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郗戈

作品数:110 被引量:33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哲学宗教
  • 12篇政治法律
  • 10篇经济管理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33篇哲学
  • 23篇资本论
  • 23篇《资本论》
  • 22篇主义
  • 19篇资本逻辑
  • 15篇政治经济学批...
  • 15篇经济学批判
  • 13篇唯物
  • 12篇唯物主义
  • 11篇资本
  • 10篇资本主义
  • 10篇历史唯物主义
  • 9篇马克思哲学
  • 7篇哲学革命
  • 7篇逻辑
  • 6篇视域
  • 6篇马克思主义哲...
  • 6篇经济学
  • 6篇黑格尔
  • 5篇马克思哲学革...

机构

  • 85篇中国人民大学
  • 20篇北京大学
  • 5篇北方工业大学
  • 4篇西藏民族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柏林自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3篇郗戈
  • 5篇荣鑫
  • 1篇纪莺莺
  • 1篇蔡桂生
  • 1篇丰子义
  • 1篇何海兵
  • 1篇马骁毅
  • 1篇任建党
  • 1篇董彪
  • 1篇钟城
  • 1篇杨学功
  • 1篇缪因知
  • 1篇于瀚森
  • 1篇陈鑫
  • 1篇王巍
  • 1篇李华程
  • 1篇王炳毅
  • 1篇李燕
  • 1篇张继栋

