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楠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TcLr45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在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45中,扩增出一条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片段。以该序列为靶序列,进行3'和5'RCAE-PCR,获得该基因cDNA全长片段为2347 bp,该序列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730个氨基酸,命名为LecRK-LR45。经软件分析,LecRK-LR45具有典型的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结构,属于L类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LecRK-LR45与山羊草和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34中的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玉米、拟南芥的亲缘关系较远。该基因的克隆为研究小麦中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刘春燕魏学军张娜郭楠杨文香闫红飞刘大群
- 关键词:小麦RACE
- RGA、HCBT类抗病相关基因在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中的检测分析
-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严重危害小麦产量、品质和粮食安全。深入研究、发掘和利用小麦抗叶锈基因,对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根据已克隆的STK、NBS-L...
- 郭楠
-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病相关基因同源序列
- 黑麦基因组特异SCAR标记检测抗叶锈相关黑麦染色质向小麦的转移
- 2013年
- 利用黑麦基因组特异SCAR标记对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45和其背景材料Thatcher进行PCR扩增,在TcLr45中获得了单一条带,而在Thatcher中则扩增出2条与其大小不同的条带。进一步利用49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进行扩增,经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片段为TcLr45特有片段。经TcLr45×Thatcher F2分离群体验证,该标记与Lr45基因连锁距离较远。对该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片段长度为650 bp,与该引物在黑麦中的扩增序列有差异(643 bp),进一步经BLAST2对这2个序列分析,相似性为97%,表明该片段为由黑麦向小麦转移的外源片段。100个小麦品种检测中有16个品种扩增出与TcLr45相同的条带。
- 刘春燕郭楠闫红飞刘大群
- 关键词:黑麦抗叶锈基因SCAR标记
- 2009-2011年河南省小麦叶锈菌毒性结构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采用16个固定鉴别寄主和21个辅助鉴别寄主,在小麦苗期对2009-2011年采自河南省6个地区184个单孢子堆上纯化分离的小麦叶锈菌菌株进行致病性鉴定及毒性基因频率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1年河南省主要优势致病类型为THTS、THTT、THKS、PHKT、PHTT、THPS、PHKS、PHSS、THFS、THPN和THSS,出现总频率为52.13%。毒性基因V1、V2c、V3、V16、V26、Vb、V25和V37的平均毒性频率超过95%,说明其对应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在河南省几乎完全丧失了抗性;毒性基因V9、V24、V19、V38和V47的平均毒性频率低于4%,说明其对应的抗病基因为目前河南省小麦叶锈菌有效抗病基因,尤其毒性基因V24的毒性频率为0,表明目前河南省无对其表现出毒力的小麦叶锈菌小种。另外,毒性基因V11、V15、V17、V30、V10、V14a、V23、V29、V18、V21、V32、V33+34、V36和V39等的毒性频率在2009-2011年际间差异较大。
- 赵盼盼孟庆芳郭楠张林亚闫红飞刘大群
-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
- 小麦赤霉病生防功能菌分离与鉴定
- 小麦赤霉病是为害我国乃至世界小麦生产安全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害主要为害穗部,降低产量,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赤霉菌产生的毒素存留在籽粒中,影响食品安全(Goswami et al.,2003).迄今,我国有记载的小麦赤霉病...
- 郭楠张平闫红飞刘大群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内生菌菌株鉴定抑菌效果生物防治