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佳正

作品数:15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甲状腺
  • 5篇肿瘤
  • 3篇手术
  • 3篇腺癌
  • 3篇腺肿瘤
  • 3篇基因
  • 2篇原癌基因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清扫术
  • 2篇外科
  • 2篇腺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清扫
  • 2篇淋巴结清扫术
  • 2篇颈淋巴
  • 2篇颈淋巴结
  • 2篇颈淋巴结清扫

机构

  • 14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赵佳正
  • 6篇郭良
  • 5篇赵坚强
  • 5篇楼建林
  • 4篇谭向荣
  • 4篇梁忠
  • 3篇王可敬
  • 3篇韩春
  • 2篇郑伟慧
  • 2篇周琴飞
  • 1篇金杭阳
  • 1篇戚晓平
  • 1篇项洋锋
  • 1篇王鹏
  • 1篇方美玉
  • 1篇王佳峰
  • 1篇葛明华
  • 1篇陈振光
  • 1篇王升晔
  • 1篇姜琳

传媒

  • 3篇浙江医学
  • 3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B型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B型(MEN2B)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1例临床诊治为MEN2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家系调查,收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DNA标本进行RET原癌基因突变检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患者男34岁,于32岁时以颈部肿块就诊,体检发现双侧甲状腺占位伴双唇肥厚、舌黏膜下多发性神经瘤和类马凡征体形。I血清基础降钙素〉2000ng/L;彩超检查示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伴钙化,双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先后分2次行全甲状腺切除+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双侧多发性甲状腺髓样癌(MTC)伴淋巴结转移(T4aNIbM0-IVA)。术后5个月,患者因再发左颈部局部肿块伴降钙素升高(1090ng/L),再次行左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首次术后至今随访17个月,血清降钙素示1541ng/L;彩超检查颈部未发现异常肿块;均未发现嗜铬细胞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基因检测仅见患者存在RET原癌基冈P.M918T突变(C.2753T〉C,ATG→AcG);家系其他成员未见类似病症和其他内分泌肿瘤疾病,也无RET原癌基因突变。复习国内文献报告的包括本例在内的经基因检测诊断的10例MEN2B病例,其中9例为自身新发(Denovo)的RET基因P.M918T突变或其父母一方为P.M918T突变镶嵌体,与围外文献报告一致。结论DenovoRET原癌基因P.M918T突变也是国内MEN2B发病的一种常见形式。提高对MEN2B的认识,早期、规范诊治有利于提高MEN2B—MTC的远期疗效。
赵坚强戚晓平李嘉根赵佳正陈振光梁忠余秀华阎利金杭阳王可敬郭良
关键词:原癌基因
口腔颌面部肿瘤外科钛板植入修复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接受根治切除及一期钛板植入修复手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部肿瘤行根治切除及一期钛板植入修复手术的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对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分期、术前放疗史、术前化疗史、抗生素使用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修复皮瓣类型、植入钛板类型及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6.2%(50/138),其中呼吸道感染54.0%(27/50)、手术伤口感染40.0%(20/50)、其他部位感染6.0%(3/5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感染与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分期、术前放疗史、术前化疗史、抗生素使用情况、植入钛板类型、术中失血量、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无关(均P>0.05),而与患者手术时间、修复皮瓣类型及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外科钛板植入修复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较大,呼吸道感染常见;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纠正患者低白蛋白血症或可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韩春赵佳正王可敬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肿瘤外科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及清扫被引量:2
2018年
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主要方式。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因解剖位置深而十分隐蔽,在手术过程中容易被遗漏,而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为10%~30%,与肿瘤大小、位置等诸多因素相关,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谭向荣韩春赵佳正郭良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转移颈淋巴结清扫术
口腔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干预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创伤后成长(PTG)是指人们在与癌症等创伤事件进行抗争后主观体验到的心理上的正性变化,其产生有助于患者走出疾病阴影,积极乐观地看待疾病和生活,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各种疾病的研究。目前口腔癌患者PTG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回顾癌症与PTG的相关文献,构建了一个口腔癌患者应对策略干预的概念性框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周琴飞赵佳正
关键词:创伤后成长口腔癌
甲状旁腺肿瘤并发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新特点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甲状旁腺肿瘤并发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初次治疗的98例甲状旁腺肿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98例甲状旁腺肿瘤中有22例术前被漏诊,合并甲状腺疾病时漏诊率为36.2%。合并甲状腺疾病时,彩超、CT对甲状旁腺的定性诊断率会较单纯甲状旁腺肿瘤下降,容易漏诊、误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甲状旁腺肿瘤位置、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否以及是否为囊性肿瘤这3个指标会影响彩超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甲状旁腺肿瘤的大小会影响CT定性诊断的准确率。9例行双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肿瘤切除的患者中3例(33%)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结论甲状旁腺肿瘤合并甲状腺疾病时易漏诊、误诊,彩超、CT对甲状旁腺的定性诊断率会较单纯甲状旁腺肿瘤下降。当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腺癌时,术后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风险更高。
赵佳正郭良楼建林
关键词:甲状旁腺肿瘤甲状腺疾病外科手术
