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擎宇
- 作品数:73 被引量:36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4年来收治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术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探讨诊治特点。方法 :查阅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TACE术后并诊断ARDS病例,分析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28 d生存情况。结果:我院共行TACE术6 513例,其中8例术后诊断ARDS,早期胸部CT平扫提示新发高密度影伴碘油沉积,所有患者需呼吸支持。6例患者治愈,2例死亡。结论:TACE所致ARDS临床表现多样,建议早期行胸腹部CT平扫,及时行各类呼吸治疗,辅以激素和抗凝等其他对症支持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 杨蓉顾葆春李燕娴廖伟章宝云赵擎宇马刚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影像学检查
- 信息化管理对医院感染上报依从性的持续改善作用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对临床医师医院感染病例上报依从性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专业化公司开发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系统,自动收集防治中心各信息系统的医院感染相关资料,在临床医师端口和医院感染管理端口进行医院感染病例预警,实现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审核信息化;同时在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制度方面进行相应的更新,将改进后2013年9月-2014年2月与改进前的2012年9月-2013年2月医院感染率、漏报率进行同期比较,两组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改进前出院患者26 908例,医院感染228例,感染率0.8%,改进后出院患者20 760例,医院感染125例,感染率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漏报率改进前为10.40%、改进后为3.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干预方便了医师上报医院感染病例,使医院感染管理科与临床医师的交流更加畅通,改善了临床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的依从性,但其效能的最大程度发挥需要结合相关行政制度尤其绩效考核制度的相应更新与改进和落实。
- 伦志坚梁玉婵朱洁梅林穗卿赵擎宇
-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依从性
- 肿瘤专科医院ICU细菌感染易感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肿瘤专科医院ICU患者发生院内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ICU2006年~2007年住院时间超过48h的561例患者的各项易感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这些因素与ICU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ICU整体院内细菌感染发生率为6.8%。APACHEⅡ评分(P=0.042)、WBC计数<0.5×10^9/L(P=0.012)、ICU住院时间>2周(P=0.029)和近期曾使用抗生素(P=0.024)为肿瘤专科医院ICU细菌感染的独立易感因素。,结论:肿瘤专科医院ICU细菌感染的发生侧重于患者免疫功能受损,这一点与综合医院ICU患者院内细菌感染的发生侧重于皮肤、黏膜等解剖生理屏障的完整性受损的情况不同.
- 代荣钦赵擎宇
- 关键词:ICU细菌感染
- 肿瘤患者重症感染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发生重症感染时,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2014-2016年入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重症医学科(ICU)的149名重症感染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分离培养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测定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9名重症感染患者病原学送检标本共培养出27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37株,占50.55%;革兰阳性菌91株,占33.58%;真菌43株,占15.87%;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和缓症链球菌为主。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等常用抗生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达到并超过6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呋喃妥因等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1.3%,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相对较高。结论对于合并重症感染的肿瘤患者,应依据病情、耐药性选择较为敏感、广谱抗菌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 陈崇翔李梓濠杨文季钰尧赵擎宇
- 关键词:肿瘤重症感染病原菌
- 重症患者肝损害程度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究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其肝损害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9~2011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ICU 收治的、入院时无肝部受累的成人肿瘤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法 II(APACHE Ⅱ)评估其重症严重程度与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等15项肝功能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在符合条件的37例重症患者,APACHE Ⅱ评分与肝损害程度有密切相关性,尤其是 PT、PTA、ALB、白蛋白/球蛋白(A/G)、甘油三酯(TG)、乳酸脱氢酶(LDH)等11项肝功能指标(P <0.05,|rs|>0.5)。结论肝损害程度与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医生应及时根据病情进展采取相应的护肝措施。
- 周宇航殷坤赵擎宇
- 关键词:重症患者肝损害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2年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存在于各类液体、塑料物质表面和患者的体表,也是医院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侵入操作和患者免疫力下降后极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脑膜炎、皮肤组织感染、尿道感染等。
