒快速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LMO hly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检测体系,应用于食品中LMO检测。结果: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反应体系DNA灵敏度为110 fg,菌液灵敏度为99 cfu/m l或4 cfu/PCR反应体系,无交叉反应。以此反应体系检测28株LMO,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上述方法可将检测时间由原来的至少4 d缩短至1 d。对228份食品进行LMO检测,8份增菌液LMO实时荧光PCR阳性,其中6份LMO细菌培养阳性。结论: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反应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提高LMO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可应用于LMO食品污染状况调查及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 王冰 扈庆华 石晓路 李庆阁 郑琳琳 林一曼 贺连华 张顺祥关键词:产单核李斯特菌 实时PCR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检测及耐药性 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了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产肠毒素的情况,对食物中毒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1997年美国NCCLS药敏试验(纸片法)方法进行,用反向被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肠毒素。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外,对其余10种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总检出率为38%,其中A型为25%,C型为12.5%,其次为D型为5%,E型为2.5%,B型未检出。结论检测食物中毒及食品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应考虑肠毒素的检测;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应建立在体外药敏试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贺连华 王瑞端 陈妙玲 刘涛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耐药性 深圳市2010年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0年食品中分离的23株沙门菌对2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了解其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沙门菌对目前临床常用的美罗培南、头孢噻肟和左氧氟沙星等敏感... 林爱红 梁焯南 贺连华 吴平芳 陈妙玲 谭丽 唐屹君 林一曼文献传递 带组氨酸标签的癌蛋白SET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为研究三氯乙烯诱导的差异蛋白SET在肝细胞L-02中的相互作用,构建了癌蛋白SET和His标签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ET-His。方法从L-02肝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扩增SET-His基因并进行双酶切,序列纯化后定向克隆至pcDNA3.1/zeo(+)载体,阳性克隆载体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克隆载体瞬时转染入L-02肝细胞,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ET-His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利用RT-PCR从L-02细胞总RNA中成功克隆出SET基因,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pcDNA3.1(+)/SET-His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表明,SET-His融合蛋白在肝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结论该结果为研究SET蛋白相互作用以及三氯乙烯致机体损伤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陈谋通 刘建军 杨汝德 何浩伟 蒋英芝 贺连华关键词:三氯乙烯 组氨酸标签 深圳市酒店三文鱼和北极贝生食中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酒店、日韩料理餐厅冰鲜海产品(三文鱼、北极贝)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预防病原微生物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酒店、日韩料理餐厅、超市商场等冰鲜海产品共168份,依照国家标准方法和荧光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168份样品中共检出不合格大肠菌群101份,阳性率为60.12%;菌落总数29份,阳性率为17.26%;致病菌: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份,阳性率为2.98%;金黄色葡萄菌38份,阳性率为22.6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致病菌未检出。结论冰鲜海产品三文鱼和北极贝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相当严重,各部门要加强监管监测,积极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减少食原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危险。 吴平芳 贺连华 石晓路 扈庆华 王冰 冼慧霞 陈妙玲关键词: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