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特点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分析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19例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期其他甲状旁腺腺瘤手术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将术后病理确诊作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及治疗的特点。结果研究组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8例,甲状腺髓样癌1例,12例患者术前甲状旁腺素升高,7例血钙升高(2.67~2.86 mmol/L)。7例患者术前甲状旁腺素正常。对照组中51例患者甲状旁腺素升高,35例血钙升高(2.62~3.48 mmol/L)。研究组中术前甲状旁腺素和血钙均低于对照组[(140.4±21.1)ng/L vs(253.9±52.4)ng/L,P=0.000;(2.54±0.23)mmol/L vs(2.73±0.26)mmol/L,P=0.021]。研究组中甲状旁腺腺瘤的平均最长径小于对照组[(14.2±7.6)mm vs(21.2±9.5)mm,P=0.000]。研究组中3例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及甲状旁腺腺瘤切除,3例均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术后随访3~9个月,其中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19例中1例出现甲状旁腺素再次升高(甲状旁腺素:100.2 ng/L,血钙正常),对照组中15例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术后随访3~65个月,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3例出现甲状旁腺素再次升高(81.6±265.4 ng/L)。结论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甲状旁腺腺瘤病灶较小,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率低,这类患者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风险较高,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推荐术前检查甲状旁腺素和血钙,以发现早期甲状旁腺肿瘤。
赵佳正楼建林
关键词:甲状旁腺腺瘤甲状腺癌手术甲状腺激素
基于手术切除标本的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被引量:4
2016年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HT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HT无明确病因,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1型糖尿病和Sigren 综合征等。继发性HT常由免疫调节药物引起,例如用于丙肝的α-干扰素,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阻断抗体,肿瘤疫苗等。上世纪50年代开始,HT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年发病率约为1/1000人,文献统计的患病率约为8/1000人[1],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8倍以上,亚洲和白种人的发病率高于非洲和美洲人。笔者回顾我院49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H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切除标本中H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赵佳正王可敬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手术切除标本甲状腺结节病理特点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HASHIMOTO
甲状腺髓样癌中RET原癌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起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MTC能够分泌降钙素、血清素、组胺等内分泌活性物质,临床表现为腹泻、潮红等类癌综合征,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都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甲状腺癌。1 MTC简介及临床分型M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2%,较之前的3%~5%下降。
赵佳正郭良赵坚强楼建林谭向荣
关键词:甲状腺髓样癌RET原癌基因突变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检测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HNSC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4—12月20例LAHN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取8名健康人作为阴性对照,采用CytoSorter循环肿瘤细胞(CTC)分选系统,通过特异性抗体纳米微流控芯片免疫捕获对LAHNSCC CTC进行富集,然后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CTC进行鉴定,分析CTC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诱导化疗后、治疗结束后2周分别进行动态检测,比较CTC变化情况.结果 8名健康人均未检测到CTC;20例LAHNSCC患者治疗前CTC检出率达到75%(15/20),平均22.4颗.CTC水平与不同年龄段及淋巴结N分期具有相关性,CTC水平在不同年龄段(〈60岁与≥60岁)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淋巴结分期N2+N3的患者较N0+N1的患者CTC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13例患者诱导化疗后再次行CTC检测,均检出CTC,平均9.5颗;14例患者全部治疗结束后行CTC检测,10例检出CTC,平均1.6颗;诱导化疗后及治疗结束后CTC数量均明显减少,治疗结束后CTC检出率接近基线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C在LAHNSCC外周血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年龄≥60岁组与N分期≥N2者治疗前CTC检出水平较高;不同治疗阶段行CTC实时动态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望辅助评估诱导化疗与总体疗效.
楼建林郭良郑伟慧赵佳正赵坚强梁忠王升晔方美玉
关键词:肿瘤细胞鳞状细胞诱导化疗
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治与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行手术治疗的2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与手术治疗特点及预后情况。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5岁。5例为初治患者,23例为再次治疗患者(其中15例有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史)。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状况,采用log-ra nk检验对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6例转移淋巴结位于鼻咽部或口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上),12例转移淋巴结位于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切口入路达根治性切除。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或颈部淋巴结复发5例,出现咽旁淋巴结复发2例,伴远处转移8例。随访中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3例死于颈部肿瘤进展,1例死于恶病质,5年累积生存率82.5%。单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虽然病期较晚,但通过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好。颈部切口入路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转移者预后相对较差。
楼建林郭良赵佳正郑伟慧韩春谭向荣赵坚强梁忠
关键词: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清扫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