- 吴春燕赵擎宇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机制医院感染
-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机制及其在脓毒症的应用被引量:8
- 2011年
-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对全身性炎症反应有调节作用的通路,可通过迷走神经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从而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核因子-κB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是该通路细胞内信号转导中最重要的两条信号通路。脓毒症以全身炎症反应为特点,是危重症患者的常见死因。根据胆碱能抗炎通路作用迅速有效的特点,推测其可应用于脓毒症的治疗。目前已有多项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物理方法如电刺激迷走神经,药物如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胆碱酯酶抑制剂、生长激素释放肽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应用,均可有效抑制脓毒症的发展。
- 张霄旦赵擎宇
- 关键词:胆碱能抗炎通路脓毒症迷走神经
- 反向梅毒筛查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分析以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为初筛的反向梅毒检测方法不一致结果(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的特点,并据此选择可靠的反向梅毒筛查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反向梅毒筛查方法的实验室数据,以ELISA作为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试验,初筛阳性标本均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确认(梅毒螺旋体明胶粒子凝集试验,TPPA)和定量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采用X^2检验统计分析实验室数据。结果21049份筛选标本中ELISA初筛阳性666份(3.16%)。其中TRUST阳性169份,经TPPA确认168份阳性,1份阴性,ELISA检测假阳性率为0.6%(1/169)。在666份初筛阳性标本中,TRUST阴性497份,不一致血清结果(ELISA结果阳性,TRUST结果阴性)的比率为74.6%(497/666),497份标本经TPPA确认,有74份为阴性,ELISA检测假阳性率为14.9%(74/497)。经t检验,TPPA阳性组内TRUST阴性和阳性结果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025,P=0.000),即TRUST阴性率(71.6%,423/591)显著高于TRUST阳性率。结论选择ELISA作为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方法,应对初筛阳性标本先做TPPA确认,再对确认阳性标本进行定量非螺旋体抗体检测,可避免假阳性结果。
- 戴淑琴王军业郑炘吴兴平苏鸿凯徐新华赵擎宇
- 关键词:梅毒
-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意义被引量:19
- 2002年
- 目的 了解感染性休克病人早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点及与预后关系。方法 临床前瞻性研究 ,监测感染性休克早期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分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连续观察 4 8例病人 ,其中 2 5例(5 2 % )死亡。一些指标的水平在死亡者与生存者间差别较大 ,其中包括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动脉楔压 (PAWP)、体 /肺循环阻力指数 (SVRI/PVRI)、左 /右心做功 (LCW/RCW )和左 /右心每搏动 (LCSW/RCSW)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氧合指数、动脉混合静脉血含氧量差 (a vDO2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指标积分等。结论 感染性休克病情凶险 。
- 赵擎宇贾清颜Weigand MAMartin EBardenheuer HJ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预后
-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脓毒症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对脓毒症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5只)、PPC对照组(10只)和PPC保护组(15只)。通过腹腔注射单剂大肠杆菌脂多糖(LPS)6mg/kg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PPC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PPC对照组和PPC保护组在注射LPS前24h和6h分别通过大鼠尾静脉给予等倍稀释的PPC10ml/kg(232.5m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5%葡萄糖溶液。观察注射LPS后24h内各组大鼠的行为改变和死亡率;处死动物后取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留取肝脏测定大鼠全肝重/体重比值(L/Wb)和肝湿重/干重比值(W/D),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PPC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正常;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饮水、活动少PPC保护组精神状态较好,饮水、活动较好。PPC保护组大鼠死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6.7%(1/15)比46.7%(7/15),P〈0.053。PPC保护组血浆ALT和AST水平、L/Wb比值、W/D比值及肝组织ICAM-1阳性率均低于模型组[ALT(U/L):157.71±32.63比225.63±43.47;AST(U/L):53.21±13.85比85.25±18.91;L/Wb比值:(4.09±0.28)%比(4.50±0.25)%;W/D比值:3.52±0.27比3.84±0.18;ICAM-1阳性率:35.7%(5/14)比87.5%(7/8),P〈0.05或P〈0.013。正常对照组与PPC对照组上述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肝脏炎症反应强烈,炎性细胞聚集,肝实质细胞水肿渗出明显;正常对照组和PPC对照组肝脏形态正常;而PPC保护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大鼠预防性注射PPC能阻止内毒素引起的进行性炎症紊乱,减轻肝脏水肿和炎症反应�
- 赵擎宇王浩渊张文筱孙月丽郑毅
- 关键词:脓毒症多烯磷脂酰胆碱炎症细胞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