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正惠

作品数:9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茶叶
  • 4篇绿茶
  • 2篇抗氧化
  • 2篇茶叶加工
  • 1篇单宁酶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氧化
  • 1篇多酚氧化酶
  • 1篇用油
  • 1篇中间体
  • 1篇三叶
  • 1篇色味
  • 1篇生物调控
  • 1篇食用油
  • 1篇酸性
  • 1篇体素
  • 1篇品质化学
  • 1篇贮藏
  • 1篇绿茶品质
  • 1篇酶制剂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9篇赵正惠
  • 2篇汪琢成
  • 2篇阮宇成
  • 1篇刘雳
  • 1篇冯亚菲
  • 1篇陈德余
  • 1篇何玲
  • 1篇余凌子
  • 1篇童启庆
  • 1篇钱秀萍

传媒

  • 1篇中国茶叶
  • 1篇茶叶科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全国茶叶品质...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2
  • 4篇1990
  • 2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绿茶加工品质与工艺氧化--还原体系调控的研究
赵正惠
茶籽毛油中极性抗氧化物质的研究被引量:31
2002年
茶树 (Camelliasinensis)种子经热榨制取的茶籽毛油经长期储藏仍不会氧化变质 ,在加速氧化试验中显示良好的氧化稳定性。以低级醇萃取得到的毛油极性萃取物 ,通过化学定性试剂显色及TLC层析分离证实其中含有酚类物质 ,但不含黄酮类物质。极性酚类物质的减少导致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相应降低。而在RBD茶籽油中依不同浓度的添加极性萃取物 ,发现与氧化稳定性具有量效关系。极性酚类物质添加浓度 (X ,mgGA/kg)与加速氧化条件 (6 0℃ )下油样增重率达到 0 .5 %的天数 (Y0 .5% 具有如下线性关系 :Y0 .5% =0 .1419X +10 .6 4 ,(r =0 .9916 )。在添加量为 110mg/kg油时 ,使RBD茶籽油氧化稳定性基本恢复到毛油水平。证明极性抗氧化物质是茶籽毛油中主要的抗氧化因素。
刘雳赵正惠
关键词:食用油
茶叶电子迁移活性中间体与其色味品质的形成及调控
赵正惠
茶叶品质形成的电子迁移性质
赵正惠阮宇成汪琢成
关键词:茶叶
绿茶汤色与组织氧化还原势的关系被引量:2
1990年
茶叶生物系统内通过氧化还原所产生的基团,制约着茶叶品质的形成特征。研究结果证明,调控系统内的偶联氧化还原体系,可调节绿茶汤色品质的形成,改善绿茶汤色品质,并能充分体现绿茶绿色之品质特征。若以内源Vc绝对保留量(X:每100克干茶中的Vc毫克量)代表茶叶组织氧化还原势,则调控茶样色差测定值a,b,L与X的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来表示,这就客观地建立了绿茶汤色与组织氧化还原势的关系。借此进一步从生物势能变化角度讨论了绿茶色泽品质的形成和控制。
赵正惠汪琢成阮宇成
关键词:绿茶
酶制剂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被引量:31
1999年
余凌子赵正惠
关键词:茶叶酶制剂单宁酶多酚氧化酶
绿茶品质形成中自由基浓度的变化被引量:3
1990年
茶叶中自由基的浓度已有过较为详细的研究。而在茶叶品质形成中自由基浓度变化及自由基对品质形成的作用,则尚待进一步深入。本文通过品质形成工程生物调控技术,用 JES-FEIXG 型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研究了绿茶品质形成中自由基浓度的变化,初步探明了自由基在绿茶品质形成中的作用。
赵正惠阮宇成汪琢成冯亚菲陈德余何玲
关键词:绿茶品质茶叶品质茶树品种烘青生物调控三叶
绿茶加工品质与工艺氧化-还原体素调控的研究
赵正惠
茶叶加工品质化学调控技术
本发明是一种茶叶加工品质化学调控技术,属茶叶加工领域。其特征在于利用食品酸性抗氧化剂的双重性质,添加食品酸性抗氧化剂于茶叶初加工干燥前的这道工序中,以实现茶叶加工品质的局部控制,提高茶叶初加工的色、香、味及其贮藏稳定性。
赵正惠汪琢成钱秀萍童启庆毛海斌汪牧民陈时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