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菲
- 作品数:34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2 Mapping与常规序列对早期软骨损伤诊断价值分析对比
- 2016年
- 目的:研究T2 Mapping成像技术及其伪彩图与单纯常规序列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利用3.0T高场强MR扫描仪对55例早期OA患者的膝关节行常规序列及矢状位T2 Mapping成像检查。选择不同软骨损伤位置,分别测量早期各损伤软骨T2值,与单纯常规序列损伤软骨诊断结果对比。结果:关节软骨损伤T2值诊断组较单纯常规诊断组对早期OA患者诊断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OA患者软骨损伤T2 Mapping伪彩图表现有明显特异性,早期OA软骨损伤诊断较单纯常规序列诊断有明显提高及意义。结论:T2 Mapping成像及其伪彩图可明显提高早期软骨损伤诊断率。
- 魏景欣刘彪陆俭军郑菲曹学胜黄丽娣郑进天莫旭林
-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软骨T2MAPPING
- MRI在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MRI表现,其中良性68例116个病变椎节为良性组,恶性48例58个病变椎节为恶性组。比较两组脊柱压缩性骨折的MRI征象及ADC值。结果:良性组中椎体形态楔形变占94.8%,椎体后缘成角占73.3%,TIWI表现为低信号占68.9%,DWI呈低信号占84.6%,ADC值增大;外伤性压缩骨折病例累及椎间盘及椎间隙分别占92.3%和88.5%。恶性组中椎体形态呈倒楔形占82.8%,椎体后缘膨隆占72.4%,椎弓根破坏占75.9%,椎旁软组织肿块占60.3%,椎体DWI高信号占93.1%,增强后强化占93.10%,ADC值降低。结论: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的MRI表面存在许多特征性征象,MRI对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具有重要的的鉴别诊断价值。
- 莫旭林刘彪黄波魏景欣郑菲覃若萍
- 关键词:脊柱压缩性骨折转移瘤外伤骨质疏松
-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影像学检查进展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综合分析了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认为B超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首选。那些在B超发现有梗阻者,可进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不但可以明确梗阻的位置,还可以确定引起梗阻的原因。如果是没有CT设备的可选用静脉尿路造影。大部分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可明确梗阻的部位。对于婴幼儿、孕妇等不宜接受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及碘过敏的患者,可选用磁共振尿路造影检查。
- 郑菲王丽娜
- 关键词:泌尿系梗阻性疾病B超静脉尿路造影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磁共振尿路造影
-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与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与静脉尿路造影(IVU)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优势。方法43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均行IVU和MRU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MRU为83.7%(36/43),IVU为63.0%(24/38),MRU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3.0%(40/43)均高于IVU的76.3%(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RU不能直接反映肾脏的分泌功能。结论泌尿系梗阻疾病可先选用IVU检查,对于梗阻部位原因不明或梗阻严重的患者可选用MRU。对于婴幼儿和不能耐受IVU检查的患者也可直接选MRU检查。
- 王丽娜郑菲刘彪
- 关键词: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磁共振尿路水成像静脉尿路造影
- 磁共振双回波稳态及T2-mapping序列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关节软骨退变早期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评估磁共振双回波稳态和T2-mapping序列应用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关节软骨退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随机原则,抽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确诊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予以MR常规序列(FS-T2W1)检查、磁共振双回波稳态检查以及T2-mapping序列检查,回顾性分析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对比以上三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57例患者中,36例为左髋关节损伤,21例为右髋关节损伤;T2-mapping影像学显示,软骨损伤患者的T2平均值为(44.21±1.49)ms,与正常软骨者相比有明显提升(t=13.75,P<0.05)。57例患者经病理诊断软骨退变25例;T2-mapping序列和磁共振双回波稳态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FS-T2W1(χ2=5.49,4.90;P<0.05),T2-mapping序列和磁共振双回波稳态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P>0.05)。结论磁共振双回波稳态与T2-mapping序列检查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关节软骨退变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基本一致,均可取得满意诊断效果,且T2-mapping序列可对关节软骨退变进行定量评估,对临床早期诊断有积极指导作用。
