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铁英

作品数:84 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深圳市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2篇视网膜
  • 42篇网膜
  • 34篇玻璃体
  • 29篇黄斑
  • 24篇手术
  • 22篇裂孔
  • 17篇黄斑裂孔
  • 12篇手术治疗
  • 12篇玻璃体视网膜
  • 11篇视网膜脱离
  • 11篇外伤性
  • 11篇光学相干
  • 10篇特发性
  • 10篇特发性黄斑裂...
  • 9篇光学相干断层
  • 9篇病变
  • 8篇眼内
  • 8篇术后
  • 8篇内障
  • 8篇切除

机构

  • 74篇深圳市眼科医...
  • 9篇暨南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作者

  • 84篇赵铁英
  • 33篇秦波
  • 26篇黄丽娜
  • 24篇张国明
  • 22篇曾键
  • 14篇古洵清
  • 14篇成洪波
  • 13篇陈胜
  • 13篇闻慧
  • 11篇朱远飞
  • 9篇陈青山
  • 9篇黎明
  • 8篇余宝花
  • 5篇李志
  • 5篇樊宁
  • 5篇罗康怡
  • 4篇姚晓明
  • 3篇佘洁婷
  • 3篇姜德咏
  • 3篇韩冰

传媒

  • 11篇中国实用眼科...
  • 7篇眼科新进展
  • 7篇中国眼底病论...
  • 6篇临床眼科杂志
  • 6篇眼外伤职业眼...
  • 6篇国际眼科杂志
  • 5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眼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14篇2006
  • 11篇2005
  • 10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idiopath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IC-SC)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改变的诊断特点与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上诊断为 ICSC的 40例 ( 41只眼 )患者做 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测量和分析。结果  40例 ( 41只眼 ) IC-SC的 OCT图像均表现为黄斑中心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脱离 ,脱离范围在 70 5~ 5 72 0 μm(平均 3 0 5 0 .80 49±13 3 7.5 619μm) ,高度 5 5~ 491μm(平均 2 69.85 3 7± 114.2 796μm)。 4只眼合并有色素上皮层浆液性脱离。并经统计表明脱离范围、高度与视力相关。结论  OCT作为一种客观的无损伤的视网膜断层扫描技术 ,其高分辨率的特性在 ICSC的诊断。
韩冰古洵清黄丽娜曾键赵铁英余宝花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黄斑疾病
眼外伤手术时机的选择与视力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眼外伤患者外伤程度和手术方式及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眼外伤后对视力恢复的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方法:对151例住院眼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性质、致伤原因、就诊时间、并发症及采取手术的方法及时间等因素...
邓宏伟郑筱芳姚晓明赵铁英
文献传递
B型超声检查诊断外伤性眼内膜性病变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B型超声检查对眼外伤后眼内病理性膜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对我院B超室诊断为眼内病理性膜性病变的103例眼外伤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考察其B型超声图像的特征。结果:根据B超图像特征区分5种主要的外伤性眼内膜性病变,与临床的符合率达86.4%。结论:B型超声检查可以较好地区分和诊断眼外伤后眼内病理性膜性病变。
秦波黄丽娜李志赵铁英
关键词:眼外伤B型超声检查图像特征
玻璃体切割联合药物治疗球内异物致化脓性眼内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球内异物致化脓性眼内炎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对10例球内异物致化脓性眼内炎患者,作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PPV)+球内异物取出术同时联合药物治疗(术中灌注液内加入抗生素),观察术后前房积脓、房水闪辉、B超、眼底、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前房积脓、房水闪辉、玻璃体混浊声像(B超)均消失,视网膜平伏,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PPV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球内异物致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闻慧赵铁英曾键陈青山张国明陈玲
关键词:药物治疗球内异物化脓性眼内炎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联合药物治疗玻璃体切割睫状体平坦部
外伤性黄斑裂孔视觉功能转归的观察
陈胜赵铁英
