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撼霆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生物礁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发育
  • 2篇盐岩
  • 2篇碳酸盐岩
  • 2篇相对海平面
  • 2篇海平
  • 2篇海平面
  • 2篇发育模式
  • 1篇地震反射
  • 1篇地震反射特征
  • 1篇地震响应特征
  • 1篇东沙隆起
  • 1篇油气
  • 1篇深水
  • 1篇深水油气
  • 1篇碎屑
  • 1篇台地
  • 1篇碳酸盐台地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质图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赵撼霆
  • 5篇吴时国
  • 4篇马玉波
  • 1篇孙启良
  • 1篇邢树文
  • 1篇张广旭
  • 1篇杜晓慧
  • 1篇董冬冬
  • 1篇陈端新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生物礁演化模式被引量:17
2012年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生物礁生长发育的环境。东沙隆起在中新世时期属于浅海环境,远离物源区,温度、盐度和水深适宜生物礁的生长和发育。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测井、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并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认为东沙隆起发育大量规模不等的生物礁,且其发育演化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和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可以对应起来。相对海平面的旋回性变化和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结合,使得研究区生物礁具有较好的孔渗性,可以成为有潜力的油气储层。
赵撼霆吴时国马玉波陈端新孙启良张广旭刘扬
关键词:生物礁相对海平面变化东沙隆起
东沙海区深水碳酸盐岩的发育与地震识别特征
基于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东沙海域深水区生物礁和碳酸盐岩台地进行地震识别,并与南海北部陆缘其他深水盆地对比,对东沙海域重点目标区进行精细解释,建立东沙海域更加精细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研究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台地的发...
赵撼霆吴时国
关键词:海上油气田生物礁碳酸盐岩发育模式
西沙海区碳酸盐台地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模式被引量:14
2010年
随着南海海盆的持续扩张,西沙海区整体沉降,从早中新世起西沙碳酸盐台地开始发育,而且在台地之上生长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礁。通过地震识别认为,西沙海区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顶底强振幅的丘形连续反射、内部弱振幅杂乱反射;碳酸盐台地表现为顶部强振幅连续平行反射、底部界面局部模糊、内部强弱相间亚平行连续反射。通过对西沙海区地层层序的分析以及大量地震资料的解释认为,在西沙碳酸盐台地的发育早期它受基底构造的控制,而在后期主要受多期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其发育演化经历了初始生长—加积—出露—二次生长—淹没等一系列阶段,复杂的演化过程也使西沙碳酸盐岩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和油气远景。
马玉波吴时国谷明峰鲁银涛董冬冬赵撼霆
关键词:西沙海区生物礁碳酸盐台地深水油气
南海北部陆坡混合沉积地层模式及地震响应特征被引量:8
2012年
混合沉积是指碳酸盐岩与陆源硅质碎屑在沉积上的混合,它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混合沉积分为4种沉积模式:间断混合,相混合,原地混合和源地混合。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的研究,识别了其中中新世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岩斜坡和混合沉积,并对其平面分布进行了研究。结合前人研究,参考区域构造背景,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认为研究区的混合沉积属于源地混合沉积,并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混合沉积模式。研究区陆源硅质碎屑分别来自北部华南隆起以及西南部中南半岛,而碳酸盐岩碎屑则来自神狐隆起、西沙隆起以及南部的广乐隆起。研究区对混合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构造作用、物源、再改造和沉积作用、海平面升降变化以及气候,对研究区混合沉积起主要作用的是构造作用及海平面升降变化。
马玉波吴时国邢树文鲁银涛谷明峰赵撼霆
关键词:碳酸盐岩硅质碎屑中中新世
西沙碳酸盐岩建隆发育模式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0
2011年
西沙碳酸盐岩建隆自晚渐新世开始发育于西沙隆起之上,层序分析对比和西沙群岛浅部钻井沉积相的研究表明,西沙碳酸盐岩建隆可分为灰沙岛相、礁坪相、粘结灰岩相、礁格架相和礁后泻湖相等沉积相带。西沙碳酸盐岩建隆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正地形,顶部强振幅,底界不明显,内部为弱振幅杂乱发射,规模较大的建隆表现为平顶,顶部为强振幅连续反射,内部为弱振幅反射,连续性不一,底界不明显。结合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分析,建立了西沙碳酸盐岩建隆的沉积模式,相对海平面的上升引起碳酸盐岩建隆向构造高部位的迁移,以及建隆内部水体的流通,而相对海平面的下降则引起建隆的向海侧积以及其顶部水体的流通性降低和泻湖的形成。此外,构造作用、陆源碎屑输入及水体温度盐度等因素也影响着西沙碳酸盐岩建隆的发育。
马玉波吴时国杜晓慧鲁银涛谷明峰赵撼霆
关键词:主控因素相对海平面
东沙海区深水碳酸盐岩的发育与地震识别特征
1.引言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储层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世界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产量约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生物礁及碳酸盐岩油藏具有丰度大、产能高的特点,一直是勘探家们重点探索
赵撼霆吴时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