传媒

  • 7篇教学与研究
  • 5篇学习与探索
  • 5篇山东社会科学
  • 4篇哲学动态
  • 4篇天津社会科学
  • 4篇理论视野
  • 4篇哲学门
  • 3篇马克思主义与...
  • 3篇哲学研究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学术月刊
  • 3篇马克思主义研...
  • 3篇现代哲学
  • 3篇北京大学研究...
  • 3篇中国高校社会...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江海学刊
  • 2篇人文杂志
  • 2篇学术研究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概念与现实非同一性视域中马克思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差异被引量:2
2022年
概念与现实的非同一性,主要指的是二者在存在论上具有非同一性。黑格尔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差异不能仅仅理解为唯心论与唯物论的简单颠倒,而是具有更为实质性的本质差异。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改造,由此生发出辩证法的否定性向度,主要经历了三个环节。首先,物质利益难题让马克思重思国家概念与市民社会现实的非同一性,从而开始脱离黑格尔的概念与现实同一性的理论场域。《巴黎手稿》时期,马克思将思维主体从绝对精神转换为有限性的人(类),从而确证了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相对于思想概念不可消解的客观独立性和非同一性。《资本论》及其手稿写作时期,马克思将非同一性问题进一步阐发为特定社会存在与特定社会认识的"再现"关系,以区别于黑格尔的概念对现实的"创生"关系;并且,在特定现实对于普遍性概念的非同一性和决定性基础上,将辩证法合理形态的否定性和特定化向度进一步凸显出来,并据此彻底扬弃黑格尔以和解和绝对为本质规定的辩证法形态。
郗戈郑洸宇
关键词:非同一性辩证法
从资本逻辑看“全球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被引量:7
2011年
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出发看待"全球现代性"问题,应当通过资本逻辑来理解"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内在统一,把握"全球现代性"的矛盾本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资本逻辑,现代性与全球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化其实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扩张的现代性形态即"全球现代性"。资本逻辑贯穿了整个全球化进程,并引发其根本性的矛盾悖论:全球现代性具有整合世界的"文明同化"作用,同时还包含着分裂世界的"中心—边缘"机制。全球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产生了一系列恶果,最为严重的便是"全球混沌"的无序状态。"全球治理"是超越全球现代性矛盾悖论的当代路径,从资本逻辑出发来审视全球现代性的治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郗戈
关键词:资本全球治理
资本逻辑与主体生成:《资本论》哲学主题再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理解资本逻辑与革命主体生成之间的关系问题,应当首先从西方思想史上厘清《资本论》及手稿中的“资本主体”概念与近代哲学的“主体”概念的关系,辨明“资本主体”的真实哲学内涵,进而才能深入《资本论》的理论逻辑,探究资本逻辑与主体生成的内在关联。首先,资本主体概念与近代的自我意识主体概念在形式上同构,而实质上则根本不同:资本逻辑呈现为价值增殖过程剥削能动实践、支配自我意识主体的权力支配结构。进而,研究资本逻辑与主体生成问题,不能停留于主体与结构的外部对峙,而要把握资本逻辑与劳动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资本逻辑内部探究劳动主体如何从价值增殖手段发展为自我解放主体的潜能与路径。资本逻辑的基本矛盾不仅准备了主体生成的客观条件,而且还蕴含着主体的能动性生成机制。《资本论》并没有完整地回答资本逻辑中革命主体的生成问题,而只是提供了这一问题的“局部解答”。
郗戈
关键词:资本逻辑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被引量:9
2009年
由于时代境遇和问题关注的共通性,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法兰克福学派的新型人学立场,有助于我们确立现代性建构的合理价值;法兰克福学派所具有的"反思启蒙"与"重新启蒙"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我们调整现代性建构的致思方向;法兰克福学派所确立的"超越现代性"与"重建现代性"的实践目标,有助于我们把握现代性建构的方向;法兰克福学派融批判与建构于一炉的研究方式,有助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合理选择。
丰子义郗戈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启蒙
论人文奥运理念指导下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必将促使中国的志愿服务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也使得奥运志愿服务迥然不同于一般的青年志愿服务。概括地讲,人文奥运的阐扬将有利于人文精神在更加广泛的社会范围内传播,具体表现就是:更多人的参与、更长久的热情、更具有...
郗戈
关键词:人文奥运理念社会价值服务质量
资本逻辑、全面异化与人的发展悖论被引量:13
2011年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来看,正是资本逻辑导致现代人的发展过程始终包含着深刻的矛盾悖论。资本逻辑支配的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人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扭曲了人的发展进程。资本逻辑与人的全面异化之间具有本质性的关联:资本与现代异化都遵循同一种颠倒的主体性逻辑,具有相同的历史起源和实体结构,资本统治构成了现代异化的根基。资本逻辑所支配的全面异化,加剧了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这就必然表现为社会整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的脱节与分裂。
郗戈
关键词:资本逻辑异化
论《资本论》中的异化、物象化与抽象的关系问题被引量:5
2016年
应当从资本逻辑批判的视角出发,辨析物象化、异化和抽象的区别与联系,把握其整体关系与共同根源。物象化与异化的概念差异并不等于二者在现实中是截然分开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异化与物象化结成了彼此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即异化—物象化。物象化与抽象都发源于资本逻辑中的具体化和抽象化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关系具体化为可感觉的物象或物本身,同时也抽象化为超感觉的价值。异化、物象化与抽象是彼此联系、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形成了异化—物象化—抽象三位一体结构。其整体性根源正是资本逻辑。一方面,异化、物象化与抽象发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资本逻辑的表现形式和社会效应;另一方面,异化、物象化和抽象又构成了资本逻辑进行社会再生产的关键机制。
郗戈
关键词:资本逻辑物象化异化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论深蕴
2022年
以实践活动的自由发展问题为理论枢纽,马克思得以将自由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结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深化发展自由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总体再现,揭示了资本逻辑中孕育的自由王国之生成趋势。马克思将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两种活动领域历史地区分开来,又共时性地关联起来,从而设定了一种人类活动的自由等级。在劳动受自然必然性规定的有限自由的地基上,还有更高水平的自由,即只服从自身目的的科学和艺术中的创造性自由。马克思的自由观在西方思想史上扬弃了关于自由问题的“古今之争”,蕴含着对物质生产、科学和艺术与人类自由的深层关系的历史性洞见,并产生了深远的当代思想效应。
郗戈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自由观必然王国自由王国
《资本论》的规律思想及其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2024年
《资本论》通过“抽象范畴”与“具体总体”之间的辩证运动,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呈现为一种“似先天的结构”,但其中仍存在“概念范畴运动”和“思想具体再现现实具体”之间的内在张力。因此,应当从《资本论》全三卷尤其是第三卷的特定历史语境出发考察其中蕴含的规律思想,辩证把握马克思规律概念的双重维度即“纯粹形式”与“近似情况”之间不可消解的张力,全面再现马克思对规律的“内在必然性”与“外部起作用的偶然因素”的开放性综合,从而澄清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规律问题的诸多误解。对规律的历史科学理解应以概念与现实的非同一性作为存在论前提,在历史唯物主义特定视域下具体考察各种历史规律,规避“黑格尔式一元论”或“康德式二元论”的解释模式,彰显马克思“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思考并超越”的历史辩证法,合理推进历史唯物主义面向当代现实的具体化发展。
郗戈向南
马克思的历史时间观与时代精神的历史定位被引量:3
2021年
深化当前关于时代精神问题的研讨,需要一种提问方式的转变:从"时代精神是什么"的特定内容分析走向"什么是时代精神"的本质界定,进而再从这一本质界定走向对时代精神的历史理解方式的前提性追问。关键还在于,如何在历史时间维度中对一般时代精神或特定时代精神进行社会存在论定位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开掘马克思关于历史时间的思想。与传统西方哲学不同,马克思正是从"历史"来看待"时代"或"时间",将"时代"或"时间"主要理解为"历史时代"或"历史时间"。这构成了"时代精神"概念得以可能的前提。因而,对于马克思的时代精神反思的把握,首先涉及对其历史视野和时间意识的澄清。
郗戈
关键词:传统西方哲学社会存在论时间维度历史视野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