内界膜剥除与否对2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与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手术对2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视网膜电图(ERG)明视负波(PhN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临床确诊为2期IMH的23例患者2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裂孔(MH)直径;闪光ERG检测PhNR振幅。将患眼随机分为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组(A组)及玻璃体切割联合ILMP手术组(B组),分别为11例11只眼、12例12只眼。A、B组患眼平均BCVA(t=0.96,P=0.350)、MH直径(t=3.21,P=0.580)及PhNR振幅(t=0.98,P=0.3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眼均行闭合式25G微创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B组患眼同时联合ILMP。手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3个月。对比分析手术前后A、B组患眼BCVA、MH闭合及PhNR振幅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3个月,A组11只眼中,MH解剖闭合10只眼,占90.9%;MH未闭合1只眼,占9.1%。B组12只眼MH均解剖闭合,MH解剖闭合率为100.0%。两组患眼的MH解剖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手术后3个月,A、B组患眼平均BCVA分别为0.69±0.24、0.65±0.22;两组患眼之间平均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P=0.722)。手术后3个月,A组患眼PhNR振幅为(36.6±7.4)μV,较手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472);B组患眼PhNR振幅为(27.1±12.4)μV,较手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02)。手术后A、B组患眼PhNR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42)。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ILMP手术治疗IMH会明显降低PhNR振幅。
朱远飞赵铁英成洪波
关键词:视网膜电描记术
特发性黄斑裂孔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不明原因、发生于黄斑区域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全层裂开,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但 ILM 剥除过程中可能会损害到患眼的内层视网膜。因此,从传统剥除 ILM 转为利用 ILM 生理作用促使裂孔闭合成为了新的手术理念。药物玻璃体溶解术可解除玻璃体皮质与黄斑区视网膜的紧密粘连,解除前后方向的牵引,在 IMH 的预防及早期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朱远飞赵铁英
眼外伤致伤因素的分析及护理随访调查
2008年
目的:探讨眼外伤患者护理随访对于医院的重要作用。方法:随机抽取眼外伤出院的1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对医院就医环境、医疗技术、医疗收费、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以及其他方面的意见。结果:患者依从性、对医师、护士角色的认识及满意度较高。结论:护理随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提升了对医师、护士角色的认同,值得推广。
罗润来黄丽娜成洪波朱小丽张国明赵铁英秦波刘婴刘玉琦肖思瑜
关键词:随访研究
牵拉性视神经损伤后视神经中MDA、SOD水平的改变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牵拉性视神经损伤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改变。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15只30眼随机分为3组:未手术正常组、开眶手术后未损伤视神经对照组和手术损伤视神经实验组,每组5只10眼。各组于术后2d、7d及15d时取材,检测不同时间点视神经组织中MDA和SOD的含量。结果正常组和对照组视神经组织中MDA含量分别为(2.44±0.31)μmol·L-1、(3.02±0.11)μmol·L-1;损伤实验组7d、15d时MDA含量分别为(5·38±0.49)μmol·L-1、(5.43±0.37)μmol·L-1。正常组SOD活性为(42.12±0.78)μU·L-1,对照组SOD为(41.12±0.57)μU·L-1,损伤实验组7d、15d时SOD分别为(28·78±1.41)μU·L-1和(30.63±2.13)μU·L-1。与正常组及对照组的比较,损伤实验组中MDA及SOD水平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牵拉性损伤可以导致视神经组织中MDA含量增加及SOD活性下降。
秦波成洪波黄丽娜赵铁英
关键词: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硅油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研究硅油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式、解剖复位和视功能恢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原因由PVR引起者21眼,周边未封闭裂孔所致3眼,巨大裂孔后瓣滑脱5眼,黄斑裂孔未贴伏3眼,手术后均获得解剖复位,视力达0.05以上者共15眼,随访0.5a5眼复发。结论保留硅油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取得较好的解剖复位和视功能恢复。
张国明张少冲曾键赵铁英秦波陈青山古洵清
关键词: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硅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