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东
- 作品数:71 被引量:172H指数:7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治进展
- 赵利东
-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
- 2014年
-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临床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患者45例,予伏立康唑治疗。结果:34例治愈,无效8例,3例不能耐受毒副作用换药;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色觉异常、幻觉、肝功能异常等。结论: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效果较好,毒副作用较小,价格适中,可以作为首选用药。
- 蔡志梅王莹赵利东陈泽薛连国
- 关键词:伏立康唑血液病真菌感染
- BCL-2与PD-L1联合检测在预测初治急性白血病预后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BCL-2与PD-L1联合检测用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血液科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RT-PCR法检测患者骨髓分离细胞中BCL-2及PD-L1的mRNA表达水平,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与未完全缓解组,统计并分析不同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约登指数。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L患者骨髓标本BCL-2、PD-L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1)。BCL-2单独检测预测患者预后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25(P=0.006),判断阈值为1.550,Sen和Spe分别为72.0%和84.0%。PD-L1单独检测预测患者预后显示,AUC为0.740(P=0.004),判断阈值为12.500,Sen和Spe分别为66.7%和73.1%。两者联合检测显示,并联检测诊断指数为77.90,高于串联检测54.75,亦高于2项指标单独检测的诊断指数。结论:BCL-2联合PD-L1检测应用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评估,能够提升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较2者单独检测有更高的诊断指数(约登指数),在临床评估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 陈泽蔡志梅赵利东王莹
- 关键词:BCL-2PD-L1急性白血病预后
- 血小板增多症sCD40L及hs-CRP、ESR检测的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ET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者血清sCD40L,同时检测血清hs-CRP和ESR水平。结果治疗前,ET患者sCD40L为(19.41±5.52)ng/ml,显著高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5.30±4.09)ng/ml及(3.63±0.64)ng/ml](P<0.05)。hs-CRP、ESR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血小板数相关,与CRP、ESR无关。ET患者血清sCD40L升高不一定提示炎症反应。
- 陈泽田小平刘惠杰王莹蔡志梅毛建平贾韬薛连国赵利东
- 关键词:血小板增多症SCD40L高敏C-反应蛋白血沉
- RAD51-G135C和XRCC3-C241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RAD51-G135C和XRCC3-C241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分为两组:AML患者组(545例AML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和对照组(1 034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的外周血样本),分别抽提2组基因组DNA,通过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多态性,并分析两者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D51-G135C纯合变异型(CC)可显著增加AML患者的发病风险(OR=3.07),而RAD51-G135C杂合变异型(GC)与AML发病无统计学相关性。XRCC3-C241T纯合变异型(TT)与AML发病尚无统计学相关性,而XRCC3-C241T杂合变异型(CT)却可增加AML患者的发病风险(OR=0.66)。结论:RAD51-G135C纯合变异型和XRCC3-C241T杂合变异型显著增高AML的发病风险,对AML的发病更有预测价值。
- 苗蕾钱锡峰杨国华赵利东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RAD51基因XRCC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 汉防己甲素辅助治疗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
- 2018年
-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辅助治疗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M3除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6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M3除外)患者58例,根据患者是否服用受试药物分为汉防己甲素辅助标准化疗方案组(治疗组,17例)和标准化疗方案组(对照组,41例)。治疗组于化疗前5天加用汉防己甲素,每天4 mg/kg,连续口服5 d后立即化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治疗组中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分别为5、3和9例,总有效(CR+PR)率为47.06 %(8/17);对照组中CR、PR、NR分别为14、10和17例,总有效率为58.54 %(24/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424)。两组不同性别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程为6~11个月时,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两组间治疗前后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临床安全性指标(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汉防己甲素对病程较短的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患者(M3除外)辅助化疗效果更佳。在化疗时加用汉防己甲素的临床疗效尚不能认为优于单纯化疗。
- 李甲顾伟英丁邦和钱军何斌赵利东吴雪马晓燕程坚王飞陈宝安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复发难治汉防己甲素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 IL-11)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4年12月该院SAA住院患者30例,所有患者接受猪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p-ALG)治疗。将有无应用rh IL-11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所有患者在p-ALG治疗后给予rh IL-11治疗。用法为rh IL-11 3 mg,皮下注射,1次/d。当血小板计数(PLT)〈10×10~9/L时,输注单采血小板。监测血常规并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结果两组PLT由最低恢复至≥20×109/L的时间分别为(43.43±11.78)和(53.42±10.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2,P=0.012);两组PLT由最低恢复至≥100×10~9/L的时间分别为(72.43±16.97)和(86.85±10.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4,P=0.011);两组在PLT恢复至≥20×10~9/L时,输注血小板悬液的数量分别为(5.81±2.17)和(8.00±2.29)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8,P=0.012)。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注射部位疼痛、结膜充血、乏力、发热等,无Ⅳ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都较轻,可以耐受。结论 SAA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用rh IL-11可促进血小板增生,加快血小板恢复,减少血小板输注量,从而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节约费用,提高治疗的效果。其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 毛建平王莹贾韬陈泽刘惠杰赵利东
-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1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IDH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IDH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IDH1基因4号外显子,基因测序来分析其基因突变,同时检测NPM1、FLT3-TKD、FLT3-ITD、...
- 魏计锋赵利东
- 含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 对3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缓解后给予含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巩固治疗,观察化疗反应,评估无复发生存(RFS)率及总体生存(OS)率,以期探讨含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化疗方案对AML缓解后...
- 毛建平赵利东贾韬陈泽刘惠杰王莹蔡志梅薛连国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化学治疗阿糖胞苷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LDH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1例MDS患者(其中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22例,难治性贫血(RA)29例)血清LDH,并与30例健康体检人作对照分析,动态观察了7例MDS-RAEB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缓解前后血清LDH的变化。结果 RAEB组患者血清LDH明显高于RA组(P<0.05),RA组患者血清LDH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RAEB组缓解前后血清LD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LDH可作为MDS诊断、分型、判断疗效的一个有益指标。
- 贾韬赵利东陈泽刘惠杰毛建平闫冬梅蔡志梅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乳酸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