- 魏景欣刘彪郑进天莫旭林曹学胜黄丽娣郑菲
- 关键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 胸内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的CT诊断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胸内髓外造血组织增生(EMH)的CT表现,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EMH的胸部CT资料,分析病变的特点。结果:胸内EMH的CT表现为两侧脊柱旁沟、肋骨旁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病变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相邻椎体骨小梁增粗,肋骨膨大、髓腔增宽,皮质变薄。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胸内EMH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病史可作出正确诊断。
- 黎军强刘彪王丽娜毛建强郑进天马金芳郑菲莫家强
- 关键词:髓外造血影像诊断
- 可变翻转角的快速自旋回波双反转恢复序列在膝关节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可变翻转角的快速自旋回波双反转恢复(SPACE-DIR)序列在膝关节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49例疑似膝关节滑膜炎的患者,均予行常规序列、SPACE-DIR序列与对比增强脂肪抑制T_(1)WI(CE-FS-T_(1)WI)序列MRI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评估每例患者髌上、内侧髌周、外侧髌周、髌下、髁间5个区域有无滑膜增厚。比较SPACE-DIR序列和CE-FS-T_(1)WI序列的图像整体质量评分与滑膜显示度评分;采用Kappa分析评价两种序列检查方法的诊断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观察者一致性。结果SPACE-DIR序列与CE-FS-T_(1)WI序列的图像整体质量评分、滑膜显示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ACE-DIR序列与CE-FS-T_(1)WI序列在髌上、内侧髌周、外侧髌周、髌下、髁间区域的诊断一致性达到较高或极高水平,Kappa系数分别为0.779、0.939、0.851、0.663、0.611(均P<0.05)。两名放射科医师应用SPACE-DIR序列在髌上、内侧髌周、外侧髌周区域的诊断一致性达到极高水平,ICC分别为0.85、0.82、0.93,而在髌下、髁间区域的诊断一致性较高,ICC分别为0.79、0.67(均P<0.05);两者应用CE-FS-T_(1)WI序列在上述5个区域的诊断一致性均达到极高水平,ICC分别为0.86、0.94、0.93、0.96、0.88(均P<0.05)。结论SPACE-DIR序列与CE-FS-T_(1)WI序列诊断膝关节滑膜炎的一致性较高,SPACE-DIR序列或可作为膝关节滑膜炎的MRI常规筛查序列。
- 黄琛慧陈小玫莫旭林魏景欣郑菲杨克勤罗翔刘彪
- 关键词:图片质量
- 表观扩散系数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量诊断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先期研究确定相对合理的两个b值组合(0、300)s/mm2和(0、800)s/mm2,对经病理或临床随访及相关辅助检查证实的112例共145个肝脏占位性病灶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b值=(0、300、800)s/mm2DWI扫描,分别比较各种病变的ADC值。结果恶性、良性组的平均ADC值,b=300 s/mm2时分别为(1.15±0.20)×10-3mm2/s、(2.13±0.53)×10-3 mm2/s;b=800 s/mm2时分别为(0.98±0.19)×10-3 mm2/s、(1.81±0.42)×10-3 mm2/s;两者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300 s/mm2,以ADC值≤1.40×10-3mm2/s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0.0%;b=800 s/mm2时,以ADC值≤1.14×10-3mm2/s为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5.0%。结论 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 陈泉桦黎军强刘彪王丽娜韦进军罗汉传郑菲魏景欣陈小玫
- 关键词:肝脏占位性病变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颅脑CE-MRA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颅脑CE-MRA成像技术的分析,探讨提高成像质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采用CE-MRA成像技术的颅脑MRA图像质量,将图像质量按Huston分级法分为3个等级。分析图像质量与扫描技术的关系。结果 132例CE-MRA图像中,Ⅰ级(优)69例,Ⅱ级(良)51例,Ⅲ级(差)12例。图像优良率为90.90%。结论 CE-MRA扫描中,序列各参数的设置,对比剂的注射方法,以及启动扫描时机的选择是获取高质量图像的关键。
- 郑菲王丽娜
- 关键词:头颅
- 两种延迟扫描技术在螺旋CT肝动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预实验法与对比剂追踪智能触发技术在螺旋CT肝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采用小剂量预实验法,B组45例采用对比剂追踪智能触发技术,对两种方法所获得的肝动脉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测量肝动脉1~4级分支增强后的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图像质量优于A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动脉1~2级分支增强后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3级、4级分支增强后的CT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对比剂追踪智能触发技术进行肝动脉CTA检查,简化了操作程序,而且图像质量优良。
- 黎军强刘彪王丽娜郑菲莫家强薛翔文韦进军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肝动脉血管造影术原发性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